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會計作為經濟管理類的一個學科,在國家的經濟發展研究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會計學中的社會責任會計所研究的領域可以涉及到一個國家資源、自然環境、社會就業、社會分配公平等領域,因此能夠從宏觀上對國家的經濟發展給出一定的指導意見。所以其作為會計學的一個分支,需要被移植到中國的會計體系中并予以重視。

[關鍵詞] 社會責任會計 會計要素 多重計量

社會責任會計的基本含義

社會責任會計從理論淵源上來看應該可以追溯到西方福利經濟學派的企業社會責任觀念。具體應該產生于上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這段時間里,在1968年,美國會計學家戴維·F.林諾維斯(David.F.Linowes),在《會計雜志》第11期上發表了《社會經濟會計》一文,首次提出了“社會責任會計”的概念,并指出“社會責任會計意味著會計在社會學、政治學和經濟學等社會學中的運用”, “是衡量和分析政府及企業行為對公共部門所產生的經濟和社會結果”,由此揭開了社會責任會計研究的序幕。

近10年來,社會責任會計逐步滲透到了我國的會計學研究領域,但是大部分的研究對視針對于社會責任會計在企業范疇內的應用,在闡述社會責任會計的基本含義時也都是將企業作為目標對象的。該類研究認為:社會責任會計是建立在對某一個企業進行持續的監督和評估的體系,該體系應對某企業的內部及外部的相關利益者負責。社會責任會計能夠幫助企業審查其在日常活動時能夠確保企業的價值標準與社會、環境、經濟的目標保持一致。對于企業而言,社會責任會計應與企業的社會責任聯系到一起。

既然社會責任會計是會計學的一個特殊的分支,那么在研究時就應該通過一定的會計手段和方法進行度量。那么社會責任會計到底要如何進行量化的研究呢?作為會計學的一個分支,社會責任會計也應該有一定的會計前提。

社會責任會計的前提假設

社會責任會計與企業會計類似也有四個會計假設:會計實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多重計量。其中前三項假設與企業會計或傳統的財務會計相同,第四項假設則是指社會責任會計不能單純運用貨幣計量單位進行計價,必須綜合運用貨幣量度、勞動量度、實物量度和其他量度進行計價。比如為發展經濟造成的自然環境破壞,其對后世的影響是無法簡單的使用貨幣來度量的。因此在揭示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時需要使用到其他一些度量手段。

我國社會責任會計的會計要素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中規定的會計要素有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費用、收入和利潤六項。“會計要素是對會計對象的基本分類,是會計核算對象的具體化,是會計用于反映會計主體財務狀況,確定經營成果的基本單位”。將會計對象劃分為會計要素的根本目的是便于進行會計核算和編制會計報表,有針對性地提供有用的經濟信息。

而社會責任會計是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計量和反映政府及其他組織機構的社會目標執行情況。因此,其基本核算內容是從宏觀的角度出發,其所要計量的內容中有些是非經濟性的事項,不能進入市場中進行交易,社會活動的效益和社會權益的產權歸屬性不很明確,因此社會責任會計要素的界定和分類有其獨有的特點。

具體來說社會責任會計的會計要素應分為社會資產、社會負債、社會成本、社會收益以及社會凈收益等五類。

1.社會資產。如同企業的資產一樣應是實際擁有或控制的、預期能夠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但是這類資產并不僅僅屬于企業,而應屬于社會整體。例如,一個國家已經實際擁有的可利用石油、煤炭、天然氣等資源,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能夠帶來一定的經濟回報,此類資源即為資產。

2.社會負債。對于企業而言,負債僅是其由于過去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的現時義務。而社會負債體現的是一個社會整體應承擔的義務,這種義務必然導致該整體的經濟利益流失,并且這種所需承擔的義務與社會管理者的決策密不可分。例如,美國的次貸危機以及歐債危機等,無不體現著政府決策對社會經濟利益的影響。

3.社會成本。在社會責任會計體系下,該成本應是社會全部成員的行為對社會所造成的損失或為履行一定責任所帶來的耗費。例如,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 用,以及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破壞和影響等。

4.社會收益。類似于企業的收入,應是經濟利益的總流入;但是在社會責任會計中,社會收益不僅僅包括所獲得的經濟利益,還應包括社會各成員通過自身行為給社會帶來的好處。例如,經濟高效發展給國民帶來的社會福利的提高;加強環境保護以維持生態平衡促使可持續發展等都應屬于社會收益的研究范疇。

5.社會凈收益。在企業會計中所有者權益在數量上體現為企業資產減去負債后的余額;但在社會責任會計學中,社會凈收益是指社會收益扣除社會成本后的余額,從數量上應體現為社會資產的凈存量。例如,我國從改革開放后,雖然在經濟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同時對自然資源的耗費及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都屬于獲得社會收益的過程中所造成的成本消耗。除去這些耗費所剩的能夠繼續創造社會收益或造福于人類社會的物質或精神資源就應屬于社會凈收益。然而,由于社會責任會計所涉及的受益范圍與成本范圍比較寬泛,所以往往社會收益與社會成本是不相關的,因此在計算社會凈收益時需要在成本與收益的相關性極高時才能準確地量化。

社會責任會計的原則

在進行社會責任會計核算和監督時如同企業會計一樣其真實性、一貫性、可比性、相關性、及時性、明晰性等原則是必須要遵循的。同時,社會責任會計也有其特殊的原則性需要遵守。比如政策性原則與社會性原則。

所謂政策性原則是要求屬于社會責任會計學范疇的社會各成員行為必須符合國家的總體發展規劃和綱略。而社會性原則即要求社會各成員的行為必須符合人類社會的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許葉枚.關于我國企業實施社會責任會計的思考[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8,9.第23卷第5期.

[2]鐘子亮.關于社會責任會計的構思[J].財會通訊,2001,1:249.

[3]劉海巍,張林.社會責任會計要素界定的探討[J]. 商業經濟,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