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德法職業教育先進經驗 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
作者:陜西青年職業學院 呂煒
發布時間:2014-11-14 15:33:5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前,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其中強調了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完善中外合作機制,支持職業院校引進國(境)外高水平專家和優質教育資源,鼓勵中外職業院校教師互派、學生互換等。
眾所周知,德法兩國的職業教育體系具有與行業緊密結合、重視培育自身優勢、通過法律保障職業教育等特色,筆者前往法國ISEM高等學院、巴黎高等職業中心、德國斯圖加特傳媒學院等院校進行參觀考察,對德法職業院校的辦學體制、專業設置、師資隊伍建設等有了較深入的了解,在職業教育理念上獲得了一些有益的啟示。
一、德法高職教育特點
(一)根據市場需求設置專業及課程
在專業及課程設置方面,德法的職業院校會根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并結合自身辦學特點進行規劃,初步設想將會與專業涉及到的企業行業有關人員進行廣泛研究,最終確定專業方向與課程方案,然后報國家認可的教育評估機構論證。評估機構經過資料論證和現場評估,給出專業設置的綜合意見和分值,學校根據意見對所設專業及其課程予以開設或調整,并將相關意見公布于網上,便于公眾的了解。
(二)人才培養突出職業性
筆者通過對法國ISEM高等學院、巴黎高等職業中心,德國斯圖加特傳媒學院的考察,了解到法國與德國的職業教育都將培養目標定位為企業一線應用型職業人才。例如,斯圖加特傳媒學院印刷與媒體系、電子媒體系、信息與傳播系的各專業在教學計劃中,均設置了實習學期和小組項目課程,實習學期可在國內或國外企業完成。小組項目為學生提供各種可能,來實現從構思到產品完成的整個過程。這種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培養目標,以職業崗位需要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為教學重點的模式,為社會培養了大量具有較高專業技術能力、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
為實現職業人才的培養目標,這些院校還深入探索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例如,法國ISEM高等學院與企業廣泛開展“訂單式”培養,大量用于學生動手操作的設備都是企業提供或由企業出資購買,企業還會適時更新儀器設備,保證學生實踐與崗位操作的一致性。巴黎地區高等職業中心專門設立了校企合作辦公室,積極為各專業聯系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企業或相關單位,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書,為企業與專業間開展項目開發、工學交替,以及教師頂崗實踐、聯合實驗室建設等搭建平臺,此外,校企合作辦公室還協助各專業聘請行業專家進校授課,并與學校共同開發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資源。
(三)教育教學形式靈活多樣
考察學習中筆者還了解到,巴黎高等職業中心的市場營銷、企業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專業的授課方式均為一周上課一周企業實踐。在教學中,教師會向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有關線索,例如需要搜集哪幾類資料,每種資料從何處獲取等,提供一個完成任務的基本框架,強調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倡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通過不同意見的交鋒、補充,修正和深化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解決方案。法國ISEM高等學院電子信息專業的教學,全部采用任務驅動和分組教學,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協作,讓每個學生隨時向小組成員傳遞自己任務的進展情況,學生的思維成果為整個小組所共享,教師針對小組協作中遇到的問題,及時調整計劃、進度,甚至調換角色,從而使各小組將各自任務有效完成。在電子信息專業的實踐教室中,筆者看到學生的考核成果,同樣是建立在以實際工作效果評定來檢驗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家庭電器的智能遙控模塊”就是二年級學生的學期考核。德國的斯圖加特傳媒學院將視聽媒體、移動媒體等專業的部分課程安排在學院的廣播電臺進行教學,為了能夠使學院廣播電臺對外播音,傳媒學院聯合了斯圖加特市的所有大學成立廣播聯盟,建成了面對整個城市的大學聯盟廣播電臺,目前整點新聞及音樂節目都是由斯圖加特傳媒學院的學生編輯制作并主持完成的。
(四)教學過程注重實踐技能掌握
法國ISEM高等學院、巴黎高等職業中心,德國斯圖加特傳媒學院的教學,都是通過項目教學、任務驅動等先進的教學方法來進行,使學生了解“怎么做和怎么做會更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劃定目標任務。所有的教學組織都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職業活動的指導者與咨詢者,學生是知識和技能的主動獲取者。由于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五)堅持校企兩元培養模式
為了保障職業教育健康發展,法國與德國從國家立法的層面要求企業必須參與到職業教育當中,政府通過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和調動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學校和企業共同承擔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擬定和實施,企業必須為學生學習提供滿足教學并用于當前一線的部分生產設備,為職業學校選派素質良好、責任感強的實訓教師,為職業學校學生提供工作崗位等。學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學校進行理論及技能的學習,三分之二的時間在企業實訓,校企兩元的培養模式使理論及實踐教學與最先進的技術發展緊密結合。
(六)教育質量實施規范管理
法國及德國的高等職業院校都會從硬件資源、教師人數、開設專業等組織質量,學校的教學組織、教學方式等過程質量,畢業率、畢業生水平等業績質量三個方面入手,通過內部評估和外部評估來實施全方位和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外部評估是通過具有獨立行政實體的專門教育評估機構來實施,內部評估則包括畢業生調查、教師調查、在校生調查等。
(七)發展中的居安思危意識
為使職業教育更靈活、高效、科學地應對社會快速發展,許多職業院校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法國ISEM高等學院在發展過程中依托法國電影電視的產業優勢,增設了影視專業,并設立了影視攝影攝像、影視編輯、影視燈光、影視制作等方向。在影視后期編輯的實踐教室參觀時,筆者得知目前法國許多影視劇的后期制作都是由本校學生來編剪完成的。
二、收獲和啟示
總體而言,法國與德國兩個國家崇尚實踐、崇尚能力的職業教育理念,政府在職業教育中有力的宏觀指導,企業自覺遵守職業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主動與職業院校合作,使得職業教育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等,都無疑帶給我們很多的啟示。因此,我們應該吸取這些經驗,廣泛吸納企業參與學校教學的全過程。
(一)高職教育與當地經濟建設有著更為直接和緊密的聯系。為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建設,高職教育要打破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設置專業的束縛,按照市場的需求和職業崗位的要求設置專業。在專業和課程設計上必須有相關企業、勞動市場研究人員的參與,以便使職業教育能及時反映目前和未來就業市場對勞動者的需求。還應不斷對勞動力市場進行預測和分析,及時科學地調整培養目標。相關企業可以與校方共同探討教學與設施更新等問題,也可通過學校聘請等方式,由企業派出較高水平的技術人員作兼職教師,課堂授課及實訓的同時,開辦各種關于最新生產工藝、生產技術,以及技術更新成果的講座,使職業要求能夠及時反映于教學之中。
(二)對發展勢頭較好的專業,需要拓展規劃思路,使其形成科學、良性的發展態勢。可以根據企業需求,進一步豐富辦學形式,除了舉辦學歷教育之外,還可進行職工教育與培訓、職業資格證書培訓等短期非學歷教育班,面向更多的群體,提供更廣泛的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
(三)應該建立知識與工作過程之間的課程改革。將課程中學習性任務轉化為更為典型的工作任務,遵循從業者在職場中由新手成長為行家的發展規律,對訓練中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排序,重視建立知識、技能與工作之間的聯系,真正達到提升學生職業操作能力的目標。
(四)教學過程中,創新教學方式方法,讓學生可以真正地“上崗”工作,操作最新的設備,運用自己學到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教學考核也應由相關專業的用人單位參與評價。只有通過進一步深入的校企合作,才能夠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才能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建設作出貢獻。當然,確保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更需要政府的加大投入,同時加快立法,構建具備剛性制約機制的法律作保障,使企業在經費投入、社會角色等方面,能合理合法和有效地介入職業院校的實踐教學當中。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