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作者:陜西省西安市閻良區振興初級中學 李 苗
發布時間:2014-05-29 10:28:0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葉瀾教授認為一節好課有五項標準,其中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要有效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課堂,是每位教師追求的永恒主題。現階段,化學課堂中普遍存在實驗興奮,理論沉悶,上課聽都懂,下課作業不會,考試成績不盡如人意等現狀,如何改變這一現狀,特別是當面對基礎相對薄弱、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要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除了需要教師的辛勤和智慧以外還需要一定的策略與方法。一、充分作好課堂教學前的準備
特級教師魏書生認為自己取得成功的諸多因素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上課從不打無準備之仗,認真作好課前準備。課前準備是否充分,將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只有精心地作好課前準備,才可能在上課時胸有成竹地面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課堂才能更有效,師生雙方都能在課堂中獲得提高和發展。
二、合理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課堂的教學設計包括教師講授、演示實驗、學生的探究實驗、學習和討論,還包括課堂上的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等,這些都是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課堂中存在一些現象,如:課堂的隨意性,因某一問題糾纏不清,而導致主要問題沒有完成;教師對于整個教材的把握不好,盲目拓寬加深;教師對實驗器材的準備不夠充分,導致實驗失敗或實驗現象不明顯等。這些現象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不符,也與課標要求不符,無疑為低效課堂埋下了伏筆。
一份好的教學設計需要長期的積淀和許多的課前準備。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很好地把握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充分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合理設計課堂,將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三、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
如:義務教育廣教版九年級《化學》第四章第三節《質量守恒定律》,采用以實驗探究為主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學方法。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小組合作交流可以得出物質在參加化學反應時,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等于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可是,學生在對“質量守恒定律”進行進一步的理解,就比較困難,如果借助多媒體動畫展示兩個水分子分解的微觀示意圖來幫助學生理解,學生就很容易得出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質量、個數不變,分子改變的結論。因此,借助現代化的媒體手段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使學生更直觀、形象的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幫助學生理解微觀世界。
四、關注實驗教學的細節
如:在講《質量守恒定律》這一節課時,老師設計了一個探究實驗:測量反應前和反應后澄清石灰水的質量。探究完成后,其他組同學的結果都是質量增加,可是有一組學生的結果卻是質量減小。于是大家一起幫他們分析原因,有同學認為:是不是向試管內吹氣體的時候不小心吹出來了?該組學生不認可,堅持認為自己的實驗過程沒有問題。此時,有兩種處理方式:第一種,直接告訴學生這個實驗的結果應該是“質量增加”,然后繼續課堂教學,可是這樣做會打擊這組同學對科學探究的積極性,同時也會讓其他同學產生疑問:“到底是質量增加還是質量減小?”第二種,讓這組學生把這個實驗再重新做一次,其他同學閱讀課本。這是一個很好的課堂生成性資源,借助這個美麗的錯誤,教師給學生講科學是一個嚴謹的、細致的、實事求是的過程,來不得半點馬虎。有時候同學們在探究的道路上發現問題,要敢于分析,敢于探索。居里夫人就是在不經意之間發現了“鐳”這種元素,一個錯誤也許是一個偉大的發現。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結果卻完全不同,既解決了學生的疑問,更加深了印象,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對待科學探究的態度作了很好的示范,反而成了課堂最大的亮點。
總之,有效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提高中學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以解決化學教學實際問題,也可以總結和提升教師的化學教學。初中化學新課程改革對于廣大化學教師來說,既是一個有力的挑戰,又是一次難得的機遇。讓我們的教師科學理解有效課堂教學的真諦和內涵,不斷尋找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