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這里成長——農村小學實施校本研修方法之探索
作者:閻良區北屯中心小學 王秀蓉
發布時間:2014-09-09 16:46:5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一、學校現狀分析
我校是西安市閻良區一所街道辦中心小學,距離閻良區城區中心5公里左右,下轄三個教學點,其中一所為完全小學,另兩所只有1—3年級。雖然近幾年國家在設施設備上不斷加大對各校的投資,如給幾個教學點添置了多媒體教學設備,接通了網線,增添了不少體音美教學儀器,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制約學校發展的因素。1.教師同伴合作少。2.教師任課多。3.雜務工作多。此外,農村教師年齡偏大,學歷偏低,不少教師由民辦轉正,還有些教師是非師范類專業畢業。針對這一現狀,我校從2009年開始,便決定將提高教師素質,打造適應現代教育需要的教師隊伍為主要任務,以校本研修為切入點,以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為指導思想,使校本培訓、校本研究真正成為教師在職學習的主要形式,通過幾年的實踐,逐漸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我校實際,切實有效的校本研修途徑。
二、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
有一句話說得好,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確規劃,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邁向哪里卻很重要。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學校的工作,在開展校本研修工作中,我校將制訂計劃作為首要任務,非常重視。首先我校專門成立了校本研修領導小組,校長擔任組長,各有分擔。其次計劃齊全。我校不僅制訂有五年校本研修規劃,還有每學年度校本研修工作計劃,不僅有學校計劃,還要求教師制訂了個人的五年規劃和學年度計劃。再次注重落實。為了督促學校將該工作做到實處,我們在教師中開展“五個一”達標活動,即每學期上一節自己滿意的公開課,看一本教育教學專著,撰寫一篇教學隨筆,每學年參加一個課題研究,完成一篇教育教學論文。
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一)扎實推進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我們首先提出每學期提倡教師進行自主學習。在實施文本學習的同時,兼顧發揮網絡學習的優勢,拓寬自修資源。學校訂閱了《小學語文教師》、《小學數學教師》、《英語教學研究》、《班主任》等教學刊物,要求教師積極翻閱刊物,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另外,還向教師推薦朱永新、竇桂梅、于永正等教育專家的專著,提升個人的理論積淀。我們還鼓勵教師經常上網瀏覽優秀網站,摘抄業務學習筆記一學期不少于5000字。
(二)聚焦課堂,開展不同形式的課堂教學研究,共促教學相長。
1.立足課堂,我們以“問題即課題”為指導思想,發現教學中的問題,然后以之為教學研究的課題,進行教研,總結經驗,從而得到提高。2.開展形式多樣的上課評課活動。比如有評優賽教活動、復制課、同課異構活動、送教下鄉等。
(三)以課題為依托,深化教學研究,提高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能力與水平。
2011年,我校成功申請了兩項市級小課題研究,我們成立了研究小組,以教研組長為課題研究小組組長,組成成員主要是一線教師。通過觀摩課聽評課、調查問卷、測試、經驗交流等形式進行了研究,最后每位參與教研的教師都撰寫了總結、隨筆、研究報告等,順利結題。上學期我校又立項市級小課題 13個,其中涉及科目有語文、數學、英語、美術、音樂、體育、科學等,參與教師達45人,占到了總人數的 88 %,幾乎實現了一線教師人人有課題的目標。本學期我校申報的西安市基礎教育科研“十二五”規劃課題《大學區縮小校際教育質量差距研究》也已成功立項,12月份即將提交開題報告。
(四)依托活動,對教師進行基本功訓練。
1.每年五月份,我校都要舉行師生共同參與的規范漢字書寫大賽,定內容,定格式,定時間,最后評選出優秀作品進行展示。2.在全校范圍內舉行了教師說課比賽。
(五)創建各種平臺,為教師的教研提供動力與展示的機會。
我校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的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論文、教學隨筆等的評比。在西安市和區教研室組織的優秀教學成果評比中,我校張紅艷老師的論文榮獲西安市一等獎,其余教師也分獲二、三等獎。每學期期末,我校還倡導并要求教師積極撰寫教學隨筆,并推薦優秀作品向《閻良教研》投稿。
總之,經過這近幾年的摸索與實踐,我校已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村學校的校本研修的路子。在這條路上,我們的教師正茁壯成長,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奮澆灌著校園里可愛的花朵,書寫著自己專業化發展的新篇章。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