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搭,其所表達的是交叉的含義,指的是混合搭配。根據傳統意義分析,混搭就是把不同文化背景、地理條件與風格等元素予以適當搭配,進而形成具有明顯個性的全新組合體。混搭,是一種新型的兒童畫創作的技術。如何將民族元素有效混搭到兒童畫創作中去呢?

一、增強“意”與“型”的融合程度

1.強化視覺美感以展現藝術性。

培養學生的美感,不僅是美術教育的出發點,同時也是其最終的歸宿。民族元素的視覺美感具體表現在其自身的創造性特征以及不同人對其產生的獨特認知。如在《青花瓷愛上皮影》這一主題創意當中,采納了青花瓷本身的色澤特征,與皮影的形態進行混搭。學生利用其進行作品創作,所展現出來的視覺美感讓欣賞者感受到其不僅具備了皮影造型的特點,而且也兼具了青花瓷色系風格,使作品的內涵更加豐富,形成了更為強烈的視覺沖擊。

2.以典型風格展現獨特性。

這里所提及的風格就是藝術風格,主要是由色彩、形式感與寓意等諸多要素綜合而形成的風貌特征,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與典型性特點。以剪紙作品為例,其本身蘊含了豐富寓意,但同樣也具備了審美趣味。另外,對于傳統的青銅器皿來講,其造型的方式以及裝飾的方法都屬于一種特殊的審美語言,充分展現出了其風格。

二、增強“形”與“式”的匹配程度

1.以單項混搭的方式凸顯針對性。

將民族元素進行混搭,實現創作形式與繪畫媒材的混搭,這些都是單項混搭。對于單項混搭而言,最關鍵的就是要將元素和元素之間存在的差別和聯系理清。而且,在形式方面應當相互借鑒和融合。在《青花瓷愛上皮影》這一作品當中,民族元素的混搭主要包括了青花瓷色澤與皮影戲的外形元素的搭配。

2.以雙項混搭的方式凸顯適應性。

在藝術創作過程中,雙項混搭所包含的內容有民族元素和創作形式之間的混搭,也有創作形式和媒材的混搭。但是,最重要的是應當充分考慮到媒材與形式的適應性。

3.以綜合混搭的方式凸顯多樣性。

所謂的綜合混搭,具體指的就是實現創作形式、民族元素以及繪畫媒材的混搭。在進行混搭創作的過程中,學生掌握難度較大,但是最終所呈現出的效果十分豐富,因而學生可以嘗試進行創新。其中,以《秦腔功夫娃》這一創作作品為例,其中涉及了中國功夫、秦腔的面具以及象征吉祥的圖案等,這些都屬于民族元素。將繪畫、泥塑以及拼貼等多種創作形式進行混搭,使用色卡或者紙漿等多種繪畫媒材,彰顯出了作品本身的多樣性特征。

三、增強“理”與“序”的吻合程度

1.混搭的有序性。

為了確保混搭的有序性特征,最關鍵的就是要明確基調,將某一種風格作為核心,而其他的風格扮演點綴角色,一定要有主有次。通過設定基調的方式,更準確地把握色調,同時也是合理運用主體造型的主要方式。

2.混搭的合理性。

在創作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混搭元素間過渡與呼應的重要作用。以《青銅之美》這一作品為例,這屬于人文范疇,充分展現出了青銅器自身獨具特色的厚重底蘊,以及古樸典雅的造型風格。

3.混搭的創新性。

混搭這一創作方式本身就是對藝術手段的一種創新,所以在使用混搭進行創作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作品本身的獨異性特征。其中,涉及作品構成元素間的混搭、創作形式間的混搭、創作媒材間的混搭,這些都充分展現了混搭的個性、創新性,進而展現了創作者的獨特思維。

混搭本身屬于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而在兒童畫創作方面,對民族元素進行混搭創作,可以實現兒童畫創作的全面創新,充分彰顯民族元素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