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優行動:讓城鄉孩子共享優質教育
作者:本刊記者 魯維娜 范希望 唐李佩
發布時間:2018-04-27 11:04:4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沒有優異的公平是空洞的成就,沒有質量的數量是未兌現的承諾。”在我國,教育一直被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上,基本實現“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目標后,我國教育也面臨著歷史性轉變:由“窮國辦大教育”轉向“大國辦強教育”。在此背景下,追求“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也必將成為我國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的新訴求。
寶雞教育和全國各地一樣,由于城區學校優質教育資源過度集中,導致不同區域、不同學校之間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不均衡愈演愈烈。教育公平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讓城鄉孩子共享優質教育成為寶雞市發展教育的重大課題。對此,寶雞市教育局經過探索創新提出了“優質教育普及行動”,以精心規劃的標準化校建工程、名校孵化工程、校長教師交流工程、師訓創新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高效課堂工程等六大工程為實施載體,探索義務教育均衡化和優質教育普及化的新途徑。
硬件建設 縮小城鄉間教育差距
2014年初,針對“兩基”達標后城鄉教育不均衡、優質教育資源相對短缺的現狀,寶雞市啟動實施了以六大工程為主體的“優質教育普及行動”,目標是在5年內全市60%縣區達到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示范縣要求。行動一經啟動,就立刻呈現出蓬勃向上的發展態勢,點燃了寶雞教育發展的燎原之火。
截至目前,寶雞市標準化校建工程累計投入資金56.9億元,實施薄弱學校改造、生活設施提升、體育運動場建設等項目2738個,撤并中小學604所,新建34所,改擴建635所,建成寄宿制學校310所,徹底消除磚土木校舍和土操場,實現安全供暖、寬帶網絡、電子白板全覆蓋,功能部室、教學裝備和綠化文化全面提升,高標準實現城鄉辦學條件的均衡。太白縣的中小學生們就是標準化校建工程的享受者。自標準化校舍工程實施以來,黃鳳山小學的學生們告別了土操場,用上了漂亮的新操場。鸚鴿中學教師也住上了方便的教師周轉房。
寶雞千陽縣教育局副局長連詠梅介紹道:“千陽教育事業正處在加快發展的機遇期、轉型升級的上升期、追趕超越的關鍵期,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望值在提高。為此,我們搶抓機遇,跑市進省,爭資金、跑項目。投資1.3億元,建設高標準、多功能、現代化的西新小學,計劃設置50個教學班,容納2500名學生,2017年計劃設置教學班32個,招收學生1600名;計劃投資4630萬元,建設高標準、現代化、全市一流的東城區幼兒園,設置20個教學班,容納600名幼兒。目前,已完成設計招標、征地、用地圈界工作。”連局長告訴記者:“以上兩項工程的建設投用,將進一步緩解進城貧困家庭學生就學難與享受優質教育的突出矛盾。”
開放、共享、交互、協作,課件共享、在線聽課、在線評課,只需輕點鼠標,就能“請來”全省乃至全國最優秀的教師。作為普優行動另一大亮點,眉縣在教育信息化方面走在了寶雞市的前列。圍繞“十年不落后,全省要領先”的目標,2015年,眉縣財政一次性投入5000余萬元,全面完成了“三通兩平臺”和眉縣教育云平臺建設(三通: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兩平臺:縣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為全縣教師配備筆記本電腦2279臺,學生臺式機2196臺,裝備計算機教室60個;購置“班班通”教學一體機904套;建設錄播教室和校園電視臺7個;建成了在線課堂,設有1個主講教室、15個聽講教室。大投入、高規格、集約化的信息化建設,實現了教育資源共享,有效支撐了信息化帶動戰略,教育信息化裝備水平顯著提高。
建設“三通兩平臺”、提升農村學校寬帶、普及信息化教學終端、建設云平臺和數據庫、“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項目,一條貫通于寶雞城鄉中小學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緊張“施工中”。此外,寶雞市還投資1200多萬元建成了寶雞市教育云平臺,搭建起公益課堂、名師工作坊、資源平臺、教育科研、學習空間、公共服務等模塊,讓山區孩子也能參與“直播課堂”。
為了快速提升教師對所配設施設備的應用能力,寶雞各縣教育局也“請進來”“走出去”地組織教師進行應用培訓學習。隴縣制定下發了《隴縣教育體育局教師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內容涉及“開展隴縣教師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五個一’工程”。即每校每學期組織一次教師教育信息化應用培訓;每位教學崗教師每學期上一節優質“多媒體電子白板應用”展示課;每位教師每學期制作一節高質量微課(數字故事)并進行校本資源共享;每位教師能熟練應用一款辦公軟件;每所學校至少培養一名電化教育管理員作為“技術專家”切實做好所配設施設備的管理維護工作。此外,隴縣還開展了校級學期教師教育信息化能力考核和縣級年度督查抽檢工作。文件明確了考核時間、考核項目、考核辦法,并對考核結果及縣局督查抽檢結果的獎勵處罰都作了詳盡的規定。同時,抓好每年度隴縣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課堂教學大賽活動,形成制度。“以上措施的落實極大地促進了基層學校工作積極性及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熱情和能力。”隴縣教體局副局長李光棋說。
借力發展 共享優秀師資力量
名校孵化工程是寶雞市一項讓優秀師資流動起來的重要舉措,它以行政手段推動優質學校同山區縣、農村和薄弱學校結對,組建孵化片區、校際聯盟和集團分校,實行全方位幫扶和捆綁考核,推動優質資源向外、向下流動,以強帶弱,共同發展,城鄉、校際差距逐漸縮小。在此基礎上,寶雞市創設“寶雞市城鄉教育聯盟”,打破縣域邊界,組建縣區聯盟4個、學校聯盟121個,實行全方位、緊密型、捆綁式發展,推動市域義務教育均衡。縣區的孵化形式以建立“孵化片區”為主,即以名優校為龍頭,帶動輻射區(孵化片區)共同發展,縣級管理的義務段孵化已經實現了所有學校的全覆蓋。
從2014年春季起,寶雞市金臺區在全區全面推行大學區管理體制改革,并于2016年啟動了“城鄉教育聯盟”及“金千教育聯盟”,實行以城帶鄉、名校孵化、優質共享的整體板塊推進模式,初步實現了教育發展由硬件建設向內涵發展轉變、由總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由滿足需求向促進公平轉變、由低位均衡向全面均衡轉變的預期目標。2016年,寶雞市的名校孵化工程以城鄉教育聯盟組建為標志,順利完成由孵化片區向學校聯盟的成功過渡,資源共享常態化,建立了縣域之間、校際之間合作交流和互補融合的新機制。陳倉區虢鎮中學在與隴縣中學和鳳翔縣紫荊中學的聯盟合作中,突出“聯合開發校本教材,跟蹤管理”,激勵了成員校學科教學質量的大幅度提升。金臺區石油中學與鳳縣中學和金臺區東風路中學,共同實施“多校業務互通共享共研,突出聯檢聯評策略”的內涵性發展,努力深耕辦學思想與教育理念的教育綜合提升。鳳縣鳳州初級中學在與高新區高新中學的聯盟運行過程中更加注重提升業務實效,多角度整理剖析困擾學校發展的各種因素,確立了“突破教師培養瓶頸,打造結構合理的優秀教師團隊”的合作發展指向,合力聚焦,已經逐漸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師隊伍培養機制。同時,各聯盟采取了豐富多樣的合作方式,選定突破口,一校一策,主要集中在制度融合、復課、教師培養、理念更新、課堂教改、學校文化構建等發展提升的關鍵環節。隴縣東南鎮中心小學在與陳倉區渭陽小學的聯盟合作中,對教改實驗班級的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聽評課、導學案使用等八項管理制度進行了創造性的細分量化,有效地保障了學校課改的管理實施。鳳翔縣幼兒園在與麟游縣三所幼兒園的聯盟合作中,突出“傳幫帶”的造血機制建設,立足教育發展的長遠規劃,其聯盟成員兩亭鎮幼兒園已經迅速成長為能夠聯動幫扶所在地薄弱園的新興優質園。
2016年11月20日至2017年1月5日,寶雞市教育局對城鄉教育聯盟的體系建設及實際運行情況進行了分類檢查考核,對縣區管理的學校聯盟工作情況,已向受檢學校和縣區領導做了現場反饋,對跨縣區學校聯盟情況按照評估要素做了量化打分,25個跨縣區聯盟運行暢順,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效果顯著,考核結果為優秀學校聯盟。
“校長教師交流工程”是寶雞市致力于均衡城鄉優質師資配置的又一項創新行動。它鼓勵引導城區優秀教師、優秀校長與農村、山村青年教師、薄弱學校校長以互動交流方式任教任職。不僅有教師個人點對點幫扶,還有進一步擴展為校長帶隊的團隊式交流。千陽縣就實行了中學團隊交流,由一名副校長帶隊組成8人的團隊,形成了紅山中學對寇家河中學、城關中學對南寨中學兩支交流團隊;小學實行城區對川塬學校和鎮域內兩種模式交流,山區校由縣局組建青年團隊,重點幫扶,實現了城區、農村互通,強校、弱校互補的交流新格局。同時,在交流教師中積極開展“四個一”活動,即:帶給學校一個新理念、解決一項新課題、教會一個新方法、培養一個新教師。通過對口交流,師資隊伍得到整體提升,激發了教師創新實干的熱情和活力,推動了師資力量的大均衡。
2017年3月24日,陳倉區虢鎮小學的三名省級教學能手來到隴縣杜陽明德中心小學,朱麗麗老師執教的“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杜亞平老師執教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李芳老師執教的“I’m Hungry”高潮迭起,讓山區鄉村的孩子們咀嚼到了課堂的無限快樂。虢鎮小學三位教學能手示范課后,杜陽明德中心小學的三位教師也在不同的班級開展了同課異構教學活動。
據介紹,寶雞市的“校長教師交流工程”改革傳統支教模式,變單向交流為雙向互動、單兵蹲點為團隊幫扶、單純頂崗為綜合考核,市、縣、校三級聯動,交流教師4517名,其中骨干教師占30%以上,有效解決了好教師“下不去、留不住、干不好”的問題,促進了師資均衡配置,工作經驗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公開推介。采取發放補貼、優先晉職、榮譽獎勵等政策機制,落實特崗計劃和鄉村教師待遇,引導教師到農村長期任教。陳倉區、千陽縣、隴縣等很多縣區把名校孵化、結對幫扶緊密結合,教師交流不僅強化了優秀教師的流動,更賦予優秀教師的示范引領以及培養青年教師的職責,對整體提高農村教師隊伍水平有深遠的意義。
師訓創新 均衡但并不單一的教學模式
2016年11月6日上午,寶雞市教育中心一號報告廳內一座難求,人頭攢動,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蘇州市特級校長、江蘇省第十中學校長柳袁照在這里作了“情懷、擔當、原創性——也談談師生的核心素養”的主題報告,參加寶雞市高中“名師大篷車”行動計劃送教下鄉培訓的1000多名高中語文、數學、英語學科教師以及許多慕名前來的中學校長和教師參加了本次報告會。在整場講座中柳校長用一張張精美圖片帶著他對“人”、對“教育”的聯想,配上一首首他精心創作的現代詩,輔以他風趣幽默且充滿詩情畫意的演講,充分展現了他富于感染力的演講魅力,贏得了現場學員多次鼓掌。
這是由寶雞市教育局主辦、寶雞教育學院承辦的第二十期寶雞教育大講堂,像這樣的“寶雞教育大講堂”,寶雞市已經開辦了24期了。寶雞教育大講堂報告活動是寶雞市師訓創新工作“名師大篷車”行動計劃送教下鄉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為了充分發揮省內外中小學名師和專家的示范引領作用,創新教師培訓形式,推進校本研修,促進廣大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做有情懷有擔當有原創力的教育工作者。
寶雞教育人深知,教師隊伍骨干群體不斷壯大,優質教育遍布鄉村才能成為事實。師訓創新工程就承擔了壯大優秀骨干教師的重任。
師訓創新工程以提高培訓實效和創新培訓機制為中心,校本培訓形成了“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解決即成果”的研修共識,推進校本研修走出空泛,走進現實;校外培訓更加注重校際互動交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聯片培訓、學區培訓、聯盟培訓、課改論壇、名師大篷車、教育大講堂等;優秀骨干教師示范引領作用日益凸顯,麟游縣、扶風縣、鳳縣、千陽縣、渭濱區、隴縣、岐山縣完成了名師工作團(團隊)組建。
麟游縣為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探索豐富培訓載體和形式,縣內培訓項目來自大面積基層學校調研,所有培訓項目采取面向社會網上公開招標辦法,建立了省、市專家名師任務包干管理制度。為保障各類培訓更加貼近教師個體成長需要,縣進修學校為全縣每個教師建立了“教師成長檔案”,實行有針對性的分類培訓和適合教師個人發展需求的菜單化培訓,變基層學校推薦培訓為進校主導培訓。扶風縣建立了優秀骨干教師發揮示范帶頭作用管理體制,落實了名優骨干教師在教學示范、青教培養等方面的職責任務,并納入考核。眉縣實驗小學組建了由省、市級教學能手組成的“學校學術委員會”,在聽課評課、評優樹模、晉級上檔、進修學習、職稱評定等方面賦予職責和權威,把教師培訓的提名權轉移到學術委員會,為中青年層級發展搭建了平臺。鳳縣鳳州中學構建了“教師分類培訓發展”管理機制,對全體教師實行分層管理,階梯式上升,對不同層次的教師區別確定培訓經費,預算到人,自主選擇外出培訓項目,增強了全員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寶雞的高效課堂教育改革2009年啟動后,通過試點、擴面、強力推進、制度建設幾個階段,已經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寶雞市累計整合資金5300萬元,用于項目推廣、師資培訓、教研創新、評估督導和表彰獎勵,目前全市項目校達673所,占中小學總數的71%,6個縣實現了整縣推進,課堂生態明顯優化,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本次普優行動的高效課堂工程圍繞提質增效,市縣形成合力,開展了不同層次、不同形式、不同主題的體驗式培訓,課改精神、課改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與媒體聯手,借助國內專家團隊力量大面積診斷指導,推進課改不斷深化,引領一大批窗口學校躍上新的臺階;星級校創建活動持續開展,明星骨干群體更加壯大,梯隊發展格局勢頭良好;高效課堂賽教活動持續開展,促進一大批優秀教師脫穎而出;構建了市、縣、校三級攜手互動、聯合攻關的小課題研究體系,直擊課改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一線教學理清了思路、掃清了障礙。
經過這些年的不斷努力,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核心,促進教育教學質量大幅提升,具有寶雞特色的課堂教學和德育模式正在形成。寶雞課改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好課堂寶雞經典模式解讀》《德潤寶雞——寶雞市大德育范式解讀》等教改理論與實踐研究成果相繼結集出版。2015年11月,西北地區首屆中小學課堂博覽會在寶雞市召開,寶雞課改成果得到國內外教育專家和與會代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贊揚。
普優行動 一項系統工程
一個教育行動如果僅僅觸及某一個教育管理層面,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在寶雞市的“普優行動”中,市縣部門配合、共同行動是主要特征。
“普優行動”推進采取市級牽頭,以縣為主,各司其職,協同推進,第三方考核的管理模式推進,千方百計促進硬件上臺階,軟件上水平,扎實推進優質教育在全市的普及。學校標準化建設致力于辦學條件,教育信息化致力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普及,教師校長輪崗交流、名校孵化、師訓創新、高效課堂推進緊緊圍繞“現代教育管理體系建設、現代教育理念普及、骨干教師培養體系建設與學校文化特色培育”主題,強化行政推進,強力干預滲透,重點提升農村學校自我發展能力,使優質教育的各要素生根發芽,快速成長,真正消除城鄉學校的差距。
在此基礎上,各縣區教育部門抓住“普優行動”關鍵問題,采取強力措施,細化任務,落實責任,認真分析了縣域內六大工程推進中的薄弱環節,形成多方合力,實行重點突破。“普優行動”的重點在行動。各縣區在行動實施過程中對每個工程的實際操作要求具體,階段任務、長遠目標明確清晰,宏觀目標有細小任務支撐,每一個細小問題都有解決辦法措施及評估考核辦法。同時,寶雞市教育局還把“普優行動”納入縣區年度目標任務考核,從組織領導、經費保障、設施配置、師資培訓、資源融合等方面進行綜合考評,對工作不扎實、成效不明顯的縣區進行通報,對工作嚴重滯后的取消評優評先資格。寶雞市政府教育督導室高度關注“普優”工作,把“普優”成效納入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雙高雙普”縣、教育現代化先進縣督導評估范圍,與素質教育督導評估“316”工程一并實施,作為校園長履職考核的重要依據,實行“一票否決”,切實增強“普優”行動的實效性和影響力。
大均衡促進大發展,新舉措催生新氣象。普及優質教育發展給寶雞市帶來了發展機遇,更給寶雞市帶來了辦強教育的決心。普優行動的實施,促進了設施的大改善、活力的大增強、資源的大均衡、教育的大發展。“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寶雞,正在通過合縱發力的六大工程,直擊制約教育均衡的關鍵環節,讓教育公平的陽光普照每一個家庭、溫暖每一個學子、成就每一個夢想的愿望在寶雞一步一步變為現實!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