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教育新時代
作者:范希望
發布時間:2018-04-27 09:29:0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2018的新年鐘聲尚在華夏神州的天際回蕩,新時代的陽光就已鋪遍祖國的城市村莊。在對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溫馨回味中,在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感悟中,我們自信地走上了前所未有的新征程。每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那樣的堅實而歡暢。
美好生活的要義是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價值表達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字所呈現的豐富內涵。美好生活的愿景理念就是全面小康社會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
美好生活的創造離不開教育。美好教育是個人幸福、社會進步和民族昌盛的不二法器。
教育是面向全體人民的最高福利。
人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所接受到的教育。“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既是黨的十九大對人民的莊嚴承諾,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題中之義。
柏拉圖說,照亮外在世界的是太陽,照亮我們內心世界的是某種至善的理念。為了每個孩子都能更加健康、更加幸福地成長,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夢想,面向全體人民的美好教育至善理念必須成為我們的使命擔當。為此,我們必須拿出更加切實有效的行動,在全面改薄、城鄉一體化發展、營養改善計劃、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體制機制完善、學生資助政策、全面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深化招考制度改革等方面全力以赴,確保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光芒,能夠照亮城鄉每個孩子奔向美好生活的道路。也就是說,黨和政府會確保任何孩子都不會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教育是獻給個體生命的最好禮物。
從生命教育的角度講,人的生命包括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宇宙生命三重結構。美好教育的理念要求這里的三重生命都能夠得到合理并協調地培育和生長。自然生命追求健康陽光,社會生命追求純真善良,宇宙生命追求崇高偉大。只有全面成長的人生才是生命最美好的狀態。立德樹人、素質教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理念,始終是黨的教育方針秉承的理念;為誰培養人和培養什么樣的人,又從來與黨的宗旨和時代任務緊密相連。這是一個尋找生命意義的時代,也是一個無比需要更美好教育的時代。
黨的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回答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的若干基本問題,提出了新時代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一系列新命題、新挑戰,發出了“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新要求,賦予了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新使命。有鑒于此,我們的教育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形成學生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為目標,克服我國以往教育改革的功能性缺陷,探索一條決勝全面小康社會新時期和面向未來教育現代化發展的改革新路子。
海德格爾講:“林中有路。”2018,我們期待每一位校長、每一位教師、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身體力行,重新發現教育的偉大意義,以人民對美好教育的需求為出發點,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以習總書記給教師提出的“三傳三塑四引”的新要求、新期望為著力點,大力宣傳普及“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全面發展”“人人皆可成才”“終身學習”等科學教育理念,為每個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持續給力!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