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開放式閱讀課堂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西安翻譯學院 陜西西安 王穎慧
發布時間:2015-05-26 15:46:05
【摘 要】英語閱讀是我國高校英語專業開設的一門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在提高學生的綜合英語能力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今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形勢下教育的發展需求。作者依據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大膽提出開放式閱讀課堂的設想,并將之應用于閱讀課堂教學,得到的實踐數據充分證明了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開放式課堂 閱讀教學 可行性
英語閱讀是英語專業開設的一門必修的專業基礎課,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觀念使課堂教學的形式非常單一,課堂氣氛沉悶枯燥,降低了課堂的教學效率。根據最新的閱讀課程大綱的要求,閱讀課的教學目的不僅僅是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語言運用能力,更是要通過閱讀這一途徑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其接觸更多的西方語言和歷史文化知識,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新大綱的要求急切需要把閱讀課的改革提上日程,改革要想做到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反思傳統英語閱讀的教學迫在眉睫。
1.對當前英語閱讀課程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的反思
自從我國高校開設英語專業以來,一直存在“重精讀,輕泛讀”的不平衡局面,使學生片面地認為記憶單詞、語法和句法才是真正的、踏實的學習方法。另外,教材的局限性也是影響閱讀課堂質量的原因之一。當前好多教材的內容有限,題材范圍較窄。以外研社出版的《現代大學英語——閱讀》為例。此教材共分為4冊,供大一和大二學生使用,每學期完成一冊,每冊書包含大約50課。這套書在數量上已經大大彌補了以往教材的缺陷,但在題材方面以文學性的記敘文為主,配以一些議論文,其他題材的作品很少涉及到,仍然不能體現出“泛”的特點。除此之外,不合理的課程和課堂設置也影響到課堂質量。筆者考察了十幾所高校中英語專業基礎英語和基礎閱讀課的設置情況,結果顯示:80%的院校開設的閱讀課時量每周只有2個課時,采用多班教學,2-4個班不等,大約60-120人。這種多班教學模式使教師和學生潛意識中就降低了對閱讀課的重視程度,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效果呈現緩慢。
2.開放式閱讀課堂的設想與實踐
教育家C.羅杰斯主張學校應為學生而設,教師應為學生而教,教育應以學生為中心(Rogers,1969)。他的這一主張強烈要求教育要改變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針對以上提到的傳統閱讀課堂的缺陷,筆者大膽提出英語開放式閱讀課堂的設想并在一所高校進行了實踐。所謂開放式閱讀課堂,即沒有教材局限和形式局限的課堂,學生可以在課堂上用45分鐘自行閱讀任何自己感興趣的英語資料,然后教師用剩余的課堂時間檢查學生的閱讀成果,可以讓學生口頭用英語講述所讀文章的內容和感想,也可以讓學生以讀書報告的形式上交書面作業。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⑴實驗對象:英語專業大一學生。
⑵實驗人數:80人。
⑶實驗方法:數據統計與對比分析。
⑷實驗步驟:
①向學生講解開放式課堂的特點和任務,并指導學生如何選取閱讀材料,并推薦一些可讀性強的英文書籍、文章和報章雜志以供學生參考。如:《愛麗絲漫游奇境》、《老人與海》、《簡愛》、《圣經故事》、21世紀報等。
②向學生介紹一些可以提高閱讀效率的方法,例如:略讀法、跳讀法、瀏覽法等,并以一到兩篇文章作為樣本,詳細講解這些閱讀方法的使用技巧,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靈活運用以提高閱讀速度。
③向學生講解如何使用猜詞法解決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單詞。教師需要向學生講解如何根據上下文理解生僻單詞的方法,并介紹一些常用的英語構詞法,如:轉化法、合成法、反成法、縮略法、拼綴法等,以便學生可以由已知的成分去分析未知詞的意思。
④在課堂實施過程中,嚴格控制時間,監督學生不使用任何工具書查單詞,迫使學生使用有效的閱讀和猜詞方法解決遇到的生詞問題。保證課堂秩序,使每個學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中,以提高閱讀效率。
⑤45分鐘過后,以書面讀書報告或者口頭陳述的方式檢查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獲取的信息量。實踐初期教師要以鼓勵為主,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讀書報告可以在同學之間相互傳閱,使同學們間接地獲得更多的知識,從而擴大知識面。同學之間也可以相互討論,以增進對文章深層次的理解。
⑸實踐結果:
大一第二學期結束,參與實踐的80名同學和其他按傳統方法學習閱讀教材的同學同用一份試卷進行測試,試題從三個方面進行考查,第一個方面是考查學生根據上下文理解生詞的能力,題型為單選題;第二個方面是測試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題型為閱讀理解;第三個方面是測試學生的理解與分析能力,題型為短文分析。各題型分數分配為:單詞單選題占30%,閱讀理解題占40%, 短文分析題占30%。
⑹數據分析:
根據以上數據不難看出:經過一個學年的開放式閱讀課堂的學習,參與實踐的同學的成績明顯高于其他接受傳統閱讀教學的同學。其中每個題型的最高分的成績差距是3—5分,平均分的差距達到6—9分。對于單詞測試題,兩者的差距為6分,充分說明參與實踐的同學已具備一定的猜詞能力,并運用一些閱讀技巧理解陌生單詞;閱讀理解題9分的平均分差距顯示參與實踐的同學不管是在閱讀速度還是的理解能力上都大大優于其他同學;短文分析題的差距為6分,充分說明參與實踐的同學的自我分析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高。試卷總分19分的差距證實開放式的閱讀課堂較傳統課堂有明顯的優勢。除了這些樂觀的數據以外,還有一組數據值得我們思考,就是最低分。根據數據顯示,參與實踐同學的最低分較之其他同學,沒有太大的差距,這就說明如果教師的監督力度不夠的話,這一教學方法對于少數自制能力差的同學而言,沒有產生積極的作用。
3.開放式閱讀課堂對教師的挑戰和要求
開放式教學模式看似減輕了教師的教學任務,實則卻增加了教師的教學壓力,極富有挑戰性。要想使這一新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⑴增加自身閱讀量和知識儲備
開放式閱讀課堂沒有固定的教材,教材的多渠道來源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知識儲備、寬泛的知識面和靈活的課堂應變能力,否則將無法對學生的閱讀成效進行及時有效地反饋。因此,教師必須博覽群書,關注時政,既要做到熟讀經典,又要做到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融入到年輕大學生的閱讀世界,并與之共同探討,促其進步。
⑵加強對學生的監督力度
由于受到傳統閱讀教學的影響,學生總是習慣性地去分析語法和句法結構并試圖將文本翻譯成漢語。因此,教師一定要加強課堂監督力度,禁止學生使用字典等輔助工具,以鍛煉其猜詞能力。嚴格執行時間標準,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以提高他們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開放式閱讀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教師在這一過程要做到多交流、多鼓勵。
⑶優化考查方法
本教學實踐中的測試題共分為三大題型,分別從猜詞能力、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方面對學生進行了考察。雖然本試題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水平,但題型設置稍顯單一,需要進一步多樣化。因此,教師在考查環節上需要進一步優化,增加考試題型,合理設置試題易、中、難結構,以更科學的方式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為了實現教育的長足發展,實現培養綜合性素質人才的教育目標,各高校和教師應該具有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并將這些教育理念滲透在教學的每個環節,除此之外,還要大膽嘗試新的科學的教學方法,使教學做到與時俱進。開放式的閱讀課堂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更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不僅閱讀到經典英語作品,還可以通過閱讀報刊雜志接觸到很多新興詞匯。在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下,開放式的閱讀教學模式將有助于培養高能力高素質的現代化的外語人才。
參考文獻:
[1]戴煒棟.高校外語專業教育發展報告(1978-2008)[M].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2]劉丹丹.對高校英語閱讀課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8).
[3]王桂琴.“英語閱讀”課程改革初探[J].科教文匯,2010(29).
[4]袁成鋼,謝舫,莊小萍.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英語閱讀》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與探究[J].宜賓學院學報,2010(8).
[5]張宗慶.外語學習心理機制探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6]莊智象.中國外語教育發展戰略論壇[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7]左玲玲.關于英語專業閱讀課程改革的思考[J].華章,2010(32).
[8]Jeanne Ellis Ormrod.教育心理學[M].彭運石等譯.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9]Carl Ransom Rogers.Freedom to Learn-A View of What Education Might Become[M].Ohio:Merrill,1969:157-166.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