“生成”是新課標倡導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理念。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們帶自己的知識、經驗、靈感、興致參與個性化閱讀,進行個性化思考,流露出多彩的個性情感,才使課堂的“生成”充滿詩意與鮮活,透射生命的活力。

一、留給生成空間——“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

教學的預案設計不妨“簡單”一些,要通過“刪繁就簡”為學生創設一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發展空間。

《丑小鴨》這篇課文的三幅插圖分別是第二、三、七自然段的內容,而寫丑小鴨離家出走后的遭遇的四、五、六自然段沒有插圖,這便給學生留下了生成發展的空間。于是我先讓學生觀察插圖,想象丑小鴨出生時、出生后及發現自己是白天鵝時不同的心情,再指導學生對這三個自然段逐一朗讀達到披文以入情。接著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伙伴自主學習四、五、六自然段,然后再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讀書感悟的成果。在自由、自主的空間里,學生們展開豐富的想象,抒發了自己的情感,展現了各自的個性。在開放的課堂里,學生走進文本,興趣濃厚地,反復地潛心學文,真正有了“心靈的對話”,激情之語噴涌而出,生成了許多超越文本的有價值的“意義建構”。

二、捕捉生成信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在課堂教學中,作為活生生的力量——學生隨時會生成出一些新的信息,甚至是教師始料未及的。這時的教師要及時捕捉課堂上的動態資源,敢于因勢利導,暫時讓“教案”擱淺,對預定的目標、內容進行反思和調整,以促進學生的發展。離下課還有十分鐘,我按照課前預設準備讓興味盎然的學生表演課本劇——《丑小鴨》,這時一個平時調皮的學生大聲問:“老師,孵出丑小鴨的那個蛋是鴨蛋嗎?”我一聽,正想批評他沒有紀律觀念胡亂插嘴,又一想:這倒是個有趣的問題,便說:“謝謝你提了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大家想想,這個蛋到底是不是鴨蛋呢?你們能不能從書中找一找答案?”顯然,學生們都對這個問題十分感興趣,迫不急待地再次專心地讀起書來。

生:它一定是天鵝蛋孵出來。鴨蛋孵出的只能是小鴨,長大也不會變成白天鵝的。

師:大家能從書中找到證據,證明這個蛋本來就是天鵝蛋嗎?

生:這個蛋和其他鴨蛋不同,而且比較大,因為它是天鵝蛋。

生:既然它是個天鵝蛋,那它怎么會和鴨蛋在一起呢?

師:我也覺得奇怪,這個天鵝蛋從哪里來呢?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盡情地想一想吧!

生:也許是天鵝媽媽要死了,偷偷地把蛋放到鴨窩里,好讓鴨媽媽幫它孵出小天鵝。

生:說不定是天鵝媽媽故意把蛋放在鴨蛋里邊,讓小天鵝能和小鴨子們一起快樂地成長,因為現在生態環境被破壞,天鵝也快活不下去了……

師:這位同學還想到嚴峻的環保問題,的確值得我們深思。同學們的想象很豐富,簡直是一群小安徒生了。

面對學生的“旁逸斜出”,我充分調動自身的教學機智,打破計劃,因勢靈活引導。當學生提出疑問——“那個蛋是鴨蛋嗎?”時,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含金量”,馬上抓住這個動態資源,以問促思,激發學生再次拿起課本讀書的興趣。當學生達到“這個蛋無疑是個天鵝蛋”這個共識時,我不急于給這節課畫上句號,而是利用再生成的資源引導想象:這個天鵝蛋怎么跑到鴨窩里的?學生情緒高漲,思維活躍,想象豐富,“真正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課堂成了學生主動探究的天地。

三、促進全面生成——“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走進新課程,教學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我們應尊重每一個學生,賞識每一個學生,給足每一個學生同樣大的舞臺,讓他們都能跳出不同的但同樣精彩的舞蹈。

學完《丑小鴨》一課,我問:“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做些什么?”根據學生水平的參差不齊,我出示了不同層次的幾個選題:(1)朗讀能手(2)小小童話家(3)故事大王。學生們一見,興奮異常。他們依據自己的興趣、能力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題目。展示課上,學生的作業五彩繽紛,充分顯示了他們的創造力。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有感情地朗讀,時而悲傷,時而驚喜,抑揚頓挫。寫作能力強的學生有的續編故事:當丑小鴨變成白天鵝后,他又回到了原來的家,之后又發生了一系列有趣的事;有的干脆新編《丑小鴨》:那時的丑小鴨雖然又大又丑,卻得到很多人的疼惜……在這次作業中,我“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讓學生展示各自的聰明和智慧,收獲成功和喜悅。“百花齊放”的生成使作業精彩紛呈,也使《丑小鴨》更加豐滿、鮮活。

課堂是瞬息萬變、動態生成的。教師應把盡可能大的空間留給學生“節外生枝”,再適時地來點“和風細雨”,使之“枝繁葉茂”,讓課堂乃至課外都一派生機勃勃,煥發生命的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