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 我的戰爭——《虎媽貓爸》呈現出的中國式人生
作者:謝嘯實
發布時間:2015-09-24 16:59:2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編者按:近日,由新麗傳媒制作出品的電視劇《虎媽貓爸》引發了全民觀劇熱潮,有觀眾被嚇得不敢生孩子,有觀眾表示這就是血淋淋的現實?!痘屫埌帧分v述了一對小夫妻因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的觀念分歧,所引發的一系列家庭矛盾、情感沖突的故事。該劇突破了以往一些熱播都市劇“三房一廳”的小格局,不再以婆婆媽媽的矛盾和吵鬧為賣點,而是從現實生活出發,聚焦當下生活中的擇校難、隔代教育、學區房、中西教育等話題。自5月3日在東方衛視、天津衛視黃金時間開播以來,該劇逐漸成為2015年度都市劇創作中一部具有現象級意義的作品。
注意到《虎媽貓爸》這個名字的時候,這部電視劇已經是新一輪的熱播劇集,而且成為評論的焦點。而身為一個中國人,不用看劇情,僅從名字就能大致判斷出這部電視劇的主題所在。很多人也許還記得,2011年春季,一本出自美國華裔母親之手的講述如何教育子女的書籍《虎媽戰歌》登陸中國,頓時掀起一股關于教育方式討論的狂潮。媒體很快發現這是一個好的新聞素材,推波助瀾之下,“鷹爸”、“狼爸”和“貓爸”等各種教育模式持續登場,一時之間,引發公眾對于子女教育問題的激烈辯論。然而,就算沒有這些非常極端的案例出現,下一代的教育問題也幾乎是所有有孩子的中國家庭最重要的事務。套用一個流行的詞匯,《虎媽貓爸》是一部觸及了眾多中國家庭痛點的電視劇。
故事發生在一個普通的中國家庭,年輕的夫妻羅素和畢勝男各自忙于工作,事業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成為有房有車一族,可謂生活安穩,前途光明。誰知,一次偶然的事件,讓畢勝男發現將要上學的五歲的女兒除了當公主一無是處。她突然意識到只忙于工作而將女兒扔給爺爺奶奶照顧的極大危機。為了扭轉這種局面,畢勝男徹底改變生活方式,她辭去了高薪工作,全心投入女兒的教育工作。為了讓女兒能夠上到好小學,以及將來在各種各種激烈的競爭中勝出,畢勝男使出渾身解數,借錢買學區房、搶入學指標,完全進入一種極度焦慮的狀態。而在對女兒的教育問題上,畢勝男和丈夫羅素產生巨大分歧,家庭生活一片混亂,一度婚姻也出現危機。而這種混亂局面甚至波及到了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姑姑舅舅,大家紛紛加入,提出自己的意見。最終,畢勝男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全家人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達成了和解。最重要的是,他們開始明白和理解教育這個詞的真正意義。
就題材而言,《虎媽貓爸》是中國近些年來少有的從普通家庭生活層面關注當前中國人生存狀態的電視劇。孩子的教育問題表面似乎是一個熱點問題,但當其覆蓋到幾乎全部的中國家庭,又何嘗不是一個和最家常的衣食住行一樣平常的家庭問題。只是第一次在鏡頭上被全景式地表現出來。而這部電視劇涉及到的中國社會當下的問題遠不止教育問題,它還談到了婚外情,談到了中國一線大城市居民的生存困境,以及一個三代同堂的中國家庭可能遇到的所有問題。對于數千年來對家庭這個詞匯的定義都混淆不清的中國社會來說,當所有以上這些問題糾纏在一起,毫無疑問能引發無數觀眾的共鳴。內容之外,從商業角度看,眾多大牌明星的加盟,也彰顯出本劇誓要爭取高收視率的決心。看得出來,制作方從開始就很清晰地意識到這部電視劇在目前中國電視劇市場上神劇頻出,題材高度雷同的情形下,所具有的與眾不同之處。
只是非??上ВM管《虎媽貓爸》對中國當前教育問題的探討和分析的意圖值得市場投以十二分的敬意和關注,但就劇情本身而言,它依然沒有能夠逃離當前中國電視劇市場集體低水平的怪圈。大致看了些網絡上的評價,感覺大部分和我個人的觀點非常接近。比如,一個很簡單的不能理解的問題就是,為什么除了羅素之外,所有的演員都極度不可愛,甚至令人生厭。而羅素之所以還能夠接受,并不因為角色有多少獨特魅力,只是因為他不歇斯底里,不把自己的意念強加在別人身上。而這兩點,實在是一個具有正常的和他人相處能力的普通人的最基礎的品質。當我們在豆瓣上看到這樣一個帖子:你最想打劇中哪一個人物一巴掌。心中會作何感想,觀眾絕不會對一個擁有正常水準的電視劇提出這樣的問題。只能這么說,編劇并不理解一個有缺點的人物和一個令人生厭的人物之間的區別,或者不懂得正面和反面這個詞匯在角色設置中的含義所在。
人物設置的絕大缺陷之外,編劇犯下的另一個錯誤是——或許不能說這是錯誤,在從褲襠里掏手榴彈這樣的情節被審查并允許通過的當下,這樣的“錯誤”其實見怪不怪了。《虎媽貓爸》第一集一開始,羅素和必勝男小別勝新婚,在畢勝男的辦公室和他們的車里,一些性意味相當強烈的鏡頭赫然出現。導致停車場的保安拍下他們在車里親熱的場面,引得畢勝男夫妻狂追爛打,不但成功奪得手機刪除照片,還將保安的褲子扯了下來。以上這些場景再一次刷新了國產電視劇在性話題方面的開放程度。我完全理解編劇想要一個趣味性十足、充滿創意、能夠吸引眼球的開場,但在這里,編劇以及創作方又表現出對通俗和惡俗,有趣和無聊之間的區別的無知。
類似的糟糕之級的事情很快再次上演,在北京郊區小院中,兩位奶奶為了各自的孫女上演一出雞飛狗跳的大戲??雌饋碚媸窍喈數摹坝腥?、精彩”??吹接^眾評論,說這樣的情形似曾相識,太接近現實生活。觀眾有此想法非常正常,但作為電視劇的創作方,似乎也應該懂得再現生活和將生活直接搬上屏幕的區別,更何況,這一段狗血大戲,恐怕也是對生活不負責任的任意夸大。其目的無非是討好觀眾,以自身所認為的趣味揣摩市場喜好。不過,從功能上,這一幕揭開了整部電視劇關注的核心問題的序幕,而這核心問題就是電視劇海報上的宣傳語“你的人生,我的戰爭”。這八個字,令我瞬間想起已故作家王小波一篇很有名的文章《一只特立獨行的豬》。文章的最后一段是這么寫的:“我已經四十歲了,除了這只豬,還沒見過誰敢于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懷念這只特立獨行的豬。”
聯想到王小波這篇文章,與其說《虎媽貓爸》是在對中國式教育進行探討,倒不如說它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式人生。父母在安排孩子的未來的時候,同時也被孩子控制了人生。只是,有些人意識到了,但更多的人,對此卻毫無感覺。
是的,我們這個時代,實在有太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人生的悲哀莫過于此。
鏈接:
《虎媽貓爸》給了一個不負責任的概念空殼
金力維
《虎媽貓爸》具有一切電視劇產品的屬性,劇情曲折、狗血,為沖突而沖突,但不得不承認,看過該劇的父母們很難不重新思索一下自己正在走過的教育路徑。劇中趙薇出演的虎媽,對女兒的愛深厚又粗暴,如何愛孩子,以愛的名義對他們行使超越愛的權利與義務,誰該去點醒她們,又如何點醒?不同的教育觀不僅決定孩子的未來,也塑造著整個家庭關系的走向?!盎屖健苯逃蔀閶寢寕儾栌囡埡蟮恼勝Y,正值小學入學季,這個話題來得正合時宜。
本來,電視劇是生活休閑的一部分,一種即時消費的娛樂快餐,它當然有理由以爭取收視率、點擊量、話題度為目的,絕不必有對當代中國社會教育問題的責任心,至于藝術水準,可高可低,取決于創作者的態度和能力。但是,當電視劇營銷宣傳時,它往往要故意誤導觀眾,告訴你故事是真實生活的濃縮與折射,發人深省?!痘屫埌帧芬婚_頭就把孩子的教育問題拉到了一個著實令人焦慮的境地。第一集,兩個家庭的孩子之間進行了舞蹈、吟詩、歷史、數學、唱歌、彈琴、評獎等全方位的比拼,接下來是不少家長排隊考試入學,排隊接小朋友下補習班的場面。趙薇演的虎媽本來忙于事業,把兔妞交給爺爺奶奶帶,至多也就是對孩子被過分溺愛出的一身公主病有些不滿,但真正擊中她,促使她辭職全身心投入孩子家庭教育的是,女兒在幼升小面試中表現不佳,又被同事嘲笑是“白癡”。在劇情引導下,我眼睜睜看著我的一個絕對具有正常判斷力的朋友,好像基因突變一樣,對孩子從不聞不問到向劇中的虎媽看齊,她深信,電視劇提醒了以往被自己完全忽略的事實,自己的孩子和同齡人相比太“白癡”了,現在的孩子居然如此多才多能,各種優秀。我的這位朋友愧疚地說,“以前我的教育理念是放養,我相信兒子玩夠了,總有一天會像我小時候一樣,自己意識到學習是通往優秀的唯一道路。但現在看來,我們沒有那么多時間了,現在的孩子從出生起就進入了通往優秀的高速公路,別人都在改良裝備,加足馬力,我卻還帶著孩子在路邊溜達。”
在中國,有關孩子的一切問題永遠是家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教育。現在完全可以預見,電視劇的劇情發展下去,兔妞的教育問題必然成為引發虎媽貓爸婚姻問題的導火索,然后第三者乘機介入,婚姻瀕臨破裂。剛播到三分之一,虎媽已經為教育犧牲了原本的優質生活,花巨資購買9萬塊錢一平方米的“天價學區房”,為了湊齊學區房的錢,奶奶、姑姑都慷慨解囊支持,放棄了原本的大房子和品質生活,舉家搬進了面積很小、房子又老的學區房中。然而,一年后,虎媽突然得知,兔妞仍然沒有資格上第一小學,又一輪沖突蓄勢待發。劇情設置就是讓虎媽貓爸在育兒路上不斷地遭遇障礙阻力,剛解決了一個問題,下一個難題又接踵而至,不得喘息。這個節奏下去,沒孩子的年輕觀眾會被嚇得不敢生孩子,而有孩子的過來人依據親身經歷也會說,這就是血淋淋的現實。
作為一部話題劇,《虎媽貓爸》選擇了這個讓人關注、糾結、敏感的題材已經成功了一大半,又有趙薇、佟大為這樣的大明星吸引觀眾,掀起全民教育話題討論是注定的。但問題是,在這部電視劇里,觀眾看到的只有為人父母的疲憊掙扎,而看不到養育孩子的絲毫幸福快樂;觀眾看到的只是現有教育環境下的一系列癥結問題,而看不到真正的主角孩子在被教育過程中的所感所想,以及孩子的反應對父母的反向影響。真正的教育和教育的過程幾乎都被電視劇省略了,留下的只是拋卻因果關系、生活邏輯和情感邏輯的一堆焦慮,而且可以很負責任地講,這是創作者故意為之。制片人黃瀾在采訪中非常清晰地闡述了創作理念:“強情節,保節奏;生活流,引共鳴?!睊伋鰡栴},引發共鳴,點到為止,成為一部既好看又熱鬧又有社會意義的話題劇,足夠了。而不是服務此目的的一切都要為強情節、快節奏讓路,把生活中最重要的屬于情感范疇的一切簡化掉,也不深究劇中人的情緒心理及其不同觀念矛盾產生的心理根源。用制片人的話說,“與‘教育’無關的事情都刪了?!彼谥械摹敖逃笔窃掝},與觀眾所關注的教育并非同類。
反倒是我的朋友,在對兒子一天數次耳提面命,陪上輔導班興趣班,到睡前日記都要一一檢查后,對電視劇的思索比制片人更多些。她認為,劇中的教育問題及其引發的一連串家庭矛盾恐怕只會在北上廣這樣的大移民城市出現,其根源是出身、成長環境截然不同的人生活在一起,其價值觀的碰撞。電視劇里沒有表現,但虎媽顯然出身寒門,從二三線城市一路打拼競爭來到大城市的鳳凰女,雖然有了體面的工作、優越的生活、溫暖的家庭,但內心始終潛藏不安定感和揮之不去的上進心。而貓爸則有著一份大城市出身的從容淡定,而家境優渥的爺爺奶奶在育兒上也更強調優雅生活的姿態。很可惜,電視劇淺嘗輒止,沒有真正地深入下去,貌似面面俱到,實際是個不負責任的概念化空殼,以營造心理恐慌為賣點,為了營銷,為了市場,為了賺錢。但就像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的教育問題也從來無法復制、仿效、類比,父母們完全不必陷入一部電視劇制造的焦慮中,生活教給我們的遠比電視劇可靠得多。
來源:北京晚報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