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教育優先 促進均衡發展 努力打造人民滿意的合陽教育品牌
作者:中共合陽縣委 合陽縣人民政府
發布時間:2014-06-03 14:49:0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合陽自古崇文尚教,子夏設教于此,明代“西河書院”和清代“古莘書院”享譽三秦。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圍繞品牌教育大縣戰略,堅持優先發展、均衡發展和公平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2012年、2013年先后通過省政府教育強縣復驗和“雙高雙普”驗收。 一、堅持優先發展,實施教育興縣戰略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牢固確立抓教育就是抓經濟、就是抓發展的理念,與經濟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縣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對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進行專題研究,全面實行教育規劃優先制定、教育用地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優先安排、教育用人優先補充、教師待遇優先落實、教育問題優先解決的“六優先”傾斜政策;縣人大、政協發揮監督職能,深入教學一線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各部門、鎮辦全力配合協調解決好各類實際困難和問題,形成了推進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二、堅持加大投入,夯實教育發展基礎
作為國家貧困縣,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是我們惠及民生、辦強教育的著力點。堅持兩個“80%”民生資金投入只增不減原則,全縣教育經費從2010年的2.64億元提高到2013年的5.7億元,遠遠高于財政收入增長速度和省市逐年增長要求。認真落實“兩免一補”、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等政策,蛋奶工程率先在全市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全覆蓋。高起點配置城區優質教育資源,先后籌集資金3.4億元,建成第三初中、第三小學和特殊教育學校,全縣義務學段53%以上學生能夠入城就學。同時,解決了多年來困擾城區學校發展的大班額和學生在外住宿問題,小學平均班額52人,初中平均班額55人,寄宿生全部在學校食宿,方便廣大學生和家長,減輕學生家庭負擔。爭取中省專項資金,加大縣級財政配套,實施初中工程、校舍安全工程189個,改擴建學校69所,去年一次性投入專項資金2000余萬元,解決了全縣中心小學以上學校土操場、土圍墻問題。投入1000余萬元,重點加強農村學校實驗器材和體音美器材,為學校內涵發展保障了條件。高標準推動教育現代化建設,三年來投資5000余萬元,實施了“多媒體進教室”、“班班通”、校園網站和電視臺建設工程;按標準配置微機室,教師人手一臺電腦,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夯實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基礎。
三、堅持創優創新,實現教育公平共享
我們堅持以創建為總攬,以教育均衡、公平發展為抓手,以跳起來摘桃子的理念,敢為人先、負重加壓、永不懈怠,通過“兩基”、教育強縣和“雙高雙普”創建,全縣教育資源配置和學生享有優質教育資源的程度顯著提高。全面實行學生電子檔案管理,嚴格轉學審批流程,按照就近入學原則,實施劃片招生,防止城鄉學生無序化流動和大班額的出現。加大控輟保學工作力度,強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幫扶力度,讓每位學生都有學上、上得起學。積極推行學校聯盟、對口幫扶等措施,形成聯片研修搭臺子、城鄉學校結對子、新老教師組班子、集思廣益出點子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新機制。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推行“餐桌式”高效課堂模式,推進書香校園、文明校園等特色建設,著力提升學生的審美修養、藝術情操和健康水平,努力讓校園充滿生機、學生快樂成長。
四、堅持人才強教,打造教育核心競爭力
教育質量的提升關鍵在教師。為強化教師和校長培訓,縣財政每年拿出5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教師和校長培養培訓。2010年以來,共組織200余名教育干部和校(園)長到北京、上海、江蘇等教育發達地區學習研修。完善教師補充交流機制。堅持每年通過大學生招聘、特崗計劃和振興計劃等形式,補充缺科教師,儲備高學歷年輕教師。三年累計招聘教師380名,其中美術、體育、音樂教師55名,定向定崗為邊遠薄弱學校招聘教師20名,有效緩解了教師隊伍結構性矛盾。建立新聘教師和城區優秀教師支教農村制度,去年新招聘的80名教師全部到農村學校任教;今年支教的15名教師都在邊遠薄弱學校教學崗位工作。重視教師待遇提高。2011年起,堅持每年撥付500萬元,按地區、崗位、教齡差異,分標準對農村教師給予1500—2500元生活補貼。全面落實支教教師生活、交通、工作等獎補政策。縣委、縣政府堅持每年組織縣上四大班子參加慶祝教師節大會和教育工作會議,逐年提高優秀教師、教育工作者及師德標兵重獎比例;在城區建成農村中小學教師保障性住房,對全體教師進行了體檢。同時,在職稱晉級、評優樹模等方面給予農村和支教教師政策傾斜,鼓勵優秀青年教師下鄉支教,農村教師安心從教,穩定好農村教師隊伍。
我縣教育事業發展取得的成績,與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盼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今后,我們將努力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在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征途上再譜新篇章。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