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
作者:陜西省漢中市第九中學 曹治安
發布時間:2016-09-22 10:59:3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高效課堂倡導教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作為語文教師應采取多種策略引導學生成為閱讀教學的主人,讓學生愛讀書、會讀書,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與魅力。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一貫重視指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學生掌握了閱讀的方法,不僅有助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還能從不同的角度汲取學習、生活所需的知識。我認為,抓好讀的訓練是增強語文教學效果的關鍵。我在平時的教學中主要是從以下幾點來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
一、 自己讀
自讀,教師要從三個方面進行指導:
1.運用在小學已獲得的閱讀能力預習課文。我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運用“查字法”讀課文,在閱讀中運用字、詞典查明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的意思,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運用工具書和查閱資料的習慣。其次要求學生畫出課文重點和反映課文重點的詞句。最后引導學生熟讀課文,重點段落要背誦。
2.發現課文中的疑難問題。在閱讀課文時,讓學生多提問題,邊讀邊想,并作批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閱讀中找出疑難問題后,可指導他們借助資料和已掌握的知識自行解決,或者互相交流討論解決。對難于解決的問題教師要給予指導,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增進了合作學習的氛圍。
二、 引導讀
引導讀要做好以下幾點:
1.課堂導讀,授之以漁。教師可以根據課文類型和文體,按照課文行文思路,設計出幾個提示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出答案。課堂導讀,既使學生理解了知識,又學到了閱讀的方法。
2.總結讀法,形成特色。經過一段時間的閱讀指導,我便引導學生總結出課文的基本讀法。即:初讀,感知課文;精讀,理解具體字詞句和有關知識;熟讀,深入理解課文。基本方法掌握后,進而引導學生巧讀,使學生在閱讀中自己摸索到一些閱讀的方法。
3.以優帶差,全面培養。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時,我采用以優帶差的方法,形成教師培養、生生相帶的局面。這樣,全班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很快。
三、 目標讀
閱讀之前給學生確定目標,讓學生針對這些目標完成閱讀的全過程。“目標讀”很適合預習新課。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先指導學生通過閱讀第一自然段,然后讓學生找出本段的關鍵句和句中的關鍵詞。
四、重點讀
根據學習的需要,有選擇的閱讀課文中的重點、難點,捕捉新的知識點。這樣閱讀針對性強,省時省力,適合復習舊知識或自學與課文相似的文章。
五、欣賞讀
欣賞讀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我是從三個方面指導學生的。
1.摘讀優美句段。在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摘抄自己認為好的詞句,并將它反復閱讀記憶。這不僅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而且為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2.講說優美所在。在學生摘錄優美詞句后,進一步引導學生講說摘抄的原因,在學生講解中,教師要給予點撥和指導,把學生的認識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上。
3.練習和仿寫。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可進一步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聯系自己的認識和感受,結合課文的寫作特點,指導學生進行片段練習和仿寫。
六、 比較讀
比較讀就是比較兩項或兩項以上學習內容,以揭示它們的區別和聯系。它能較好地解決知識的橫向聯系,利于分清歧義,鞏固知識,使學習者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例如:我在教學中,把同是反映童年生活的魯迅的文章,初中教材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與小學學過的《少年閏土》比較讀,讓其找出異同。不但強化了新知又鞏固了舊知。
總之,初中語文只有抓好讀的訓練,注重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增強教學實效性。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