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對美國、德國和英國高校教師培訓模式的分析,總結出了一定的經驗,以期為我國技術應用型高校“雙師型”教師的培訓提供參考以及借鑒。

【關鍵詞】培訓模式 高校教師 雙師型

技術應用型高校教育隨著我國基礎經濟的騰飛,最近十幾年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為我國四個現代化建設貢獻了重要力量,但一些實際問題也急需解決,如技術應用型學生供需銜接嚴重不暢,影響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克強于2014年6月召開會議,強調了轉型期技術應用型高校的主要工作,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如何解決高校“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培訓問題。以需為本,以人為本的創新性培訓模式才能保障教師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時俱進,跟上一個國家政治和經濟發展的步伐,并且“雙師型”教師優良培訓效果的前提是高校教師的培訓模式。因此,本文分析了美、德、英發達工業國家教師培訓的模式,為我國“雙師型”教師的培訓提供參考。

國外教師培訓的模式

1.美國校本教師培訓的模式

美國是非常重視教師培訓的發達國家之一,如其著名學者格林(Gray)提出,高校教師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教學工作的變革,就必須不時進行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改革、教學認知心理等的相關培訓,在培訓的過程中可以選擇導師制,即年輕教師或者沒有相關教學經歷的教師必須由有經驗的教師進行培訓,在美國這種方法不僅非常重要,而且是取得教師培訓成功的主要方式之一,即校本培訓模式。校本培訓是以高校教師所在學校為培訓的場地,由相應的教師培訓機構和自己所在大學共同提供必要的培訓內容,雙方共同協商確定培訓時間、培訓方式。在美國,很多大學都利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師培訓,如美國州立大學,一般都在本校建立校本培訓部,對教師的教學技能進行最新的培訓,跟上本國經濟建設的需求;在哈佛大學,實行了由豐富經驗的教師指導新教師(包括沒有相關技能的老教師)的導師培訓法,學校不定期設置短期的校本培訓項目,解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再比如,哥倫比亞大學在本校設置了網絡培訓教師的模式,根據某一段時間教學需求開展網絡電子信息培訓班,這種培訓模式自由、靈活、方便,被培訓教師只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培訓內容即可,當然他們會針對培訓效果進行測試,沒有達到培訓要求要進行處罰。

2.德國雙元制教師培訓的模式

德國從上世紀的八十年代開始,高校教師的培訓工作就實現了由大學或者綜合性學院進行,它也是世界上最早開展教師在職前、職中培訓的國家之一,也是德國工業作為后起之秀,能迅速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們的成功得益于教師培訓的模式,德國的法律規定,技術應用型教育不僅僅依靠各高校和職業院校,而更重要的是依靠相關的行業企業來完成,即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完成,稱為“雙元制”培養模式。企業和學校兩者在教師培訓過程中互相配合、互相補充、互相協商、相互支持,因此德國高校教師在職前、職中必須到相應的企業進行實地觀摩、考察、學習與實踐,以適應德國技術應用型教育的需求。其學者針對雙元制學徒培訓過程企業所得收益與成本進行了專門的研究,他提出企業在教師培訓過程中盡管投入了相應的成本,但同時,企業聘用新員工的成本卻降低了,并且通過這種方式學校培養出的學生正好是企業所需求的,也節省了企業培訓新員工的費用,企業也獲得了相應的利益,是企業和高校的 “雙贏”。因此“雙元制”教師培訓模式是德國高校主要采用的培訓模式,即“校企結合”的模式。再者,德國的技術應用型高校教師的培訓體系的完善得益于德國法律以及管理機構的完善,他們不但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管理教師的培訓,而且政府為了保證教師培訓的順利進行,專門制定了法律、法規,用法律的形式明文規定教師必須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相應的職業培訓,滿足不斷變化的國家政治與經濟需求。

3.英國多元化教師培訓的模式

英國教師的培訓已經具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最早起源于17世紀初,因此英國的高校教師的培訓已經非常的成熟,并且也是吸取百家教師培訓的優勢,走出了一條具有英國特色的教師培訓之路,并呈現多元化的培訓模式(如英國的雙元制培訓模式、學校與企業合作模式、校本培訓模式、校校合作模式等)。英國涉及教育的各方面相互合作,如國家與地方的政府相關人員之間、學校之間、企業之間、教師之間、學校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教師之間互相結成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且政府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法規為這種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提供保障,也為高校教師的培訓模式搭建了更加寬廣的渠道。正如一些研究者所言,這正是讓英國教育體制高速運轉的前提,是英國學術界和英國政府所提倡的教師培訓模式,也是英國高校教師培訓的特色之處。

國外教師培訓模式對我國“雙師型”教師培訓的啟示

1.以人為本的“雙師型”教師培訓理念

“人才強國、科教興國”的教學理念一直都是我國教育界所提倡的,因此我國高校在“雙師型”教師培訓的模式上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培訓理念,各級主管部門都應學習美國、德國、英國等以人為本的教師培訓的模式,把教師自身需求和國家需求、學校需求、企業需求結合起來整體考慮,在滿足國家興辦教育本身需求的基礎上重點考慮教師身心的需求,將教師培訓作為終生工作,并且充分考慮“雙師型”教師培訓的心理需求,即以人為本的培訓理念。如在“雙師型”教師培訓過程中充分考慮教師工作的特性以及實際需求,鼓勵教師學、教、研、用結合起來,積極導入以人為本的“雙師型”教師培訓理念,從而保障高校教師在愉悅的環境中學習新知識與新技能,與時俱進,適應技術應用型高校轉型的需求。

2.以需為本的“雙師型”教師培訓理念

從大的方面來說,一個社會的政治體制與經濟體制會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從小的方面來說,企業的生產經營會隨著顧客需求的變化而變化;因此,一個國家的教育也必須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做到與時俱進,如美、德、英等國家一樣。這也就要求我國高校“雙師型”教師培訓模式必須隨著社會生產和經濟的需求而創新,也是我們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4年6月份提出的技術應用型高校轉型迫切期望的初衷。因此,政府各層機構、各個高校、各培訓機構以及相關的教師都應該總結以往培訓經驗,分析各個高校“雙師型”教師的培訓需求,從社會、學校、企業以及教師的本身需求出發,設置相應的培訓課程以及培訓內容,滿足國家整體發展的需求。

3.積極倡導多元化“雙師型”教師的培訓模式

美國高校實行的以校本為主的教師培訓模式,德國高校實行的以雙元制為主的教師培訓模式,而英國高校教師的培訓吸取百家之長,實行了多元化的教師培訓模式,取得了矚目的成效。因此我國技術應用型高校在“雙師型”教師的培訓過程中,必須吸取各家之長,依據我國經濟建設的實際需求,學校與學校聯合、學校與企業聯合、國內與國外聯合、學校與政府聯合的多樣化的“雙師型”教師培訓的模式,滿足我國目前轉型期“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的需求。

4.完善立法與教育制度,保障“雙師型”教師培訓的實施

美國、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能在教師培訓上取得優異的成績,主要原因之一是得益于政府立法和教育制度的完善。法律和制度不僅確保了他們國家高校教師培訓的有序開展,也為教師的培訓設置了前提條件,所以,其高校教師培訓的獨特內涵由國家法律法規保駕護航。如2005年,學者托馬斯·桑德曼等都在研究中提出了許多法律保障,對高校教師的培訓形式、培訓內容、培訓時間與培訓方法進行了規定。并且德國的全國工商協會(IHK)負責具體的教師在企業中的實際培訓工作,對培訓內容、培訓過程、培訓資格認定進行全面監督。因此,我國政府必須效仿發達國家教師培訓的做法,完善立法與教育制度,為我國“雙師型”教師培訓保駕護航。

總 結

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號角已經吹響,教育作為一個國家政治與經濟建設的立國之本,承擔著教育興國與人才培養的大任。因此,通過分析國際先進的教師培訓理念與培訓模式,并選擇性地借鑒其經驗,為我國技術應用型高校“雙師型”教師的培訓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Z].2014.

[2]馮增俊.教師的成長與培訓初探[J].教育科學研究,2006,(12).

[3]青木.德國怎樣培養教師[J].教師博覽,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