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球化時代下,翻譯早已經超越了其簡單的語言文字上的轉換功能。陜西省文化產業要想進一步發展,將文化資源變為產業價值,需要重新審視翻譯在全球化時代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給文化翻譯產業以足夠的重視和扶持。

【關鍵詞】翻譯 文化產業 對策

基金項目:本文系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陜西省文化翻譯產業現狀分析及復合型文化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研究”(課題編號: 12JK1052)的研究成果之一。

引 言

隨著中國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翻譯所起到的橋梁紐帶作用也日趨明顯。作為全球化時代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翻譯有利于優化區域經濟結構。文化創意理念的提出,翻譯產業的飛速發展以及世界文化的融合,都表明世界經濟和文化的全球化進程的速度在不斷加快 [1]。

陜西是文化資源大省,發展文化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陜西又是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西部省份,積極發展文化產業是實現“文化強省”戰略目標,建設“西部強省”的重大歷史抉擇。近年來,陜西的文化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從“以文補文”“多業助文”到經營創收、產業興文,為陜西社會經濟和文化事業的發展繁榮作出了貢獻[2]。

隨著我國對外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文化在全球影響的進一步擴大,文化產業的輸出性和外向性也日趨明顯。而翻譯作為文化輸出的重要手段,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文化翻譯產業就是在對外交流日益廣泛和深入,文化產業和翻譯產業蓬勃發展且不斷相互融合的歷史條件之下產生的。

文化翻譯產業的提出

1.翻譯與“文化赤字”

語言是文化傳播和文化輸出的一種重要媒介,而翻譯正是不同國家和民族的語言得以交流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3]。張今認為:翻譯是兩個語言社會之間的交際過程和交際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進本語言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進步[4]。黃有義也指出,翻譯工作作為跨民族、跨文化、跨語言交流的紐帶,是文化傳播的必經之道,是決定文化傳播效果的直接因素和基礎條件,從某種角度講,也是一個國家對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環境建設的具體體現[5]。

在“紀念全國翻譯產業創立10周年暨中國思想文化走出去翻譯研討會”上,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張衛峰指出,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升和話語權的加強,我們越來越需要將我們的聲音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讓世界人民以讀得懂的方式和語言,以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理解我們的文化。在這里,翻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和中國對外貿易“出超”相比,中國的對外文化交流和傳播則是嚴重“入超”,存在“文化赤字”。以圖書為例,多年來我國對歐美的進出口比例超過100比1。2007年4月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蔡武在北京舉行的“中譯外——中國走向世界之路”高層論壇上表示,近年來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和傳播嚴重“入超”,“文化赤字”巨大,而翻譯工作已成為改變這一現象、推進中國文化更大規?!白叱鋈ァ钡闹匾h節。作為溝通中外交流的橋梁和媒介,翻譯工作直接決定中國對外傳播的效果,也是一個國家對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環境建設的具體體現。更完整、系統、準確、深入地向世界展示中國,真正實現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匯通與融合已成為翻譯工作者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2.文化翻譯產業

翻譯產業,尤其是文化翻譯產業,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與世界各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合作與交流日益頻繁,特別是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國際經濟大家庭中的一員,以及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進一步增強了翻譯產業快速發展的動力,翻譯的作用顯得尤為突出,發展翻譯產業的呼聲逐漸高漲。

2006年5月28日至29日首屆中國國際翻譯產業論壇在上海舉行;2007年12月中國第一屆翻譯產業管理論壇在北京召開;2011年中國翻譯服務產業論壇在福建召開。經過二十多年的開拓,翻譯產業已經發展成為現代服務業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并呈現出內容多樣性、服務社會化、企業專業化、市場規范化和手段信息化的特色。

2009年4月7日,由陜西省人民政府主辦,陜西省翻譯協會、西安翻譯協會、陜西省作家協會承辦的“首屆東西部文化翻譯產業論壇”在西安舉行。這是我國第一次明確提出文化翻譯產業,第一次將文化翻譯事業納入經貿洽談活動,也是陜西省人民政府首次將文化翻譯產業論壇納入一年一度的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是一次東西部以中譯外為主題的高端論壇。

文化翻譯產業是翻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對外宣傳我國文化、加強文化交流為使命,主要體現在將中國歷史、宗教、人文、旅游、飲食、文學等具有強烈文化色彩的信息通過翻譯的渠道,輸送到海外各國;按照翻譯對象的不同,又可分為旅游文化翻譯、歷史文化翻譯、飲食文化翻譯等。

隨著文化產業在我國的蓬勃發展,作為傳播中國文化重要渠道的文化翻譯產業卻顯得力不從心,尤其是在將文學、歷史等方面的文化推向海外時,遭遇到了發展的瓶頸。

翻譯——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

翻譯一直在各種不同的文化之間充當一種協調者和翻譯者的角色。在此意義上的翻譯早已經超越了其簡單的語言文字上的轉換功能[6]。隨著翻譯產業的逐漸形成及不斷壯大,翻譯必然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更有力的軟件支撐。翻譯可以提供語言服務,引入新的創意理念,對外傳播優秀文化,提升地方文化產業知名度,擴大海外影響,吸引外資、提高外匯收入,多方面刺激文化產業的發展。

陜西是我國文化資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文化產業作為其支柱產業之一,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投資與扶持。陜西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2014年,陜西將大力促進文化產業、現代服務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力爭文化產業增長25%以上,將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擴增到10億元 [7]。

盡管陜西具有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優勢,但陜西文化產業的總產值僅為北京的 1/15,山東的 1/6,廣東的 1/4。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文化部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陳少峰就曾指出:“古城西安的文化遺產比深圳多,但旅游收入卻不如深圳。來西安旅游的人流量是1200萬/年,而到深圳的是2200萬/年,雖然沒有文化底蘊,但是有活動,有交流,就能夠吸引游客?!?/p>

可以說,陜西的文化資源優勢并沒有轉化為真正的文化產業優勢。僅以陜西的文化旅游產業為例:作為陜西省文化產業的龍頭,2013年上半年,陜西省共接待境內外游客1.46億人次,旅游總收入1041億元。其中,接待境外游客133.4萬人次,僅占總人次的1%;旅游外匯收入6.87億美元(約合41.22億人民幣),僅占總收入的3%[8]。

陜西作為中國文化的獨特代表,有著許多其他省份望塵莫及的多元、豐富的文化資源,吸引境外投資、創造外匯收入的潛力巨大。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陜西絕大多數的文化產業價值還是由國內消費群體創造,針對境外市場創造產業價值的意識還不夠強烈,這其中就有文化翻譯水平較低,缺乏規范性和統一性,市場認可度不高,文化輸出量少等多方面的原因。

陜西省文化翻譯產業現狀分析

1.目前陜西省翻譯產業現狀

陜西是中國翻譯事業的發祥地,也是全國第一個成立翻譯協會的省份。雖在近幾年獲得了長足發展,但其翻譯產業與發達地區和沿海城市相比,還有很大距離。

就像陜西省翻譯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馬珂先生所總結的:西安市場的翻譯公司,大多是1家公司、2部電話、3臺電腦、幾個兼職“翻譯”的“1234公司”,90%以上翻譯機構和企業的運作方式也還停留在 “家庭式作坊”和 “代理商”的階段,缺乏對翻譯質量進行審核與控制的實力。真正從事語言服務的翻譯公司僅有30多家,而且良莠不齊,而年營業額超過500萬元的翻譯企業寥若晨星。

而且,受規模和資金等條件的限制,絕大多數翻譯公司缺少高水平的翻譯人才,具有翻譯從業資質和經驗的翻譯人員很少,翻譯公司的從業人員兼職為主,專職為輔,大部分都來自外語專業畢業的大學本科生或研究生,行業內也缺乏統一的從業標準。

另外,翻譯產業涉及的內容雖然廣泛,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大類,一是個人簡歷、求職信、公證書、體檢報告之類的個人資料;二是公司簡介、計劃書等貿易類資料;三是產品說明書、標書文件、質量手冊等科學技術類資料,而以傳統文學、旅游文化、人文地理為對象的文化翻譯所占比例極低。

2.陜西省的文化翻譯產業現狀分析

陜西省擁有著發展文化翻譯產業的優秀文化資源和產業基礎,但是,就目前的發展來看,其文化翻譯產業自身力量還很薄弱,對于其他相關產業的激發作用和促進作用并未真正體現。

首先,文化產業相關人員缺乏全球化時代下將產品文化利用翻譯的手段傳播出去,擴大影響、吸引海外市場的戰略眼光。這就導致諸如文學、傳統文化、景區介紹、影視作品等相關的文化翻譯市場冷淡。這是文化翻譯產業發展困難的根源所在。

其次,文化翻譯人才緊缺,翻譯水平整體偏低,已成為制約文化翻譯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翻譯產業從業人員缺乏對于傳統文化的深層次了解,還有對于外國文化氛圍、風土人情、文化背景知之甚少,不善于將中國的優秀文化翻譯成外語,這就導致譯員整體翻譯水平不高。加之一般的翻譯人員要經過翻譯專業的培訓才能勝任翻譯工作,特別是針對較高水平的同聲傳譯、重要的筆譯工作,譯員更需要經過數年實際翻譯歷練才能做到,這就導致翻譯行業中真正具備較高文化翻譯能力的譯員少之又少。

最后,政府管理功能缺失、市場規范不完善以及翻譯行業監管不力,在政策層面限制了文化翻譯產業的發展。

解決對策

中國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而經濟的強大勢必提升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和認可度。在這一時代契機之下,陜西省文化產業要想進一步發展,最大化地將文化資源變為產業價值,首先需要重新審視翻譯在全球化時代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給文化翻譯產業以足夠的重視和扶持;同時,要開拓國際市場,給予文化翻譯產業更大的發展空間;另外,要加強行業管理,加強翻譯市場準入制度,包括翻譯就業準入制度和翻譯公司準入制度,這樣產業才會發展壯大;最后,復合型文化翻譯專業人才、特別是高水平專業翻譯人才的培養和選拔也是翻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丁兆國,李傳穎.略談翻譯產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J].科學與管理,2011(1):56-59.

[2]吳愛武.論陜西文化產業的發展[J].商洛學院學報,2010(4):91-96.

[3]劉瑋.翻譯在中國文化對外傳播中的新定位[J].現代傳播,2013(7):165-166.

[4]張今.文學翻譯原理[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8.

[5]黃友義.讓翻譯事業更好地為跨文化交流服務[J].今日中國,2008(7):54-57.

[6]王寧.翻譯與文化的重新定位[J].中國翻譯,2013(2):5-11.

[7]陜西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

[8]2013年陜西省旅游數據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