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類分析法下陜西省農村教育 分區發展差異與對策
發布時間:2015-10-22 11:03:02
第三類地區銅川市、商洛市、西安市。西安作為陜西省的副省級城市,西北的經濟政治中心,怎會“淪為”第三類地區?西安全市初中等教育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為99.2%,學校平均在校生數739人,生師比為16:1,而農村地區三個指標分別為98.8%、334人、13:1,說明農村地區教育水平距離全市平均水平還有差距,與城市教育的平均數字相差更大,城鄉教育差距明顯。如藍田縣,全縣普通中小學共321所,教學點60個,而在校學生總數并不多,學校規模普遍??;且從教育經費統計和其他教育資源數據來看,西安市教育的不平衡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城鄉教育不平衡,一是教育投入內部結構不平衡。更多的教育資源傾向于了城市地區,傾向于了中高等教育,而農村初中等教育卻落后許多,西安市藍田縣、戶縣、周至縣、高陵縣的教育都處于相對落后狀態。銅川市和商洛市目前的綜合發展處于陜西省的下游,教育資源更加匱乏,尤其農村地區,教育上的差距更多地體現在深層次的問題,所以針對第三類地區發展農村教育將更加任重道遠,意義也更重大一些。從完善政府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理順教育管理體制、深化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暢通教師流通機制到配備學校的實驗室、圖書館、計算機室、音體美等儀器設備、推進學校規模化進程等問題入手,進行標本建設,來切實推進農村教育發展。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