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經過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發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整個中國教育的變化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從一個人口大國轉變為一個人力資源的大國。這里面有一系列的數據,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就是義務教育全面普及,今年我們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可以達到35%左右,這個變化還是非常快。

我們也有一個共識,就是中國教育大而不強,所以如何建設一個教育強國來支撐我們強大的國家,成為了大家特別關心的話題。

我想說兩個非常敏感的數據,一個就是我們參加了國際PISA測試,當然我們不是以國家名義參加的,是以上海作為一個城市的名義參加的。PISA測試的對象是15歲的青少年,測試的科目是科學、數學和運動,上海的成績出乎意料地連續3年名列第一。這個成績讓很多發達國家感到震驚。雖然說這個測試的成績不能反映學生全體的素質,我們的創新能力、溝通能力等等,可能還是可以提出批評,但是不管怎么說,世界第一,而且連續三年,這不是偶然的巧合。

可能也有人會說上海這個成績不能代表中國,雖然話這么說,實際上我們知道我們有13個省市也私下進行了類似PISA的測試,總體上我得到的信息是,所有這些省市包括我們甘肅、寧夏,成績都在中等水平偏上。也就是說中國基礎教育的質量在70多個發達國家當中比較起來,我們處在中等偏上水平。

相比較而言,怎么來看待我們的高等教育的質量,我們還沒有一個高等教育的PISA測試,現在OECD也正在做一個高等教育的類似于PISA的項目,但是這個項目現在還得不到大家認可。

我有一個考察問題的角度,就是看你這個國家吸引外國留學生的水平。我相信一個國家高等教育對全世界的吸引力越強,就越能說明這個國家高等教育的強弱。

去年,中國出國留學生大概29萬,吸引了全世界留學生大概28萬。這里要特別說明的是,這28萬當中只有13萬來我們國家讀本科或者以上的學歷,其他都是屬于短期學習。在這13萬當中,有60%是東南亞國家,是亞洲國家,還有2.2萬名是國家獎學金資助給非洲的學生。從美洲過來的學生實際上只有40%。也就是說拿這些我們大家比較認可的高等教育強國來比較,我們還是有差距的。

我們高等教育的發展應該在哪些方面著力呢?今天講到未來挑戰的問題,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當然也包括基礎教育,一定要強化以人為本的概念,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現在我們的辦學理念、我們學科的設置、我們專業的設置、我們考評的方法、未來學生走向社會以后的成長狀態,我總是感覺到還是以計劃為本、以學科為本、以教師為本比較多,以學生為本比較少。

我說這個話有什么根據呢?我想這里面有幾個值得注意的數據和事實。中國有些研究部門做過大學生歸屬感的調查,調查表明:美國比較好的大學規屬感在80%以上,而中國“985”大學學生的歸屬感平均水平低于40%。

我們說大學生畢業以后對學校沒有什么印象,對教師沒有什么印象,唯一有印象的就是輔導員。

這里我特別想提出一個概念,叫做增加選擇性。什么叫促進學生的發展,我覺得大學教學的過程應該使學生終身難忘的,是最值得懷念和記憶的,也是在他一生當中對他的成長最具有推動力的一個事情。要把他被學習、被安排、被組織變成一種他自己的組織、他自己的選擇。

中國學生的工作、學習狀態跟世界上比較優秀大學的學生工作、生活狀態差距還是比較明顯。前不久我跟一個教育主任聊天,他的女兒剛剛從重慶一所最火的大學到美國一所學校讀研究生。她講到,(美國)學校里面一門課要做5次作業,每一次作業都相當于大學本科的一個畢業設計。她覺得要了命了,但是另一方面她又說收獲特別大,學的東西簡直太豐富了,經過這么一年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

我有一個親戚在法國讀博士,他寫博士論文有三個導師,一個導師指導內容,一個導師指導結構和實驗數據,一個導師指導文法。每次論文交上去以后,退回來的時候都是改得“一塌糊涂”。他說我改了3次論文,這3次論文使得我無論在結構上、數據和內容匹配上、文法上都得到了完全不同的改變,提升很大。他覺得這3次修改博士論文對他來說是一次人生的體驗,是人生一次非常嚴格的訓練和提升。

第一個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本不是說松松垮垮地讓他們去玩,首先要敬畏,其次嚴格要求這件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學生的教育。

第二個是要堅持以本科為本。高等教育的大學一定是以本科為本,本科搞好了才有研究生教育?,F在我們把這么多優秀的教育力量、科研力量和經費都集中在研究生和博士生上,當然這個也沒有錯,但是如果本科搞不好的話,這件事情就是不理性的。

楊振寧先生百萬年薪受聘于清華大學的時候,他說我什么都可以不做,但是要做一件事情,就是給本科生上課,所以在他身體可以的時候,他堅持給大學一年級的本科生上數學課,是最基本的數學課,這當時也成為了清華大學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上課的時候每堂課平均有400人去聽。有的人不理解,一個基礎課誰都可以上,需要你去上嗎?但是聽完楊振寧教授的課之后,大家共同的感覺,大師就是大師,講課的感覺和一般老師真的是不一樣。

我們現在對本科生的教育都是一些畢業不久的年輕教師去上課,我覺得這個是本末倒置的,本科生的教育一定要做好。(此文為作者在“教育與中國未來”30人論壇2014年會上的發言。轉自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