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踐教學的內容關系著學生的就業與發展。文章結合市場需求、社會訴求及專業實際,以“突出能力,提高素質”為指導,探討了科學、高效、務實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即:文化素質教育體驗平臺、現代設計專業課程實踐平臺、綜合創新實踐平臺和設計教育合作交流平臺的內容、作用及意義。

【關鍵詞】實踐教學 教學內容 現代設計 實踐平臺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設計專業發展迅猛,但畢業生就業形勢比較嚴峻①。其主要原因在于學校培養的設計人才與社會和企業的需求有一定差距:畢業生設計作品缺乏創意,缺少文化表達能力,很難與實際生產施工相結合;創新能力、專業實踐水平和綜合素質不高導致許多中小型企業,對設計專業畢業生的設計能力和職業素養缺乏信心。如何培養適應企業和社會需要的具有良好綜合素質和較強設計實踐能力的學生,如何構建一個符合實際需要的綜合性設計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體系,使之能夠充分發揮作用,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和社會。在過去幾年的實踐摸索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

指導思想

堅持“重視基礎、加強實踐、突出能力、提高素質”的教育教學理念,緊扣時代要求,市場需求和社會訴求,結合專業教學特色和院校實際,從教學模式、教材建設、實驗建設等諸多方面探索實踐體系的建設,實現文化素養——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實驗教學——社會實踐相結合,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設計專業創新實踐教學體系。

開闊視野、立足實踐、注重創新,培養具有綜合素質、國際視野和綜合實踐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設計人才,探索更加綜合和實用的設計教育之路②。

構建和實施實踐教學體系的原則

藝術與設計系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積極開辟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平臺。圍繞以下原則,構建和實施具有自己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

1.整體性原則

在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上注重有機的整體性,構建基于主體實驗為核心的實踐教學組織平臺,實驗和實踐環節形成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實踐教學環節貫穿于整個本科教育,全程不間斷。每個實踐環節內部,通過課程教學內容之間的有機結合,使其相互銜接和協調,形成一個符合實際設計需求的完整體系。

2.實用性原則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以社會發展和需求為導向,充分體現設計類專業崗位的要求,緊緊圍繞學校人才培養目標,提高人才培養的職業針對性,注重實戰性和可操作性。以此為原則組成一個層次分明、分工明確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實踐教學組織過程中,鼓勵學生自發或有組織的形成不同的項目組,針對項目(設計大賽、企業設計項目)進行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實踐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③。

3.特色性原則

特色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源動力,實踐教學體系更應該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根據“厚文化、強能力、塑精英”的人才培養理念,確定了以市場需求為驅動的人才培養模式,將藝術與設計教育及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作為通識教育基礎。努力實現從知識傳授到能力培養、素質養成的工作重心轉移。以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為切入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構建和完善具有特色的現代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4.前瞻性原則

吸取當前國際先進設計理念,與國際先進設計教育理念接軌,并加以融合、創新,通過借鑒歐美日各國在設計教育中采用的“Workshop”“Team Working”等模式,建設體驗室、實踐平臺等概念,以“項目組”為基本組織單元進行創新整合、重視方法的實戰性和可操作性。

5.有序性原則

把不同層次的實踐教學環節連成一個層次分明的體系。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地安排實踐教學內容,逐步由基本技能層次向專業技能層次、綜合技能層次過渡,使學生在德、智、體各方面得到發展。

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1.文化素質教育體驗平臺

將設計與傳統文化結合作為專業特色,圍繞眾多企業與行政單位的實際需求,精心設置相關傳統文化課程,如開設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概論、藝術概論、藝術鑒賞、大學語文等課程。

在傳統文化和藝術基礎理論教育的同時,加強文化藝術教育的實踐性及體驗式教學模式。構建極具特色的體驗教室,如:傳統文化體驗室、茶藝體驗室和書法繪畫體驗室等文化藝術體驗平臺,并成立書法興趣小組、繪畫興趣小組、茶藝興趣、漢服社團等中國傳統文化興趣小組,共同提升學生的藝術和人文修養。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傳統文化實踐活動,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學成果。

2.現代設計專業課程實踐平臺

結合學生實際和面向社會需求的培養目標,進行積極探索,對培養方案進行深入調整、優化。增加了大量實踐性和符合社會需求的課程,如文化創意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等,形成了符合實際,注重實踐和綜合創新能力培養,遵循“因材施教”和個性發展的需要,制訂了滿足市場需求的專業方向培養方案。

針對設計專業學科的特點,建構符合實際需要,具有內在聯系的現代設計課程群。把設計課程整合為“設計造型基礎”、“設計表達”、“設計工程”和“設計理論”四個課程群,構成了從基礎知識、思維方法、造型能力到操作技能的學科訓練體系。

在課程設置上,一年級注重基礎理論內容的學習,二年級設計類課程,以課題為主線,把課程內容貫串融會到實際課題中,在學期末安排綜合設計,通過具體的設計實踐,全面提高學生綜合創新設計水平。二年級以后的所有課程圍繞設計課題構成課程環,每個課程環內形成相應支撐的小系統,抓住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層層深入。課程環從初級向高級呈螺旋式上升,這就把相互割裂的課程有機地融合在數個相對完整的課程環小系統之中,進而建立起以現代設計為中心的大系統。

遵循以上以設計實踐為中心,以相應課程群為基礎的新的課程組織方法,通過課程教學內容之間的有機結合,使教學過程形成一個符合實際設計需求的完整體系。

3.綜合創新實踐平臺

從專業特點和學生實際出發,基本能力培養為先導,綜合素質提高為目標,創新實踐為手段,構建一套比較完備的綜合創新實驗體系。建立實驗環境良好和實驗條例規范的專業畫室、攝影工作室、計算機輔助設計室和模型制作室等專業基本技能實驗室,保證了課程教學、課程實驗的順利進行。建立設備先進和管理開放的傳統文化體驗室、創新技能實驗室、創意設計中心和專業作品展室等專業技能實驗室和綜合創新實驗室,確保了課程設計、綜合設計、畢業設計、學科競賽、科研訓練活動、課外實踐、大學生科技文化創新活動和設計周等藝術創作活動的進行和創新技能的訓練與提高。將課內實訓與課外實踐活動相結合,提高實踐教學的開放性④。

4.設計教育合作交流平臺

(1)加強學術交流,開拓學生視野

針對設計類課程的特點,開設系統的跨學科的形式多樣的學科講座,聘請國內知名的專家、教授、學者和具有設計專業相關實踐經驗的社會人士、企業家為學生授課、作講座,開闊學生視野,提高他們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同時,聘請了國內外多位知名設計專家為客座教授,加強院校之間的交流。

(2)加強設計合作與交流,提升綜合應用能力

選擇優秀大二和大三學生,利用雙休日和寒暑假參與西工大的設計團隊、院校夏令營設計活動和西工大工業設計研究所的實際設計項目,通過設計項目掌握設計開發的流程、方法,加強專業技能,強化團隊合作能力。我系學生設計的作品得到了研究所及相關企業的肯定。

與英國諾森比亞大學共同創建并成立了“大學生藝術與設計創新實踐中心”,中英兩國藝術與設計學生可在中心進行設計創新實踐活動,該中心設在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英方大學每年可派一定數量的學生來中心進行創新實踐。該中心的成立,為學生開拓視野、開展國際化合作提供了廣闊的交流平臺。

(3)深化校企合作,加強實踐能力

現已與10余家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建立眾多務實的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了優越的實習環境和廣闊的就業機會。通過實習促進企業與學生的相互了解,提升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和就業適應性⑤。

在整套實踐體系建設中,以綜合性的實驗平臺為中心,通過平臺牽引和互動,結合豐富的專業課程實驗與綜合實驗,使學生熟練、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專業知識,并加強實踐和綜合創新能力,使實踐體系成為專業知識和社會實踐之間的橋梁和紐帶。

結 論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科學、高效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對于設計類專業尤為重要。現代設計專業實踐教學內容的構建要注重學生的文化素養、實踐能力、創新技能和國際視野的培養,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和實踐平臺建設等方面抓起,確保實踐教學內容的完善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注釋:

①潘懋元.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143-144.

②査有梁.新教育模式之建構[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101-105.

③徐涵.項目教學的理論基礎,基本特征及對老師的要求[J].職教論壇,2007(06):9-12.

④張洪田.構建開放式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1(08):73-76.

⑤徐理勤,顧建民.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及其運行條件探討[J].高教探索,2007(0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