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切入 校本管理 資源共享 學區協作——西安市83中大學區管理干部下派成員校調研報告
作者: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學 于輝林
發布時間:2014-06-05 10:56:5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根據2013年3月1日《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學大學區2013年上半年管理干部下派成員校交流工作安排》意見,本學期筆者的工作任務是以大學區教研中心副主任的身份,到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學大學區各成員校進行調研交流,每一所成員校時間一個月,從3月初開始,到6月底結束。現將調研交流工作開展情況及結果報告如下。
一、調研工作的任務與定位
調研工作具體任務有三項:一是調研指導成員校的教研工作,二是指導督促教師小課題研究,三是協調安排大學區工作。
在實施過程中,我將工作任務定位在“調研交流”上,不提“指導”。為此,我將下派調研交流的具體工作任務重點確定為兩個方面:一是了解大學區內各成員校的實際情況,發現特色和亮點,提出在大學區內進行推廣的意見;二是聽取各成員校管理層以及教師們對大學區工作的意見,提出推進“83中大學區管理制”的建議。
二、完成調研工作的方式方法及結果
(一)深入課堂聽課。每到一個成員校初、高中學段各選一個年級中的一個班,進行全天全科聽課,以了解該校整體課堂教學情況;選一個年級一次聽完某一學科所有教師的課,以了解該學科備課組教師的教學情況。到每所成員校聽課都在20節左右,形成了對各校課堂教學狀況的基本判斷。
(二)參加教研組活動。以觀察者身份每校至少參加兩個以上教研組活動,以了解各校教師層面教研活動開展情況;參加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如公開課、中考復習研討課、課堂教學展示活動等,以了解學校層面開展教研活動的情況。
(三)進行個別訪談。與各校中層以上領導進行交談,了解學校方方面面的信息,聽取他們對大學區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與各?!笆止穷^”教師(含特級教師)個別交流意見,征詢在大學區成員校中開展示范引領活動的建議,提出工作任務和要求。
(四)多方收集信息。各校共收集以下十二個方面的信息材料:1.學校情況概述材料;2.學校教工評價考核辦法;3.學校文化(校風、教風、學風)狀況;4.學校課堂教學狀況(中高考升學率等);5.學校非學術科目課程教學狀況;6.課堂教學改革做法與效果;7.學校德育工作狀況及特色與創新之處;8.學校名師狀況及登記表資料;9.教師專業化發展現狀及措施;10.學校教研(校本研修)活動狀況(組織、時間、內容、措施、效果等);11.學校科研狀況(教師小課題及其他立項課題研究現狀等);12.對大學區工作的意見與建議。以上十二個方面的信息材料主要依靠各校相關職能處室提供。
(五)在成員校組織開展并參與教育教學活動。在各成員校進行調研交流過程中,還組織了一系列教育教學交流活動。一是召開專題工作會,如3月20日下午,在華山中學召開各成員校教學副校長、教務主任、教科研處主任聯系工作會議,安排落實學區年度工作計劃,安排上半年學區工作內容、任務及完成工作任務的時間節點;二是組織學區成員校“文綜”學科教師之間開展教學研討活動,如83中和華山中學政治、地理學科,83中和東方中學歷史學科“同課異構”活動;三是安排并組織實施2013年上半年大學區名師示范引領活動;四是參與成員校的活動,如6月4日與顏學功、胡小權老師在三十中做一天評委,參加“三十中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課堂教學”展示活動,聽課并評價“說課”,對入職三年內的教師匯報課進行了評定。
(六)形成調研報告。
三、調研交流工作得到了各校全力支持與配合
各成員校對調研交流工作的全力支持與配合,主要體現在:
一是各成員校領導班子予以高度重視;二是全力提供工作所需的環境、設施與材料;三是積極配合完成學校信息資料的提供;四是學校對調研工作全方位的開放;五是充分深入地探討推進“大學區管理制”問題;六是各校教師都積極配合支持調研工作。
四、調研的結論與建議
(一)推行“大學區管理制”受到現有教育體制和機制的制約。
2013年西安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學全面推開的這項改革創新舉措,賦予學區長學校帶動成員校共同提高、創造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這樣艱巨而又神圣的任務,但學區長學校完成這項任務所需的對各成員校管轄的人事權、財權和評價權并沒有同時賦予,責、權、利三者中只有“責”(做事權),“權”與“利”缺失。教育體制和機制的現實是以校為單位條塊分割管理,管轄權有部屬、省屬、市屬和區(縣)屬之分,所有權又有公辦與民辦之分。在現有這種教育體制和機制的制約下,如何實施學區長負責制管理,如何實施學區內各成員校“捆綁式發展”,實現“九個統一”——即統一教學管理、統一共享設施、統一安排教師、統一課程資源、統一教學活動、統一組織備課、統一教師培訓、統一質量監測、統一評價激勵,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難題。
(二)83中大學區確立的“教研切入、校本管理、資源共享、學區協作”的工作路徑是完全切合實際的。
2012年83中大學區在試點階段提出了“教研切入、校本管理、資源共享、學區協作”的工作思路,經過調研,確認這切合當下教育體制機制制約下推行“大學區管理制”的現實。“教研切入”解決了各成員校之間共同的利益需求,也找準了推進大學區工作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校本管理”承認了各成員校條塊分割管理的現實,承認了學區長學校只有“責”(做事權),“權與利”缺失的現實,既更好地發揮了各成員校的主動性,又避免了學區長學校的擾亂?!百Y源共享”充分利用了學區長學校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揮了學區長學校的示范引領作用?!皩W區協作”強調了學區長學校工作的主動性、協調性、整體性和創造性。在現有教育體制機制制約的現實未改變之前,作為學區長學校要繼續深入推進“大學區管理制”,堅持這一切合現實的工作思路是實事求是的。
(三)有“剛性需求”的教師對大學區內教師交流態度積極。
按照市教育局、市編辦、市人社局印發的《西安市推進大學區教師交流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從2013年起,評選特級教師、教學能手、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和模范教師、優秀教師時,必須有累計一學期以上教師交流工作經歷”,“對積極主動參加交流,完成任務情況好、工作表現優異,考核為優秀等次的交流教師,在職稱評審、評優評先、職務晉升以及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和教學能手等人選推薦時優先考慮”等文件精神,調研交流中發現,有評職評優等“剛性需求”的教師對大學區內教師交流態度積極,紛紛主動表示并要求參加校際間的教師交流活動。
(四)教師層面推行“大學區管理制”的動力機制不健全。
學校管理層面不用說,推行是責任也是義務,但教師層面就不全是這樣。以“手骨頭”教師為名師開展示范引領活動,個別人問我為什么一定要進行示范引領呢?再有,教師在一所學校任職六年就要交流出去,動關系,學校有培養教師的動力嗎?解決所有學校和所有教師對推行“大學區管理制”的動力機制刻不容緩。
(五)不合適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的“退出機制”不健全。
優秀教師、骨干教師各校都歡迎,但對所有學校而言,部分不能勝任或不太適合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又退往何處?現在辦學機制靈活、有自主用人權的“名?!?,每學年都可以自行招聘優秀教師,辭退淘汰不合適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公辦學校、薄弱學校、一般學校既為其提供優秀教師,同時又成為接受其退出不適合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的地方。推行大學區管理制,進行教師交流,各校退出教師往何處去?成員校推給學區長學校嗎?還是學區長學校推給成員校呢?交流之后,由待遇好的學校愿意到待遇差一點的學校去嗎?誰來承擔因教師交流而可能產生的不穩定的學費?此外,如何交流教師,如何管理好交流的教師,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六)現有學區內的管理機構和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本學區包括初高中兩個學段,而學區長學校是單設高中,對初中學段的管理有待完善,無形中增加了學區長學校管理工作的難度,需要有專門的機制及措施來完成。自然,同一學段的學校組成大學區,工作的難度應該小一些。隨著工作推進,三個中心的設置也需調整。
(七)教科研工作學校組織層面普遍好于教師自覺自主層面。
學校層面的教科研工作各校都不錯,因為各校都面臨著提升,而評價權都掌控在市級以上教科研部門的專家手中,因而各學校都普遍重視教科研工作,有組織的活動多而豐富,反顯得交叉而過多。在教師層面,自覺而主動的開展教科研活動的局面還沒有出現,限于動力、興趣和能力問題,自覺主動做的依然只會是少部分人。
(八)促進教育均衡的主要任務是育人而不只是追求成績的提升。
課堂教學重視質量、追求效率這很好,但調研中發現依然有完全為了考試而教學的現象,以講為主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依然普遍。東方中學從初一年級開始,進行課堂教學教與學方式轉變的探索,在實驗階段不提模式,先讓教師自覺動起來,在廣泛參與的基礎上,在總結提升,這樣的改革思路是穩妥的。對課堂教學中利用網絡技術特別是PPT輔助教學的問題,要區分對待。受技術設備條件的限制,一所學校從少數人用到普遍用是一大進步,再到深入有效運用則又是一大進步。只有到了大部分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普遍使用網絡技術特別是PPT輔助教學時,才可以談深入有效運用問題。在生源一般特別是初中段生源多為進城務工人員的孩子的現狀下,課堂教學問題恐怕首先是個課堂管理問題。是否科學得法,是否強有力的管理,直接決定著教學成效的好壞。加強對這些學生的教育工作應該是促進均衡的主要任務。
(九)促進學區內各成員校均衡發展的關鍵是培養教師。
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是師資的均衡。既然教師在一所學校工作六年以后,就必須在學區內各成員校之間進行流動,那么,教師就屬于學區的師資,教師的培訓培養就必須在學區內統一起來進行。各成員校的管理層就要有整體長遠發展的眼光,來協調一致做教師的培訓培養這項工作。學區教研中心2012年初提出的“教育研訓一體管理制”,思路是對的,但如何做好這項工作則需要邊實踐邊探索。
(十)對推進“大學區管理制”工作的兩點建議。一是突破現有教育體制和機制的制約,除所有權有公辦與民辦之分外,改變條塊分割管理現狀,將部屬、省屬管轄權統歸基層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便于統一管理與協調。二是賦予學區長學校對各成員校管轄的人事權、財權和評價權,實現責權利三者統一。
五、對“下派調研交流”工作的效果評價
3月至6月在83中大學區成員校——西安市華山、東方、三十中和西安行知中學各進行為期一個月、累計一學期的大學區管理干部調研交流活動,取得預期滿意的效果,各方評價良好。
華山中學的考核意見是:工作扎實,認真務實,深入學校最基層調查研究,積極參加學校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為我校教育教學及管理提出一些很好的指導意見,效果良好。東方中學的考核意見是:交流充分,工作責任心強,任務完成好。三十中學的考核意見是:調研交流有實效。行知中學的考核意見是:工作深入。學區長考核意見:按計劃完成工作,有成效。新城區教育局考核意見:工作有成效。(編者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調研報告在刊登時做了刪減)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