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節奏美
作者:張 琳
發布時間:2019-04-17 09:33:1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作為音樂的三大要素之一,節奏是樂曲結構的基本素材。歌曲中的節奏,有獨特意義,對教學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教師要對節奏價值有清晰認知,采取適合的方法,科學設計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潛能。事實證明,音樂節奏教學對學生學習影響顯著,對課堂教學順利進行也有很大幫助。
一、媒體應用中感知節奏美
著名音樂家奧爾夫認為,節奏較強的原始音樂是人類最本能的音樂,它能夠最大限度體現人的本性。可見,節奏在歌曲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在具體操作中,教師要以節奏教學為觸發點,利用多媒體網絡信息技術開展節奏教學。多媒體可以豐富教學視覺,給學生帶來極大的視聽震撼,學生自然而然也會產生學習探究沖動。音樂課堂節奏教學需要更新教法,而多媒體技術恰恰能夠給課堂教學提供便利條件。
學習人教版初中音樂“渴望春天”時,教師首先讓學生回憶冬天的景象,以此進行課堂導入。學生描述冬天的各種景象,思維得到啟發,這時教師引用英國詩人雪萊的“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一詩句進行拓展。同時,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春天的圖片,讓學生欣賞。在觀看的過程中,學生情緒被調動起來,紛紛對圖片景象進行議論。教師再次利用多媒體的播放功能,播放“春天在哪里”的視頻,學生完全進入學習狀態,在聆聽觀看中感知這首歌的節奏特點。在導入環節,教師緊緊抓住學生心理需求,采用現代信息技術,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特定的環境中,學生的樂感和節奏感得到有效激發。
二、環節調度中生成節奏美
初中音樂開展教學實踐之前,教師要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進行科學設計,對課堂教學每一道程序都進行綜合考量,在此基礎上,制訂科學、嚴密的教學方法。
學習“江河萬古流”這首歌時,教師示范演唱,學生聆聽。為了讓學生快速掌握歌曲的內容和節奏,在施教過程中,教師設計了一個哼唱競賽活動:每個學生選擇一個搭檔,一名學生哼出歌曲中的節奏,另一名學生唱出這一句,正確率最高的小組獲勝。學生對這種形式非常感興趣,踴躍參與。當然,在競賽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教師可根據學生表現適時調整競賽形式。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設計時,增加一個哼唱競賽環節,目的是增強學生的關注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實踐表明,這種方式是極其有效的,為下一步的教學活動奠定了堅實基礎,教學目標順利實現。
完整的教學環節是音樂課堂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音樂學科有自身特征,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對教學環節進行適時調整,迎合學生學習需要。當學生對音樂節奏產生一定的興趣后,教師要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對節奏特點進行講解、剖析,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
三、多元互動中體悟節奏美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強調,音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生生之間的互動顯得格外重要,如果能夠實現教學因子之間的多元互動,一定能夠打造和諧活力的音樂課堂。音樂節奏教學也需要開展互動。初中階段學生思想認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對音樂學習內容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教師要提供交流平臺,讓學生交流討論,從而了解歌曲節奏特點,為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
音樂課堂互動訓練任務設計不拘一格,形式多樣的、趣味盎然的、有效調動課堂節奏的,都可以融入其中?!端蛣e》這首歌表達出一種依依不舍的誠摯感情,在開展教學實踐時,教師設置了一個角色演繹活動:這里為大家提供了一些頭飾和衣服,請大家發揮想象,編寫一個劇本,表現離別之情,并用演唱的形式將其表達出來。學生積極行動,有的學生編寫兄弟姐妹之間的離別之情,有的學生編寫的是與父母之間的離別之情。無論是什么形式的劇本,學生表達出來的情感都是不一樣的。這個互動游戲調動了所有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表演和演唱中,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了提升。
互動是以自主合作學習為載體的多元交流形式。在互動過程中,學生認知逐漸得到啟發,情感逐漸得到熏陶,品質逐漸得到提升,對節奏的把握也慢慢更加精準。教師可以設置適當的互動式實踐活動,豐富訓練形式,使學生在互動中體悟節奏美。
節奏在音樂教學中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在節奏感知、體驗中,學生不僅體會到了快樂,還對歌曲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對節奏進行適時設計調整,首先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對節奏有整體感知,同時對教學環節進行調整優化,讓學生在多元互動中,體悟節奏美。成功的音樂課堂教學設計,學生會從節奏中獲得積極探索歌曲的力量,教學效果自然值得期待。
作者單位 江蘇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