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這就強調了多讀書的好處。因此,我們應該深入思考:應該如何培養學生課外閱讀,多看課外書來豐富學生的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所以就從以下幾方面談談: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影響學習活動的最直接、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同樣的,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我們當教師的,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快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 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1.選用故事來誘發學生閱讀興趣。故事人人都愛聽,隨著教師的聲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節,早已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有趣的情感世界,當孩子們正聽得起勁,期待大結局之際,這時,教師嘎然而止,然后告訴孩子們:故事后面的更精彩呢,想要知道后事,請自讀原文。這樣讓學生在享受故事情節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課外讀物的誘惑,主動去進行閱讀,這時效果會不錯的。

2.說說自己的讀書感受來激發興趣。

教師要經常講述自己閱讀后的收獲和體會,用“現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同時去搜集一些關于讀書的名言,進行講講、欣賞;講述一些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進行對比、教育,從而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對書的渴望,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意向。這樣學生就會在課余時間主動地去閱讀課外書。

二、教給學生方法,指導閱讀

指導學生讀書,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種,這里所要談的是幾種我們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閱讀方法:

1.要學會快速讀。快速讀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消化。利用速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如果我們的學生只會字斟句酌地讀書,很難適應社會的飛速發展的需求。因此教會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需要,而采用速讀法。

2.要精讀。所謂精讀,就是對于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師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3.要學會選擇讀。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學生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類與地球、自然的密切關系,有目的地閱讀《人與自然》一書。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4.學會摘錄批注。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為以后的作文準備豐富的語言積累。同時還可以對自己訂閱的報刊,將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黏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總之讀書要做到“手腦并用”閱讀才將會變得更精彩、更有實效。

三、鼓勵閱讀好的學生,堅持閱讀

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天就能養成的,如果不及時檢查督促,容易自流。為了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閱讀質量,每學期應進行不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其形式或是舉行讀書經驗交流會,或是展覽優秀的讀書筆記、經驗,評比表彰課外閱讀積極分子等。對課外閱讀取得一定成績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地鼓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當學生在獲得成功后,會更堅持大量的廣泛的閱讀,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隨之形成。同時個人的進步往往又是同學們效仿的范例,這樣班里就會形成濃厚的課外閱讀氛圍,其意義也就更加深遠了。學生的閱讀范圍廣泛了,語文的素養就會從整體上提高了,因此,我們要在課外閱讀的生活領域里,帶領學生去開辟課外閱讀的廣闊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