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家園先育,對培育幼兒陽光、開朗的性格,讓其遠離“自閉”心理,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用眼神“說話”,擔起家園共育中的引導者

教師的一言一行,甚至微小的一個面部表情,都是兒童模仿的焦點。所以,教師就擔當了家園共育最好的引導者。愛默生曾說過:“人的眼睛和所說的話一樣多,不需要字典就能夠從眼睛的語言中了解心靈世界。”大多數的自閉癥兒童的聽覺理解能力弱,會對別人的問話毫無反應,然而他們的視覺理解能力卻比聽覺理解能力強。所以,教師應適度、巧妙地使用體態語言,借助視覺優勢配合語言、感情等使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地流露在幼兒面前,這樣的教學才對兒童的學習能夠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例如,在班級里有這樣一個孩子,難以自我控制、易受暗示、注意力不穩定。有時候正在進行教學活動,他會興奮地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怪動作,或是在教室里隨便走動,或是放聲笑,尖叫。這時就需要教師一個提示的眼神或是暗示的手勢。教師的手勢暗示和提醒,能夠幫助他集中注意力,安穩他煩躁的情緒。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師生心靈交流的工具,這樣的孩子因為自身的缺陷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如果作為教育者能給他足夠的耐心,能夠用信任的眼神來鼓勵他,用微笑的眼神來欣賞他,用慈愛的眼神來關心他。久而久之,相信他會漸漸理解教師的意思,“看懂”教師的特殊眼神,“讀懂”教師的無聲語言,便會從中得到信任和勇氣。

二、用愛心“關注”,讓家長成為真誠的理解者

在一個新組建的班級,總會有個別孩子,喜歡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會正常地與人溝通,也可以說他不喜歡講話,喜歡多動,這樣的孩子帶有自閉癥的傾向。例如,有一個孩子他的注意力不集中,從開學初來就沒有正常上過課,到處亂跑,看到仿真的泡沫水果總是咬得到處是牙印。有時候,他會突然模仿教師前幾日教的兒歌中的兩句;有時候,他不理會任何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時候,他犯了小錯誤,當受到老師的批評后,他會把脾氣發到別的老師身上;有時候,他的臉蛋還會不時地洋溢著微笑,你問他為什么笑,他卻不理你;有時候,他又會因為教師的一個吻尖叫著高興半天或者自己還會跑到老師的旁邊做出想要親吻的樣子。無論你什么時候跟他說話,他的目光總是漂移不定的。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短短不到三個月,已經可以學習老師說話,可以適當地表達自己的需求或想法,即使是幾個字,也可以安靜地坐在教室,也能聽懂教師的指令。他的爸爸媽媽都很忙,幾乎沒有時間與我們共同去完成培養計劃。對于他這樣的表現,我們和他的家長溝通,了解了他在家里的表現,再結合幼兒園的表現,班里三位老師共同商討對他的培養計劃,我們將孩子平日里的表現都反饋給家長,希望家長能夠成為孩子真誠的理解者。

三、用方法“點撥”,讓家長成為積極的響應者

有了家園間的溝通和理解,家長開始積極地參與教育活動的實施。當老師向孩子提出問題時,他的回答只是對大人說話的簡單模仿,難以正確地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想法。而這個時候,大人又不容易正確理解他所要表達的意思,因此,他就會由于別人不理解他說話的意思,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尖叫,以此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同時也希望能引起別人的注意。

其實,家長經常和他說話,他也常常是自問自答。有時候固執要求得到某樣東西,例如看見自己感興趣的糖果或酸奶,就非要得到不可。很喜歡發呆,注意力短暫,喜歡讓熟悉的人抱他。有時候很黏人,總是跟在老師后邊,自言自語地說著些什么。我們就借助這樣的機會對他進行聽指令的訓練。例如,讓他幫忙扔垃圾,讓他說出自己想要的東西,例如拿著他喜歡的,讓他描述出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樣的東西。其實,通過無意間讓他幫我取紅色的水彩筆,他沒有差錯地取來了等,這樣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就說明他心里什么都明白,不比別的孩子差。當他和別人接觸就會束手無策地跑開,久而久之便失去了與人交往的意愿,也許只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才不會感到緊張和壓抑。對他的指令訓練,家長在家也積極地配合去促進對他專注力的培養,從而將家長發展成為教育積極的響應者。

四、用興趣“激活”,讓家校成為正面的鼓勵者

這樣的孩子不能夠正常地靈活運用語言與人溝通,只能通過觸覺、嗅覺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及真實感受。例如他用手指觸碰人、用鼻子聞衣物都是想要親近你的表現。常常自言自語,常混亂地使用“你”“我”,說著無意義的詞語。所以我們給了他更多的關愛,引導他更多地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他和小朋友交流。

因此,根據他的興趣,要發掘他的優點,培養他的注意力,用不同的事物去吸引他的注意力,延遲對事物的集中注意力。可以經常利用戶外活動時間,鼓勵他去滾輪胎,或者參與教師拋球、他接球等活動。有時候,抱著他跟他說話,請家長在家里也跟他玩模仿動作游戲“請你照我這樣做”。在園時不時鼓勵他給另外一位老師或著小朋友傳話。常常督促提醒他用禮貌用語和別人交往,如說:“謝謝你”“早上好”“我喜歡你”等。常常用游戲去提高他的游戲能力,從而促進他應答性語言的發展。從一開始的幾秒鐘就不受約束地離開到現在可以延長到5—10分鐘,自己玩或者和教師共同游戲,時不時地還能看到他臉上露出天真無邪的微笑。

五、用恒心“守護”,讓家校成為和諧的共育者

對這種孩子注意力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老師付出愛與包容,堅持不懈的努力,更需要做好家長工作,需要家園共同合作,共同攜手培養他的注意力,使他走進課堂,融入社會。現在的他對指令語言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可以聽得懂基本指令,也可以時不時地走到老師跟前問一句“你干什么呢”,如果你跟他玩,他會說“你想干什么”等交流性的語言。他的注意力進步很大,可以長時間一點點地參與教育教學活動中,可以表演簡單的兒歌。實踐中,我更充分認識到我們與家長密切聯系和合作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孩子健康地成長。在與家長交流情況,特別是談到孩子的問題時,使家長覺得老師對孩子是關愛的,對家長是尊重的。幼兒教育不只是幼兒園教育,為了孩子們健康、快樂、活潑地成長,我們就應該家園共育,一朝一夕地努力合作,記錄孩子成長的一點一滴。

總之,要讓幼兒走出自閉的心理陰影,需要家長和教師積極合作,更好地掌握靈活的方法才能行之有效,要根據性格、特點,因材施教,充分發掘幼兒的潛力,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優良品格。沒有笨孩子,只有不會引導的引導者,我相信,只要教師和家長采取科學的方法和態度,努力去做,那樣才可以讓我們的孩子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