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
作者:陜西省教育廳廳長 李興旺
發布時間:2015-05-14 16:25:2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這就決定了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靈魂,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保障。重視不重視德育、善不善于抓好德育,是衡量一個好校長、好教師的首要標準。習近平總書記春節前來陜視察重要講話專門強調:“抓教育發展,有一條必須始終把握好,就是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把立德樹人放在首要位置,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边@為我們做好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一直以來,我省各級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緊抓課程德育、社會實踐、校園文化、教師隊伍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關鍵環節,在加強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形成了一些特色和品牌。但客觀地講,我們的中小學德育工作還不同程度存在重智育輕德育、重應試輕素質、重教書輕育人等現象,德育目標過于籠統、抽象,內容過于空泛、僵化,一些校長、教師缺乏科學的教育質量觀,開展的德育教育活動層次性和針對性不強,多流于形式,加之社會轉型、文化價值多元的沖擊,嚴重削弱了德育的成效,嚴重影響了學生健康成長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也使得中小學德育工作面臨很大挑戰。
中小學生處在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德育既是塑造靈魂的事業,也是學生一生健康成長的奠基工程。校長隊伍是我們教育工作的骨干,更是抓德育工作的帶頭人。人們常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選用一個善于抓德育的校長,就能形成全校重視德育、全員育人的環境,就能辦好一所學校、培育一批英才。因此,盡管學校工作頭緒很多,但作為校長始終不要忘了德育這個根本任務,無論是制定政策、投入經費、健全制度,還是安排課程、組織教學、業績考核,都要把德育放在首位、考慮在前,像抓教學、抓建設項目一樣,親力親為,確保把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落到實處,決不能讓德育的重要性僅僅停留在口頭上、匯報中。
一、抓好德育工作內容體系建設
我國是一個重視修德養心的國家,德育是每個時代都高度重視的教育內容。孔子就曾說過:“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但時代不同,德育的內容和載體也要因時因地而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了全面部署,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全省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更是把培育踐行核心價值觀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結合開展“中國夢”宣傳教育等活動,精心組織實施,迅速掀起了培育踐行核心價值觀的熱潮。當前,我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統領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內容,不但十分貼切,而且富有時代特點。各地各校要以核心價值觀為綱,結合開展“新要求 大實踐”“三愛三節”等主題活動,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公民意識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網絡文明教育,以及校園文化建設等重點,建立和完善德育內容體系,并主動融入教育管理全過程,貫穿思想道德建設各方面,使學校成為中小學生培育踐行核心價值觀、健康成長成才的主陣地。
我們陜西是文化大省,也是革命老區。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資源是開展中小學品德教育的最大優勢??倳涍@次來陜西,專門強調文化自信,并且舉了張騫出使西域、昭君出塞、班超平定西域、玄奘西行等四個與陜西有密切關系的歷史故事,都是世界上非常有影響的。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很多地域特色鮮明、原汁原味、廣為流傳的文化和革命遺產。各地各校要充分挖掘利用好這些優勢和寶貴資源,并作為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內容,積極開發富有時代氣息、能滿足學生發展的德育校本課程和德育主題活動,豐富和充實德育內容,引導學生從中汲取營養,提升思想品德,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進而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二、抓好德育載體和方法創新
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關鍵在于結合實際、把握規律確定主題、明確載體、創新方法,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寶雞市2014年啟動“德潤寶雞·書香陳倉”中小學德育行動,以“書香養德”“真情潤德”“儀式育德”等六大載體,提出了許多可操作的德育工作方案,很多學校都結合實際開展了富有特點的德育主題活動。希望大家通過這次現場學習,重點要在德育“接地氣”上轉觀念、下功夫,結合各地各校實際,創新德育載體和方法,把“空泛不實”的德育轉化為具體可感知的生活化德育,把“轟轟烈烈”的德育轉化為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德育,把“高高在上”的德育轉化為身體力行觸手可及的德育。
要“把握規律、因材施教”。要綜合考慮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根據學生個性特征,堅持遵循規律、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抓住“激勵”“引導”“感染”“熏陶”四個關鍵詞做文章,善于把大道理、成體系的道理分解成貼近學生心靈的小道理,使學生們在“看不見的教育”中受到感染、融入內心,增強認知認同,成為良好品德。人們常講“育德先育心”。心靈是德育之根,不能進入心靈的德育必然是膚淺的,也是低效的。中小學德育要善于從小處著眼,從學習和生活細節入手,從講故事、看演出、談時事、說心思等做起,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讓德育真正回歸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各個領域,在孩子們的心靈之中扎下根來。只有這樣才能防止表面化和隨意性。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靈教育和人文關懷,加強心理疏導和干預,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問題、正確認識社會,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要“以生為本、變被動為主動”。在德育內容設計上,一定要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時代,把德育與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聯系起來,通過開展自主參與和情感體驗等中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德育實踐活動,讓德育內容生動、活潑、有趣,引導學生在參與中提升思想品質,在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中鞏固道德認識,在快樂學習、快樂生活中快樂成長,真正讓學生成為德育的主人。
要“融情于德、寓教于境”。要深入挖掘德育的情感要素,賦予德育真情實感,讓德育有人情味,易于接受。同時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將德育融入學生學習、生活的環境之中,賦予學校每一塊磚、每一片瓦、每一次交往、每一次對話教育的意義,讓學校的每一面墻壁、每一個角落都說話,每一個活動都育人。
要“知行合一、融入社會”。要通過組織學生參與社區志愿者服務、學雷鋒活動等適合他們的社會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門,走進生活、走向社會,在更加豐富的社會實踐中磨練意志、增長才干,了解社會,學會生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中小學生處在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要重視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引導學生文明禮貌、互助互讓、團結協作,培養學生的愛心、善心,養成助人為樂的優秀品質;引導學生不說謊、不作弊,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感恩社會、敬畏生命,從小做一個有誠信的人,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近年來,雖然我們在德育教育方面樹了一些典型,但總體上做得還很不夠。今年開始,各級教育部門都要在包括德育在內的各項工作中,抓典型、樹典型,發揮好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希望在座各位校長,回去之后,首先能結合各地各校特色,在特色德育和活動開展方面創品牌、出經驗、走在前,為全省樹典型活動帶好頭、作貢獻。
三、抓好教師德育能力建設
老師是學生最好的榜樣,也是確保德育工作能夠順利實施的關鍵。對學生特別是中小學生而言,教師的一言一行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從字面上來理解,我認為教育其實就是兩件事,一件是教,給學生傳授知識,讓他們學會做事;另一件是育,對學生加以培養,讓他們學會做人。我們常說,做人是做事的基礎。只有先學會做人,才能做事,也才有可能做好事、做大事。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可以說,一定程度上育人比教書更重要。
作為校長,一定要引導教師重視對學生的品德教育。一方面,要通過加強德育指導、提高德育評價權重等方式,引導教師牢固樹立全面育人觀、全方位育人觀、全過程育人觀,有效促進學生的成長和成才,堅決防止教書與育人“兩張皮”,確保教書必先育人。另一方面,要通過組織學習、加強培訓、完善管理制度等多種方式,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師德師風建設,規范教師的言行,讓每個教師都成為德育的化身,自覺用深厚的學識和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發揮育人作用。
目前我們在教師職業道德和德育能力建設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個別學校和教師打罵、體罰、侮辱、甚至侵害學生的報道不時見諸報端。這兩天發生在我省的安康教師體罰學生事件,被媒體曝光后,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教育形象也帶來了嚴重損害,更何談德育呢?還有近年發生的綠領巾事件,等等,都暴露出我們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還存在很多隱患。各地各校要引以為戒,對照檢查,吸取教訓,無論是對專業教師,還是管理教師、生活教師,甚至學校的安保、廚師等工勤人員,都要嚴格要求、嚴格管理,真正讓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落到實處。特別要加強班主任和德育干部隊伍建設,選拔思想素質高、業務能力好、有奉獻精神、責任心強的骨干教師從事這些工作,確保德育中堅力量發揮好示范作用。
德育工作事關國家未來,事關學生成長成才。做好德育工作既是光榮的使命,也是神圣的職責。希望大家培訓結束返崗后,堅持學有所思、學有所用、學有所獲,統籌謀劃,精心設計,因校制宜地加強研修成果的應用,完善好德育建設的長效機制,為提升我省中小學德育工作水平貢獻更多智慧和創新。
(本文系李興旺同志2015年4月2日在全省中小學校長德育工作培訓班結業座談會上的講話摘要)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