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先生說:“學校文化就是一所學校的脾氣和性格。”學校文化就是一所學校的“身份證”,是學校發展的根基與靈魂。我們學校就是讓學校文化成為一種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影響,以期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榆林市第九小學是航宇路上唯一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學。學校根據地域特點、當地傳統文化以及習總書記談到“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宇精神”,結合學校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在學校快速轉型升級、跨越發展之際,決定實施好“航宇文化”。

“航宇文化”教師培優工程

教師是教育的推行者、實踐者,其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最能直接影響學生發展、決定學校教育質量。一所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我們的教師。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師德修養是核心,專業素養是關鍵,合作精神是保證,創新能力是生命。為了學校的發展,學校依靠全體教師,立足德育實踐活動,全面提升教師素養。

實施教師培優工程,強調“我們”,增強團隊意識;強調“欣賞”,營造合作氛圍;強調“主動”,培育責任意識;強調“精心”,突出奉獻意識;強調“精品”,增強攻關意識。

思想強化

一是學校利用德育例會和師德大講堂活動引領教師,做到“五愛”(愛學生、愛自己、愛教育、愛研究、愛同事)、“四心”(擁有強烈的愛心、足夠的耐心、十分的細心和頑強的恒心)和“三視”(即視校為家、視教為本、視生如子);二是學校定期邀請市區教育專家作專題報告,通過報告激發教師的教育熱情,樹立教師的教育信仰,點燃教師心中的教育希望。

活動內化

近年來,學校借助各種契機開展活動,提升師德修養,提高教育水平,鑄造團隊精神。確立了由教研活動、競賽活動、節日活動、評選活動等組成的活動體系,在豐富校園生活的同時,用文化凝聚人心。

——師德養成鑄師魂。學校通過開展“行知師德大講堂”,舉辦青年教師“愛與責任”、“讓我們成為幸福的使者”師德演講比賽、書寫愛生箴言和評選師德標兵等活動讓教師樹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

——問道課堂強師能。學校將航宇文化教育納入課堂教學,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領導帶頭,落實德育生活滲透課堂;骨干示范,強化德育生活落實課堂;年級教研,探索德育生活實踐課堂;“走出去,請進來”,尋求德育生活真實課堂;賽教磨課,實現德育生活高效課堂。

——團隊建設凝精神。教師的團隊精神是一種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構建和諧校園和實現航宇文化教育的生命之魂。學校通過舉行教師激情朗誦比賽、年級教研亮點展示和元旦藝術風采展等活動,鑄造出團結向上、樂于奉獻的陽光團隊。

人格融化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在學習全國的教育大家外,更注重挖掘身邊榜樣,讓老師們在學習與感動中,內化自己的品德,使自己的成長,學有榜樣,趕有方向!我們在教工大會上講名家的榜樣故事;在國旗下的行知講堂,講一講身邊的教育感動,挖掘教師身邊的感人事跡,發揮榜樣的作用感染教師……

“航宇文化”學生培育工程

學生人性、人格與人品的養成,不僅是學校教育最本質的東西,更是學校德育的落腳點。“重養成、塑人格”,需要確立“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的基本理念,遵循“先成人,再成才;先做人,再做事”的基本原則,貫徹“育人為本”的基本要求。唯有這樣,學校教育之花才會常開不謝!

航宇文化教育課程化

以教材為依托,將航宇文化教育納入到課堂教學,在教學中不斷累積、強化德育養成。

——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通過開展課堂教學滲透航宇文化教育,寓思想教育于各科教學中。堅持發展性課堂的要求:以問題為紐帶,組織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學習活動,而不是僅會灌輸和表演;以需要為準則,重視并靈活利用好一切生成性教學資源,而不是程序化運作; 以發展為主旨,實施多維度、多元化、激勵性的教學評價,而不是用批評和埋怨制造壓抑。

——開設入校、離校活動課程。開展了一年級入學課程,指導學生及家長盡快了解學校生活、適應學校生活、融入學校生活;六年級離校課程使孩子們懂得了感恩與責任、擔當與奉獻、理想與信念都是生活的給予,更懂得應該怎樣回饋生活。

——開設經典誦讀課程。誦讀課程有:低年級《弟子規》、三年級《三字經》、四年級《千字文》、五年級《增廣賢文》、六年級《幼學瓊林》。通過經典誦讀,讓孩子們的心靈和言行得到浸潤與熏陶。

航宇文化教育主題化

學校根據重大節日、紀念日,結合“三節兩會”、“六大創建”、“十項主題”、“八大習慣”、“研學旅行”等內容,確定每月主題。如:

——雷鋒主題做到“五個一”:收集一句雷鋒名言、讀一篇雷鋒文章、講一個雷鋒故事、唱一首雷鋒歌曲、踐行一次雷鋒活動,從而讓航宇精神得到內化。

——安全主題。請交警、消防指導員、法制副校長作相關知識講座;每月一次應急疏散演練做到方案實用、措施得力、責任到人;全校師生參與網上安全知識問答,安全知識隨查隨問,進而讓航宇文化融入其中。

——節主題。每項節主題活動做到全員參與,個性化選擇,方案先導,過程夯實,總結反思,達到內化品質、外顯品行的目的。

航宇文化教育特色化

為了打造特色校園,致力于學生長遠發展,學校每學期開展具有航宇文化的特色活動。

——經典誦讀。學校為了激發學生讀書興趣,豐富學生生活,實現航宇學校文化

文化教育,設立校園讀書月、讀書節。各班每周或間周開展各類班級讀書活動;學校每學期組織“讀書明星”、“書香家庭”、“書香班級”和“書香教師”的評比活動;有效利用紅領巾廣播站、電視臺和校園網的作用,豐富學生的讀書生活。同時,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親近學校“流動讀書吧”與“學校讀書長廊”,以文明閱讀、誠信閱讀、愛心閱讀的方式隨取、隨看、隨放,使之成為學生校園生活的常態。目前,晨讀、午誦、晚省、放學路隊吟誦、紅領巾廣播室誦美文已為我校讀書常態。班級誦、年級誦、千人誦讀已成為我校檢測的一種方式。人人參與、個個爭誦已成為我校讀書的新風尚。

——多彩社團。學校將星期三下午定為“多彩社團”時間,按照“一報兩選三查六定”的原則開展工作:一報:教師根據特長申報社團;兩選:學生選社團,教師選搭檔;三查:查崗、查人、查效果;六定:定人、定崗、定時、定點、定評、定展。社團展演,人人參與,個個登臺:榆林小曲,暢想地域風情;趣味球類,強身健體;雛鷹合唱,唱響夢想;陜北秧歌,彰顯家鄉韻味;健美體操,舞動青春;科技航模,放飛夢想……

“航宇文化”家校共建工程

為了凝聚教育合力,增強家校教育工作效果,學校不斷創新“家長學校”的工作機制,由此搭建起了教育孩子成長的“教育場”,在互動與交流中形成了學校、社區和家庭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

鞏固學校航宇文化教育的成果,必須強化家庭教育,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我們的實踐跟進是:向家長發放教育傳單;學校每學期召開兩次家長委員會,利用校園電視臺和校園網做好學校宣傳與家長培訓工作;設立家校互動開放日(每周四下午);邀請家長參與聽課、評課、親子誦讀、主題隊會等活動;召開“家校共建”會,邀請家長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和管理;開展家校共建課題研究;發放家校教材,收集家長心語;建立“家校通”網絡聯系平臺。

“航宇文化”的教育成效

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航宇文化教育初步形成三個不同層面的特色:

學校層面:以航宇文化教育建成學校特色教育。讓學校初步成為愛心濃郁、促進學習的大家庭,成為學生善思樂學、教師樂教善教的大舞臺,成為學生樂觀向上、追求進步的大基石;構建了學生健康活潑、著眼師生發展的大視角。

教師層面:通過航宇文化教育打造了富有素養的教師團隊。初步形成了一支勤研善導、富有理想的管理團隊,多思善教、敢為人先的名師團隊,樂于爭優、甘于奉獻的黨員團隊,愛生如子、充滿活力的教師團隊。

學生層面:通過航宇文化教育培養了富有品格的學生。我校的學生文明守信、團結合作;自省自律、陽光自信;懂得感恩、學會珍愛。他們關注著生活的真實,體驗著生活的美丑,獲得生活的啟迪,從而改變自己,也改變著生活。

我們知道:學校文化的形成是一個長期培育和積淀的過程,讓“航宇文化”成為學校的精神圖騰,固化為學校的意志,內化為師生的行為,還需要我們持之以恒、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