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市積極探索新路子 保障殘疾兒童隨班就讀
發布時間:2013-03-29 16:13:3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近年來,漢中市教育系統認真貫徹落實殘疾人事業發展綱要,圍繞“特殊教育學校建設、特殊教育體系建設和特殊教育保障機制建設”開展了一系列工作,著力于推動全市特殊教育工作的普及和發展,特殊教育整體水平進一步提高。
目前,漢中市共有特教學校5所,特教班39個,在校生349人,特殊教育學校教職工139人;全市共有隨班就讀殘疾兒童562人,其中學前班隨班就讀159人,九年義務教育隨班就讀學生393人。今年11月中旬,省教育廳檢查組對漢中近年來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工作檢查后,給予了高度評價。
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建立隨班就讀工作保障體系
各縣區堅持將隨班就讀工作納入實施素質教育的整體工作當中,不斷完善殘疾兒童入學制度,通過聯系衛生部門、殘聯和居委會等渠道對轄區內學齡殘疾兒童提前摸底,在此基礎上入戶調查、建檔,依法、按時督促服務區范圍內的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不漏收每一個適齡殘疾兒童。
一方面,構建特殊教育保障體系。堅持“整體聯動、協調配合、形成網絡、逐級管理、分步實施”的原則,分管副局長主要抓,特教干部具體抓,學校分管領導、班級教師親自抓,形成了以分管教育的政府領導,教體局、財政局、民政局、殘聯等領導為管理層,以教體局的分管副局長、相關業務科室的特教干部、教研員、學校校長和巡回指導教師為技術指導層,班主任和優秀隨班就讀教師為基層實施層的隨班就讀工作管理網絡和運作體系。
另一方面,健全制度保障機制。加強隨班就讀的檔案管理和殘疾兒童的學籍管理,重視做好統計工作和檔案專項專人管理工作。今年市教育局下發了認真落實省教育廳《陜西省殘疾人隨班就讀工作管理辦法》的通知,結合實際提出了相關要求,并組織學校分管領導進行了專題培訓。每個隨班就讀學校都成立了領導小組,科學制定隨班就讀工作計劃,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把隨班就讀工作納入學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優化資源、打造隊伍,夯實隨班就讀工作教育基礎
普通學校采取挖掘內部潛力、利用外部資源等方法,堅持常年抓,層層抓,建立了一支能適應當前殘疾兒童隨班就讀教師隊伍。市上組織的“陽光師訓”活動中,重點立足于對殘疾兒童實施義務教育的政策法規、隨班就讀工作的管理水平和課堂教學的指導能力。全市特殊教育學校每年都組織特教人員參加國家、省、市組織的培訓和考察學習,培訓結束后再開展校本培訓,通過座談會、講座等形式引導干部教師深入了解特殊教育規律,掌握一定的特教專業知識和技能。
注重進一步提高教師評價的實效性。注意從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兩個方面對教師從事特殊教育的工作量和工作業績進行考核評估,對做出成績的從事隨班就讀工作的教師,在晉級、評優等方面優先考慮,充分調動了教師從事特殊教育事業的積極性、主動性。
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學生發展環境不斷完善。合理制定學生發展計劃,精心設計針對性的練習,積極開展個別輔導和技能方面的訓練,使資源教室在心理疏導、教學輔導、行為矯治、缺陷補償等方面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漢中市聾人學校充分發揮陜西省特教資源庫的輻射作用,設立了“漢中市隨班就讀指導中心”,幫助周邊學校的隨班就讀學生進行身心補償和缺陷矯正,使他們正確的認識自我,揚長補短,發揮潛能。今年“六一”期間,全市各特殊教育學校開展了“同在藍天下”匯報演出,孩子們的真情流露讓在場的每一個人深受感動。
不斷發揮特教學校優勢,示范輻射作用不斷增強。全市5所特殊教育學校充分發揮其管理、師資等方面的優勢,安排專職巡回指導教師承擔轄區內其他學校的隨班就讀教育康復指導工作,通過聽課、座談、研討等形式,提高隨班就讀的教學質量。漢中聾人學校還在校園網上開通了特教交流平臺——“特教在線”,隨時解答隨班就讀中的疑難問題。
細化過程、加強管理,提高隨班就讀工作教育實效
進一步健全隨班就讀學生的個別化教育。學校領導、任課教師共同研究,為每位隨班就讀學生制定了個別化教育方案。教師堅持因材施教,針對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制定不同于普通學生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備課做到“四查”,即一查學習障礙原因、二查障礙程度、三查家庭狀況、四查個性特點;教學過程實施“五優先”,即回答問題優先、參與小組活動優先、個別輔導優先、培養特長優先、面批作業優先;課堂教學內容做到“三個別”,即對隨班就讀學生進行教學內容的課前個別引導,教學重點的課堂個別指導,教學難點的課后個別輔導。每節課的教案至少設計一個有針對性的個別化教學環節,至少落實一項有針對性的個別化教學措施。
進一步健全隨班就讀學生的成長檔案。學校為每位隨班就讀學生建立了《成長檔案》,實行跟蹤管理,確定多元化的評價內容,綜合評價學生各方面發展情況。教師采取測試、調查、觀察等方法,就學生思想品德、文化知識、語言發展、心理素質、身體狀況、社會適應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綜合實踐能力等方面逐項認真記載,保存好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學校活動等方面的原始資料。
做好家校溝通、教育同步,建立家校聯系檔案。建立了家校聯系制度,學校的每位領導和骨干教師與一名殘疾兒童結成幫扶對象,定期進行家訪,經常與家長溝通,交流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情況。 (李富泉、肖建順)
來源:漢中市教育局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