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怎樣才能更好地學習化學呢?
作者:江蘇省海安縣白甸初級中學 孫振鳳
發布時間:2012-07-17 14:31:4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化學雖說是“理科中的文科”,但化學并不枯燥無味,它沒有文科那樣死板,也不像其他理科那樣抽象。而且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因此相比較而言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要來得稍微容易些。記得有位科學家曾說過:“興趣是人類學習最好的老師。”對于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以實驗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實驗分為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教師要盡可能讓學生體會實驗的樂趣。比如開學的第一天,學生根本沒有動手能力去做實驗,那么你可以通過演示一些如:清水變牛奶;魔棒點火以及燒不壞的手帕等實驗,當學生看到兩種無色的液體相混合后會變成牛奶一樣的液體,他們腦海中會出現此物真像牛奶一樣能喝嗎?是不是任意兩種無色液體相混合都有此現象?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了其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以故事來展現化學知識
如講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時,巧妙地引入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通過狗死而人卻安然無恙的事實,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一步步引導出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青少年正處于青春期,他們對一切都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插入一些動聽的故事,美麗的傳說或者生活中的小常識,會很快讓學生進入情境,從而達到水到渠成地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成功的必經之路
從開學的第一天就要求學生做到“聽、講、讀、問”這四點。所謂的聽:其實就是要求學生上課要專心地聽講。老師的知識面在所任教的這門學科上要比學生豐富得多,對問題的理解也有一個更深的層次。況且一堂課只有45分鐘,而老師真正講課的時間也不過15分鐘左右,所以認真聽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在聽課時還得注意自己的聽課方式,千萬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選擇性和重點性。
所謂的講:其實要求學生敢于講出內心的想法。比如老師在課堂上的提問,如果你知道就大膽講出,這樣可以加深記憶;如果你不確定那更要講出,這樣可以通過老師的點評,及時發現你的錯誤與不足,從而幫助你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且老師每節課結束前老師會讓學生針對本課內容進行小結。這時你更應毫無保留地講出你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比如老師在講《金剛石、石墨和C60》這一課結束時讓你進行本課小結時,你應把你所知的如:金剛、石墨、C60化學性質和用途等熟記。這樣老師在做出最終小結時你才知道在活性炭木炭的結構和用途方面還存在遺漏。這樣更能夠促進你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加深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記憶。
所謂的讀:千萬不要理解為死記硬背。可能好多學生認為化學是理科中的文科,好多的元素符號、化合價、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現象、原理等等都要死記。其實不然,你就是把這些知識點都熟記了,在考試時也不一定能得到較好的分數。記憶時一定要理解記憶,注意前后知識的貫通。比如化合價是根據原子的最外層電子來的,而化學式又是由化合價來的。所以化學知識是一環套一環的,前后互通的。而我所要講的讀是指解題時的讀題。對于讀題要分為通讀和細讀。通讀指快速閱讀整個題目從而知道問題的大概,細讀指讀出題目中的已知和未知以及隱含的條件,必要時用筆把你認為的重點題眼畫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在較短的時間里理清題意,從而少走彎路。
所謂的問:就是要求學生做到不懂就問。問分兩種,一種是課上學生提問。這種學生大膽提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從被動變為主動。同時通過學生提問教師不但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而且可以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來討論解決問題,這樣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從而使學生對于所學到的知識理解記憶更深刻;另一種是指課后的問。這種在學生自己解題過程中的提問是發自學生內心的問,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在課后他們遇到問題如果問學生不但促進學生的語言交流而且培養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喜好,如果問老師不但培養學生的膽量而且讓老師知道學生課后知識消化的程度。所以“問”是解決問題促進交流的重要環節。
學生在做到“會聽、會講、會讀、會問”同時加以老師的幽默風趣。定能調動學習化學的興趣,從而就能輕而易舉地把化學學得更好。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