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和發展的靈魂。如何在班級工作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別是班主任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一、轉變觀念,營造和諧民主氛圍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班主任是真理的化身,是班級的主宰者,學生是裝滿知識的容器。在這樣一種禁錮和專制的班級氛圍中,學生能產生創新意識嗎?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必須轉變教師的傳統觀念,張揚學生的個性。現在的孩子獨立性、自由性明顯地增強了,對人格自由發展充滿渴望。這就要求我們班主任不應以自己就是權威的態度俯視學生,我們應該由“操縱者”變為“引導者”,用激勵取代訓斥,扶持取代包辦,要創造一種和諧、融洽、充滿信任的新型師生關系。這樣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參與班級活動中感受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教師和學生在班級活動中是平等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班級問題的討論,讓他們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要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平等競爭的機會。實踐證明,這種民主的班級管理方式,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增強班集體的向心力、凝聚力,而且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不斷增強。

二、創設情境,激發好奇心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僅有民主的和諧的班級氛圍還不夠。在班級管理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發表不同的觀點和獨特的見解,標新立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召開內容新穎的主題班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定期在班級中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營造一種推崇創新、追求創新、樂于創新的班級氛圍。

三、改革舊的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結構

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中,教師的權威至高無上,班級管理制度和重大活動的決策往往由教師一手包辦,班干部一般由班主任任命或提名,即使更換基本上也是取決于班主任的意見。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和執行者,沒有或很少有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主動性、積極性長期受到壓抑,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為此,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班委會定期改選。首先,民主選舉班長,再由班長提出班委候選人及制訂班級工作的計劃,民主選舉班委會。選舉程序是推薦——候選人發言——班級討論——民主投票。其次,加大學生自主活動的廣度和力度,提倡讓盡量多的學生都有管理崗位。這樣,不僅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求,使其責任心和自覺、自律、自制的品質得以發展,更重要的是創設了實踐的機會。

2.實行“值日班長”輪流制。學生每人輪流擔任一天值日班長,全權負責當天的班級事務。學生在擔任值日班長時,規范了自身行為,增強了自信心,同時要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

3.讓學生參與班級活動的設計、籌備和組織。在活動中,學生可以取長補短,也可以揚長避短,達到互相促進的目的,可以使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求異性得以充分發揮。

4.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辦板報,組織各種比賽、展覽等。籌備這些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又一舉措。它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也鍛煉了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為他們個性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在班級管理中,我大膽改革,努力創造寬松的氛圍,讓學生擁有廣闊的思維空間,使他們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有效地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