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才可以增強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英語是用來交際的語言,教師要把“語用”意識的培養當作課堂教學重點,讓學生邊學習邊應用,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

一、關注學習情緒,激發學習動機

初中生在英語學習上開始出現分化,英語學習程度比較好的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較高,知識接受比較快,而學習上有障礙的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畏難情緒。如果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喜歡學英語的學生就會越來越少。英語學習動機的激發,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形成。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及時調整學生情緒。通常半節課之后,學生會產生疲勞感,教師要及時改變學習方式、調整學生的學習情緒。如學習Meet You in Beijing閱讀材料時,教師可先組織學生學習文中涉及到的單詞和重點句型。如果只是單純地讓學生識記這些知識,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降低學習效果。此時,教師應轉換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思維,可讓學生扮演旅游景點的志愿者,為外國友人介紹北京的景區。同時,多媒體展示北京的名勝古跡。關注學生情緒,調整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二、分層教學管理,促使全員參與

全員參與是學生主體意識提高的重要指標,教師只有實施分層教學才可以保證全體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任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并給出具有實效性的指導策略,從教學目標的設計到課堂活動的組織,乃至課后作業的布置都要有所分別。優秀生有更多的學習任務,探究的問題難度要大一些;后進生只要識記基本知識即可;中等生的可選擇性比較大。英語課堂上,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動起來,課堂效果自然就好。如在進行A Visit to Si'chuan課外閱讀時,對學習程度較好的學生來說,可以進行自主學習,根據積累的知識介紹四川的地理位置和名勝古跡,同時抓住重點詞組。學習程度中等的學生,教師則要給予具體的分類指導。后進生仍然要以基礎性的單詞和詞組的識記為重點。教師給出不同的任務,每個學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完成自己相應的任務都是快樂的,都能夠體驗到學習收獲的喜悅,從而激發了全體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三、培養自主能力,喚醒主體意識

初中生自我意識較強,總有一種不服輸的意識,喜歡挑戰難題。英語作為語言可以表情達意,學得好、用得準,是學生共同的目標。教師要組織學生分享各自的學習方法、積累的英語小故事,在“趣味分享”中概括故事傳遞出來的哲理,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樂趣,喚醒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主性。學生不是教師課堂勞動的“對象”,不能機械儲存教師傳授的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借助教材內容的學習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中心位置上,逐步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在學習單詞時,有個學生分享的方法是“分解組合法”。如“dance”,其識記的方法是一句順口溜:dan(蛋)在ce(廁所)里跳舞(dance)。雖然想象比較離奇,但是大家在大笑之余都牢牢記住了這個單詞的拼寫。教師要鼓勵學生把自己學英語的“絕招”拿出來分享,不但能夠刺激學生去發現更多有效的學習方法,還可以實現資源共享,整體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

總之,高效的英語教學離不開師生間的默契配合與互動,需要在教師與學生間架起順暢的溝通橋梁,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努力,才能實現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順利完成教學目標與任務。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雙邊互動中的“外因”,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推動的作用,決定教學效果的是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果學生能有主體意識,積極主動參與英語學習,就可以有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實施分層教學,可以讓每個學生不斷進步,逐漸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