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超級中學”的特征是相似的:上萬名學生的巨大規模,一個年級五六十個班,一個班七八十人甚至上百人;實行嚴格的軍事化管理,只為高考(課程);實行高強度、高難度的應試訓練,從而產出驕人的高升學率。高考神話的背后,是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壟斷,將地區內的高分學生、優秀教師全部納入彀中,造就千木蕭瑟、一枝獨秀的輝煌;高升學率同時吸引大量復讀生,造就財源滾滾、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由于高升學率“一俊遮百丑”,輿論眾說紛紜,連它究竟是不是應試教育似乎也說不清了。我們需要正本清源,撥亂反正,恢復關于教育的基本常識。《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高中階段教育是學生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關鍵時期,應當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強自立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克服“應試教育”傾向;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超級中學”反其道而行之,全力追求高考升學率,違反了教育方針和國家關于高中教育的要求,性質是十分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