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結識了一位網吧老板,這個老板以前做過幾年民辦教師。談到學生迷戀上網的問題,這位老板絲毫不隱瞞他的觀點,他說:我知道網吧是把雙刃劍,但商人唯利是圖,這是本性。在全世界所有的消費群體中,青少年占到65%;一個家庭的消費支出,其中80%用于青少年,賺錢賺誰的錢,當然是賺青少年的了,青少年群體主要集中在學校,所以要賺學生的錢就必須研究學校,學校工作做不到的地方或者出現失誤的地方,對我們來說就是賺錢的商機。

我每周都要到學校門口的飯店吃飯,不是說那里的飯好吃,而是因為那些飯店的顧客主要是學生。學生在吃飯的過程中,常常議論學校的事情,通過這些議論,我對學校各個方面的情況就有所了解。上次,我的朋友想開一所針對在校生的托管所,就是管吃、管住、管輔導,他最初選了好幾個地方,但最后還是我幫助他確定了距離一所學校不太遠的位置。我的選擇依據是,一是這所學校的課堂教學效果很一般,這是我從學生那里聽到的情況,學生常常抱怨老師布置的作業過多,其中一些作業文不對題,與課堂教學內容不一致。另外,我也從縣教育局那里了解這所學校的情況,教育局那個老師說,他們把這所學校所有老師的課統統聽了一遍,真正教學效果好的只有四個教師,其他都很一般。這說明什么問題?學校課堂教學效果不好,這就意味著學生必然要通過補課來彌補才能提高成績,所謂墻內損失墻外補,這是規律。二是這個學校接收農村的學生比較多,農村家庭真正能抽出專人陪孩子在這里讀書的不多,更為主要的是這所學校的作業特別多,能陪的人許多都不會幫孩子輔導功課,如果有人能幫助孩子輔導功課,他們當然高興。三是學校一個班學生人數太多,每班學生基本都在70人以上,教師精力有限肯定照顧不過來,勢必會放棄一些學生。現在的問題是這些學生對于老師來說是后進生,但對于家長來說,卻是寶貝疙瘩,是一個家族的希望,家長是不會放棄的。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家長勢必投資。在這種情況下辦托管所絕對能賺錢。在我的指點下,這個朋友的托管所辦起來后生意特別好。

“同樣的,我網吧生意好也應當感謝學校。”網吧老板告訴我,“為什么呢?我觀察了一下,幾乎所有的學校,不管小學、初中、高中,學校和老師都是只關注少數學得好的學生和一些可能好的中等生,其余學得不太好的幾乎放棄,也不給這些學生在其他方面發展的機會,很少有像現在所說的面向全體學生。那些學業失敗的學生在網吧通過游戲體驗了成功,找回了自尊;學校除了讓學生學習課本之外,還是學習課本,學生的世界里除了作業,還是作業,單調、枯燥、乏味,連教師都膩煩,何況學生?網絡讓學生知道,生活除了學習,還有許多更有趣的事情;在學校,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就是赤裸裸的分數和名次關系,競爭之殘酷給學生的感覺不亞于你死我活,學生更多的體驗是冷漠、壓抑、寂寞和孤獨,而在網吧,玩游戲每次過一關讓學生體驗到的是成功,學生可以大喊、尖叫,甚至罵人,徹底釋放心里的壓力,更重要的還能結交到朋友,盡管這些朋友有的也許不太好,但總比沒有朋友好吧?”

“有一次,一位高中男生來上網,一臉垂頭喪氣的樣子,我跟他聊了幾句,原來他幾次模擬考試沒有考好,名次排在全班倒數位置,父母感到很失望,同學和老師對他也另眼看待,他受不了。無論是呆在家里還是學校里,都感到很憋氣。我說:“那你在這里盡情玩吧,玩就玩痛快,不要想考試的事情。這里沒有分數,不會像學校一樣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也沒有人會說你是好學生還是差學生。對于我來說,你只是顧客,顧客就是顧客,沒有什么好壞之分。”他沒有玩游戲,只是看電影,看到有趣處自己也哈哈大笑。中途,我端了杯水給他,他喝了,還要了一瓶礦泉水,我向他推薦了幾部電影,他從中午12點一直看到下午5點,臨走時還對我說:“叔叔,謝謝你。”我說:“歡迎你高考之后再來。”我的工作怎么樣,比學校好吧?如果學校工作比我做得好,能滿足學生的各種需要,為學生成長創造條件,提供各種機會,那學生還會上網吧來嗎?學校只要對百分之一的學生放棄教育,任其自流,就能促進網吧繁榮。”

這位老板的話引起我的深思,我們經常三番五次地整頓網吧,但收效不大,為什么?我看還是我們學校教育自身出了問題,學校的應試教育常常把許多學生推出校門,社會上除了學校,哪里還有適合于青少年學生活動的場所?離開學校他們只能走向網吧。我們動用各種力量反復地整頓網吧,實際上只是治標不治本。

這里我想起了一個小故事:

動物園的管理員發現袋鼠在圍墻外面蹦跳著。于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圍墻的高度過低。所以他們決定將圍墻的高度由原來的10米加高到20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0米。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圍墻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長頸鹿和幾只袋鼠們在閑聊。

“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圍墻?”長頸鹿問。

“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對網吧的整治如同這個動物園只知道加高圍墻而忘記關門一樣,當全社會譴責網吧對青少年造成的危害時,我們學校也加入了進來,聲討網吧,批評家長,但就是忘記了做自我批評,忘記了學校自己應負的責任,忘記了正是由于我們一些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指導思想違背了黨的教育方針,違背了教育規律,違背了青少年成長的規律,使學校教育工作出現了偏差,學校管理存在一系列問題,才導致許多學生學業失敗、厭學,到網吧尋求慰藉。

要解決青少年不良上網問題,關鍵還是在學校,畢竟學生每天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學生出了問題,不要一味地將原因歸于社會、歸于家長,而首先要檢討自己,我們是否按照黨的教育方針盡到育人之責?一般普通老百姓都能看到的問題,為什么我們自己卻偏偏視而不見?我覺得,學校要有勇氣承擔自己的責任,要有勇氣改革,不斷提高辦學水平,使學校教育能夠適應每個學生發展的要求。

要實現這一點,我覺得也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從力所能及的地方著手,逐步改進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比如說,我們已經知道公開公布學生的學習成績時,會對其中一些學生在心理上造成傷害,完全可以不這樣做,這應該不是很難的事情,畢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辦法不只有這一種。再如提高學校升學率,學校提高升學率固然沒錯,但我們不能因為提高升學率就只抓一部分學生,而放棄另一部分學生。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并不是說要使所有的學生都考上大學,當有一部分學生不能夠升大學時,學校就應當為其提供向其他方面發展的機會與條件,比如音樂、美術或者運動技能,使其發展所長。又如許多學校總認為學生在文化課上投入的時間越多學習效果就越好,正常的課外活動往往被文化課擠掉,殊不知,單調的學習文化課程往往會給學生帶來心理問題,反倒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學校的教育工作有許多是能做得更好,真正屬于受觀念影響而沒有做到的并不是很多,很多情況是學校教育自身錯位造成的。例如把班額的人數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在今天生源普遍減少的情況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仍有一些學校不斷擴充人數,以爭取更多的生源,原因是學生人數越多爭取的經費就越多;還有補課問題一直解決不了,一些學校和教師不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上下功夫,卻千方百計找借口給學生補課,在補課上下功夫,以收取補課費用。當教育被一些人當成牟利的工具時,學校教育就離教育的目標越來越遠。在這種情況下,想讓一些學生不進網吧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