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探究
作者:羅 青
發布時間:2018-11-14 15:38:5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在當時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教育研究成果。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并不斷實踐、創新,將合作學習本土化、特色化。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課堂教學,從而也推動了語文學科的改革。與此同時,我國的新課改提出了“以學生為主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將合作學習與語文學科緊密結合,促進了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誕生,并廣泛地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筆者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究。
一、混合編組,優化設置
學習小組的組建是為了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并取得進步。因此,在學習小組的分配中,筆者建議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優化:1.身高恰當。建議按照前矮后高的傳統方式編排座位。確保每一名學生的視線不被遮擋。2.性別互補。建議在分組時盡可能做到男女平衡,可以利用男女同學的思維差異、語言差異、行為差異等提高課堂教學質量。3.性格互補。學生的性格直接影響了其語言表達,教師在分組之前,應充分了解學生,盡可能做到性格內外向混合,這樣在小組討論中就不會出現突然冷場等現象。4.優勢互補。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每名學生的學習優勢,選擇“優帶差”的教育方式,實現學生間的優勢互補。
在學習《自己去吧》一文中,教師可對學生混合編組,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情境,根據每位同學的優勢,每組可推薦兩名同學進行課堂表演。采用小組合作的模式,以表演為主要教學方式,給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讓學生沉浸在童話世界里,細心品味學習內容,在角色扮演中學會感悟文字,全身心投入課堂中,在表演中加深思考和領悟,同組學生之間相互感染,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二、把握時機,開展合作
在語文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目的及教學內容開展合作,不應隨意采取小組合作模式進行學習。在教學中,有些比較簡單的知識點,教師可讓學生進行自學即可,而重點、難點、疑點的知識內容,可組織學生采取小組合作的模式進行交流、討論。以筆者長期一線教育教學的經驗來看,在課堂中的以下兩個環節適合引入合作學習。其一,導入環節開展合作。在課堂的導入環節中引入合作學習,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其積極性,而且在交流和討論中會發現問題,從而順理成章地進入到教學中。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精心設計討論內容,有目的、有步驟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并做到收放自如、積極評價、開拓創新。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評價,糾正錯誤。其二,評價環節開展合作。在每節課臨近結束時,教師可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對每組進行一定的評價,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應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成員互評和自評。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教學內容回顧知新,同時也逐漸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發言的踴躍性。
三、確定目標,分工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并不是一種隨意的教學模式,是以一定的目標作為考核、學生參與的條件下,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認知水平、組織管理能力都有限,教師隨意采用小組合作模式教學,學生會感覺漫無邊際,搞不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造成教學秩序混亂。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明確小組的學習目標,同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或者需要完成什么任務,讓學生學習,讓討論具有目的性。同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積極性。在完成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后,教師應該根據課堂表現,以組為單位或者以學生個體為單位進行匯總、評價和歸納,以更好地確定今后學習的目標。
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是語文教學中一種十分高效的方法。但在開展過程中,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控制進度,應避免學生出現侃侃而談或者一言不發的情況,同時還應注意不能讓討論的內容偏離課堂。總之,教師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不斷改進,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
作者單位 陜西省合陽縣城關鎮南街小學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