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生自我評價

有效的評價要求學生去投入,這種投入迫使他們進行反思,也使他們能肯定自己學習的努力,并看到改進的必要性以及進取的可能性。首先,學生需要理解自評的重要性,需要獨立地評價自己的學習狀態,并需要為下一步的學習制定目標。為了讓學生評價自己的學習和行為,他們需要有好的榜樣。教師必須和學生一起具體制定各項評價標準。如:討論優秀口頭表達的構成成分、優秀閱讀理解的構成要素、優秀寫作的構成要素、解決問題的構成要素、體現良好合作精神的標準等。要做到這一點,僅僅進行文字陳述是不行的,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具有語言表現特點與要素的實際范例,并讓他們真正見到或聽到這些范例。這樣學生就能知道優秀作品是什么樣子,進而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評價。

以寫作為例,首先老師引導學生或者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對范文進行評價,然后學生開始獨立自我評價,找到自己的精彩之處和問題所在。學生根據自己的弱點調整學習目標,教師針對學生的弱點和需求改進自己的教學計劃,使課堂指導更有效。如:寫作評價標準:1.寫作之前能通過思考列出提綱;2.主題明確,所選內容符合主題;3.內容安排有序,結構嚴謹;4.句子正確,無語法和拼寫錯誤;5.詞句大小寫、標點正確,書寫清晰美觀。學生根據以上標準,找出自己作品中優美之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自我評價可以培養學生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的能力,鼓勵他們自己思考,使他們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績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教師通過與學生討論他們的自評,了解學生以及學生對待自己學習成果的態度,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和鼓勵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經歷,幫助他們確定新的學習目標。

二、小組成員相互評價

對學生課堂行為表現的有效評價需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因為它需要同學間的合作來完成。例如:我們可以讓幾個學生評價一個學生,每一個評價者為某個學生的課堂表現寫評語,重點放在優點以及改進的建議上。反過來,被評價學生將根據同學和老師的評語寫一個總結,確定自己的改進目標。評價學生在課堂中的行為表現時可以參照以下幾點:1.缺席次數和遲到次數;2.完成課堂作業的情況;3.與同學合作的情況;4.注意力是否集中,能否主動提問;5.交際能力進步的幅度。

學生互評的成功和學生自評的成功一樣,需要教師提供榜樣,展示優秀的互評范例。通過評議,學生可以充分理解評價的標準,從而逐步增強“我也能做”的信心。 互評鼓勵學生合作和向他人學習。通過與同學的討論,學生可以說出他們的憂慮和困擾,聽取他人的觀點,從而確定自己努力的方向。例如:學生可以根據下面的口頭表達評價標準指出同伴的優勢,找出自己需要提高之處。1.體態表情:(1)站立落落大方,面向觀眾;(2)演講中面部表情隨著音調的變化而變化;(3)保持與觀眾目光交流。2.語音和語調:(1)發音清晰,正確,平穩;(2)音調變化,重點突出,流暢而注重節奏;(3)聲音洪亮。3.語言表達:(1)單詞準確且達意;(2)語句及其意義完整,避免不必要的重復;(3)信息組織符合邏輯;(4)能總結主要觀點,得出結論。

三、分組活動中的合作行為評價

我們可以設計“小組合作表現評價標準”,對各個小組的合作行為進行評價。1.全組成員都能積極參與小組活動,主動發表意見,提出建議;2.能互相傾聽和尊重對方意見,給予他人發表意見的機會;3.能合作完成小組任務;4.能按時向全班報告和展示完成任務的結果;5.能體現探究性學習和創新意識。

四、教師評價

學生的自評和互評都必須與教師的評價結合起來。在對學生的行為表現進行評價時,教師的作用是多層面的。教師要示范學習的方法和評價的方法,當學生制定和應用評價標準時,還必須給予指導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教師要與學生一起討論學習的目的,評價學生的進步,抽查學生的自評和互評,給學生提供反饋意見。對于學生已學到的知識和存在的不足之處以及改進方法,教師應提供全面綜合的信息。

總之,課堂行為表現評價有別于傳統的評價方法。課堂行為表現評價的目標是使每一個學習者的各種能力都得到體現。我們的評價方案必須考慮個體間的差異,考慮每個學習者發展的不同階段和知識的多樣化,從而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在不同領域的能力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