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思維教學的現狀、歸因與對策
作者:李運洪 江蘇省濱海縣第二實驗小學
發布時間:2018-07-12 16:20:0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改中明確的教學要求,更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但是從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來看,教師還是以強調解題技巧為主,忽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而導致學生的思維能力難以提升。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還需要加強對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視,對當前思維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和成因進行分析,并找出相應的對策。
一、小學數學思維教學的現狀
從當前小學數學思維教學情況來看,教師以及學生都存在忽視思維教學的情況,部分教師為了快速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重視對學生解題技巧的傳授,這樣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只要找到相關的類型題,簡單套用解題技巧就能夠解題。但是如果出現題目變型,學生就會感到無從下手。當前更注重的是學生的思維模式培養,所以在比較重要的考試中,都會對課堂上學習到的類型題進行變型處理,從而考查學生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而教師以解題技巧為主的教學方式必然無法滿足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
思考是小學數學思維教學的核心,但是學生的自控能力以及注意力等方面薄弱,無法有效地理解教師的思維訓練目的,從而導致思維教學效果不佳。比如:在應用題的解答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已知條件進行分析,并對題目中存在的數量關系進行分析,然后引導學生解答題目。但是,在分析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出現走神的情況。而思維是一個縝密的過程,漏掉一環將難以銜接,從而導致學生即使回過神繼續聽講也難以跟上教師的思路。
二、小學數學思維教學問題的歸因
1.學生個體存在明顯的差異性。
一個班級內的學生在學習水平、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會存在明顯的差異性,進而導致數學學習的整體水平難以提升。很多教師認為一個班級內必然會存在優等生、中等生以及學困生,因此,在數學思維培養過程中,很多教師不會對學困生抱太大的期望,認為學困生從開始學習數學就沒有入門,在以后的學習中只要基礎計算能正確就可以了,所以導致這部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受限。
2.工作方式僵化。
教師需要用有限的課堂時間,為學生傳授盡可能多的知識,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過于重視教學速度,忽視了教學的質量,往往到學期末才發現很多問題。比如:教師在講授四則運算的過程中,將四則運算的核心內容教授給學生,但是很多學生在實際的運算中還是會出錯。如果教師不能停下來強化訓練,將會影響學生對應用題的解答,進而導致不良的連鎖反應。
三、提升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對策
1.注重實踐,加強學生直觀認識和理解。
數學知識本身具有抽象性,對于小學生來說難以在頭腦中建立立體思維。如果學生遇到難題就退縮,表現消極,就會影響學習積極性,阻礙后續學習。所以,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特點,開展思維訓練。比如:在學習“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做各種圖形,進而使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這些圖形,并在頭腦中形成深刻的印象。
2.注重知情交融,深化思維發展。
學習氛圍以及學習心境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也具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各種智力因素。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如:在“認識時分秒”的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鐘面上三針的關系,并由學生自主讀出時鐘指示的時間。如果讀對多媒體會發出掌聲,錯誤會發出嘆息聲,從而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進而達到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目的。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思維訓練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及學習習慣的培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種因素導致學生的思維發展受到限制,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所以,教師還需要重視思維訓練方式,采用直觀觀察、實踐的方式幫助學生向抽象思維過渡,同時采用知情交融的方式,深化學生的思維發展,進而為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提升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