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卿,河南省中小學骨干教師,河南省教育學會小學科學教育專業委員會系統先進個人,河南省校園文化藝術先進個人,信陽市優秀科技教師,息縣文明教師、教育科研先進個人、校本教研先進個人、電化教學先進個人、教學技能(科學學科)一等獎獲得者。主持省級課題1項,參與省級課題2項。發表核心期刊6篇,普刊60篇。獲得省級優質課2次,市級5次。

教育有句名言:“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健康人格。”此言旨在說明教師培育人、塑造人不僅是傳人以智,而且更是授人以德,因此“德才并重,以德為主”才是教育目標的正確歸位。他們為了祖國的教育事業,為了孩子們美好的明天,為了自己的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樸樸實實,他們才是最美麗的教師。誠然,秉行師德不是紙上談兵,它需要每個教師自覺的實踐修養,那么師德修養需要從何做起呢?當然從“修心”入手,因為只有“道德立于心”,才能“工作成于手”。因此,要成為美麗教師應當以修養“三心”為要,即愛心、責任心和進取心。

一、愛心是師德的靈魂

教師的靈魂是師德,師德的靈魂是師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師愛是教書育人的核心。那么師愛包含哪些內容呢?有人說“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教育和熱愛學生結合起來,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不難看出,師愛在這句話中得到了高度概括和詮釋,它指出師愛包含兩種愛,一個是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另一個是教師對學生的熱愛,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是一個相似相容、和諧統一的整體。忠于并熱愛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是對每一位教師最基本的要求,教師只有熱愛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才能在其工作中兢兢業業、無私奉獻。教師只有熱愛教育事業,才能熱愛學生,才能尊重他們的人格,關心他們的成長。

師愛對象的主體是學生,那么對學生的“愛心”應當從何“修”起?又當“修”在何處呢?歸納來講:熱愛學生,需過“三關”,即關心學生學習、關懷學生生活和關愛學生心靈。

1.關心學生學習。

一個教學出色的好老師都是善于引導學生學習的“人師”,而不是側重于傳授知識的“經師”。“人師”的教學過程已經不再是僅僅停留在傳道授業解惑,而是側重于師生間的雙邊互動,將雙方各自的思想、興趣、情感、個人愛好等活動,都融入其中的一種互動交流的學習過程。優秀的教師應該在教學中諄諄教誨,以情育人;在輔導中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在批改中孜孜不倦、以言導行。對于“潛能生”(新課標將學困生或后進生重新定位為潛能生)給予賞識和鼓勵,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嚴慈相濟。如此這般,才可以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才可以成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導師和楷模。

2.關懷學生生活。

一個敬業愛生的老師,不僅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還要關懷學生的生活。因為學生的日常生活,也會有某些原因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分析看來,其成因可由身體狀況、家庭情況和社會境況等因素組成,具體一點說可能會由自身個性、身體欠佳、單親家庭或留守兒童等原因造成。他們身設困境,心存癥結,無從解脫,不能自拔,在這種境遇之下就需要我們教師要真心地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用心去感受學生們在生活中所飽嘗的酸甜苦辣,關心學生生活冷暖,理解其痛苦,同情其不幸,并真正做到設身處地為其著想。例如,貧困給予援助,病弱給予關懷,個性生給予尊重,受挫給予開導……解決他們的一些生活困難和問題,解除他們的一些心理壓力和陰影。指導他們學會自理方法,提高他們自立能力,使他們懂得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3.關心學生心靈。

每個學生都有被教師關愛的心理渴望,當感受教師關心時,他們會得到情緒上的滿足,形成良好心態,這是學生學習生活和成長中非常重要的精神力量。當發現學生產生心理問題時,教師首先要善于調試好自己的心理狀態,以博大的人文關懷不偏激、不歧視、不情緒化,情真意切地針對他們的各自特點,適時介入關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形成心靈磁場去感染學生,去引導學生,用無限的師愛,開啟孩子心靈,在他們的心中播下“自信與自尊”、“善良與寬厚”的種子;在他們的品格中刻下“不驕不躁,不卑不亢,不屈不撓,不忮不求”的印記,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灑向他們,讓師生的心靈產生共鳴,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師愛的溫暖,讓他們在追求“真善美”中去快樂成長。

二、責任心是師德的要務

責任心是師德的重要內容。教師的責任第一要務就是教書育人。沒有責任心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那么作為教師應該“修”哪些責任心呢?

1.要“修”對全體學生負責之心。

對全體學生負責就是對每一位所教學生負責。古人云:“賢者自可賞愛,頑魯亦當矜憐”。這句話表達了一種教育理念,那就是教書育人不可偏愛。無論是“賢者”還是“頑魯”,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都需要得到平等的待遇。古人尚且有如此卓識,更何況今人。是的,我們教師面對全體學生,應該做到一視同仁。對學生負責,莫要喜優厭差,近親遠疏、厚此薄彼,感情用事。我們應該做到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管而不死,嚴而不厲,批評而不侮辱,正視而不歧視,堅持而不放棄,耐心而不急躁。如此,才能實現對學生全面負責。

2.要“修”對所教知識負責之心。

明末思想家黃宗羲說:“道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矣”。可見,一個優秀的教師只有具備扎實的業務技能和高尚道德情操才可以勝任,在教學中,才能準確地傳授知識。換言之,傳道授業解惑是一項重大且嚴肅的教學工程,容不得半點敷衍,也絕不允許教師將含糊不清的知識點或錯誤的知識及概念出現在其課堂教學中,以免誤人子弟,貽害眾生。教師一定要有嚴謹的態度、淵博的學識和精湛的教學技藝,才會完全駕馭教學,綱舉目張,游刃有余。

3.要“修”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負責之心。

英國著名作家查·霍爾曾經說過:“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有什么樣的行為;有什么樣的行為,就有什么樣的習慣;有什么樣的習慣,就有什么樣的性格;有什么樣的性格,就有什么樣的命運”。這里的“思想”就是指人的思想道德品質,推理得出結論:一個人有什么樣的思想道德品質,他就會有什么樣的命運。由此可見,如果沒有其他因素的左右,那么思想上進、善良的人,將來應該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守法公民;思想頹廢、品行不良的人將來就有可能成為無所事事的不法之徒。因而,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亦是身為人師的責任之一。列寧也曾說過:“在任何學校里,最重要的是課程的思想政治方向,這完全是由教學人員來決定的”。可見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教師如何修德?韓愈說的好:“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三、進取心是師德的動力

進取心是指一個人不滿足于個人現狀,始終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向更高、更新的目標,執著追求的積極向上的一種心理狀態。因此,進取心是一個人成長發展的原動力,也是一個人干好工作的前提條件,更是從事教育活動的教育者們所必備的品格之一。只有進取心,才會產生工作的熱情,務實的激情和創新的豪情。作為教師應該如何“修”個人的進取之心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做。

1.落實終身學習理念。

保羅·朗格朗提出終身教育理論,身為教師更要堅持終身學習。尤其是在當今社會下科技日新月異,知識的更新也日益迅速,這也給教師這一角色進行了重新定位,也就是說教師既是老師也是學生,而且更應成為他人、尤其是學生終身學習的典范。從新課標的實施到傳統文化進校園,教師都應率先垂范,做學習的先行者。在課堂改革方面,教師更應是要走出傳統教學的模式,不斷探索和實踐,學習名校先進教學模式,從“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到近年所倡導的“兵教兵”、“兵練兵”的“學講計劃”,再到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以及當下盛行的“微課”教學,無不向我們昭示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堅持終身學習,不斷地為自己“充電蓄能”,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也是教師個人不斷進取的人生宗旨。

2.教學追求精益求精。

前蘇聯教育家、心理學家贊科夫在其著作《和教師的談話》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教師的自我提高的工作要從集體思想的源泉中吸取營養,而教師本人也把自己思考的結果、問題疑難提交給集體來研究”。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集體備課”、“二次備課”、“同課異構”、“同課再構”等活動形式,開展專題研討、案例分析,解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在已有基礎之上,精益求精,對此展開交流研討,以實現知識與經驗的互補,繼而達到資料共享、教師業務能力得以共同提高的目的。

3.進行教育教學研究。

前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說:“如果教師能夠對學科進行熱心的研究,那么他們也就會使自己的學生對這門學科發生興趣。”身為教育者,必須要對自己所執教的學科進行深入的研究,將自己的才情以揮到極致,學會融會貫通,旁征博引,運用多學科知識和豐富事例,將所執教的教學內容深入淺出的傳達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熱愛這門學科。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需要,有機地將傳統文化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是法制教育,巧妙地滲透到教學中去,寓教于情,寓教于行,在健全學生人格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知識在更新。在這個大環境的影響之下,我國教育“課改”依然在不斷探索、完善。其新理念不斷更新,新思潮也不斷涌現,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適應當今教育的發展,緊跟課改的步伐,敢于承擔重任,不斷去發現、探索、創造,從而開拓自己的視野,在更新個人知識結構的同時,充分借鑒新的領域中新的思想和文化,繼而實現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的目的,在豐富師識本領的同時,也提高了師藝技能。

當然,美麗教師的修養何止“三心”,它還需要具備自信心,誠心、虛心和恒心等等,但筆者以為,此“三心”才是師德的核心內容。其內涵豐富多彩,在此不能逐一道盡。“三心”既各具特點和作用,又緊密相連,相互影響。可以說,愛心是師德動力的源泉,進取心是師德動力的外在表現,責任心則是師德的本質要求。修養“三心”,是每一個教師應有的最起碼的職業道德標準,只有在“三心”上有所修為的人,才可以堪當“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楷模;才可以在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績;這才是真正的美麗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