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良好職業生態 打造銅川教育“強軍”——銅川市教師隊伍建設紀實
作者:李 玉
發布時間:2019-07-08 14:53:0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如何打造一支強有力的教師隊伍便成了地區教育發展水平的決定性因素。近年來,銅川市教育局堅持教師為本,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質量提升的根本保障來抓,在銅川教育人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出一條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新路徑。
借力名師 促進專業成長
5月24日,銅川市教育科學研究室特邀省級教學能手江兆彩、梁偉、李冕與宜君縣城關第一小學的骨干教師鄭秋艷、余艷玲、李新琴進行了“同課異構”交流研討活動。為銅川市各區縣相關學科教研員、教師代表等120余人的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平臺,讓大家在觀察、分析、比較的過程中得到啟發,從中獲得豐富的教學經驗。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近年來,銅川市教育局以提升教師教育質量為核心,以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為支撐,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用“同課異構”的教研方式發揮名師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為教師們搭建零距離的交流平臺,指引教師科學發展的方向。
“‘同課異構’交流活動讓我們看到了不同老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并由此打開了我們的教學思路,提升了教學水平,優化了課堂結構,變革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真正體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一位老師在參加完活動后這樣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近五年,銅川市共推選出陜西省中小學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127名,補充新任教師1053人。各以教學能手為主持人的名師工作室立足學校、聚焦課堂,以團隊合作為形式,以教學交流為平臺,以課題研究為載體,以培養帶動教師為目的,扎扎實實地開展各項活動,提升了自身專業素養,帶動了團隊成長,服務了全市教育,傳遞了教育正能量。
“我從來不知道古詩詞教學原來可以這樣上。小時候我上學時,老師是讀一句講一句,現在我走上講臺還以為古詩就應該這樣讀一讀、講一講,沒想到古詩的學習方法這么有趣——可以拓展,可以吟誦,可以整合……”銅川市新區裕豐園小學一位老師在聆聽了戴建榮老師《鵝》一課后,在培訓感受中寫道。“培訓不僅僅讓老師走出去,同樣也帶回來。每一次教師培訓后,相關老師都會給大家上‘搬家課’‘示范課’,讓更多教師從中受益,提高能力。”銅川市新區裕豐園小學校長李學崗向記者補充道。
近日,在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組織的“第一屆中小學、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教學成果”評選活動中,銅川市227件教育教學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48件,二等獎80件,三等獎99件。其獲獎成果是全市廣大教師、教研員經過研究和探索的教育教學結晶,更是名師引領下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現。
真招實招 提升職業榮譽
銅川與西安僅隔70公里,隨著“大西安”總體規劃的大幅推進,西安對周邊地區的人才、資金呈現出虹吸效應,這一現狀導致銅川地區不少優秀人才紛紛將工作和家庭重心轉移到西安,造成當地各行業人才流失嚴重,這一情況在教育行業尤為凸顯。
“我們的教師出現結構性短缺,老齡化現象很嚴重,原來最多時我們有80多所學校,在撤點并校之后,現在只有20多所,教師的編制核定是按照學校的數量進行的,現在學校的數量減少,每個學校的教師編制都較為緊缺,很難有新鮮血液進入。”談到教師匱乏問題,王益區教育科技體育局副局長孫鑫憂心忡忡地說道。
新區教育分局黨委副書記陳榮也談到了新區目前面臨的困惑:“目前新區的中學老師較多,但是小學老師奇缺,同時又有西安的一些學校和我們‘搶’人才,這大概是我們現在最為棘手的問題。”
缺少新教師、骨干教師被“爭”等現象成為目前銅川市教育系統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
對于如何留住本校優秀教師,銅川市青年路小學副校長馬夢陶在多年的教學管理工作中總結出了一套“以情留人”的辦法:“這些年,我們特別重視學校內部環境的改善,提倡人性化管理,用感情留人,給大家創造一種歸屬感。比如我們會為老師過生日、組織教師參加業余活動、專業培訓等,同時,我們特別注重老師的專業化成長,給老師特別是青年老師更多的平臺和機會,讓他們有展示的機會,凝聚大家的力量,讓大家在青年路小學獲得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讓老師們干得舒心,不愿意離開。”
與青年路小學“以情留人”不同,魚池中小學校長文剛充分調動個人和學校周邊資源,為教師隊伍建設和學校發展助力。
文校長邀請同屬新區的陽光中學、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專業教師,為學校初中部的學生進行體音美授課,彌補初中部專業教師缺乏問題。校園內的許多綠植綠化都來自市政協、人大等政府部門的捐贈,教師的工作服、學生的校服也是由區上或市上的企業贊助。“我身上的這件西裝就是市上企業捐贈的。”文校長指了指身上的衣服,向記者說道。在不斷彌補校園硬件不足的基礎上,學校也采取諸多措施,加強教職工隊伍的建設和培養。
過去兩年,魚池中小學招聘了7名特崗老師,顯著緩解了學校的教學工作壓力,為了留住這些老師,文校長拿出了最大的誠意。“特崗教師們剛來學校的時候,我讓他們把自己需要的東西寫一個單子,老師需要什么,我們就盡全力提供,就是想留住他們,所有的特崗教師都是我們的寶貝疙瘩!”文校長對教師的重視可見一斑。“裝空調的基本都是特崗教師宿舍,除此之外,我們還為老師們配備了每日營養餐,平時我也會主動關心、愛護老師,和他們溝通教學和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和困惑,讓他們呆得舒心、安心。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既是讓家長滿意、讓學生滿意,同時也要讓我們的老師滿意。公私要均衡、兼顧,老師的思想工作很重要,現在我們的老師工作熱情高漲,干勁十足!”
除了加強縣區內教師隊伍的建設外,如何穩定鄉村教師隊伍,讓教師安心地留在鄉村執教,成為銅川市教育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而要留住鄉村教師,必須要拿出扎扎實實的措施,給予真真切切的改善,讓鄉村教師發自肺腑地認同這份職業,熱愛這份職業。這一切首先要從待遇上予以體現。
記者了解到,為提升農村教師生活水平,銅川市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在編在崗的鄉鎮、村和教學點的教師按照400元/人/月的標準予以補助,省級財政按照所需資金50%比例予以獎補支持,市縣對另外50%的資金按照5∶5比例分擔。
除了生活上的補助,要讓鄉村留得住教師,還要解決教師“住”的問題。對此,銅川市教育局提出加快建設農村中小學教師周轉房,并將此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來抓,有效解決了農村偏遠地區學校教師住房問題,經過幾年的努力,銅川市在全省率先實現永久保留的農村中小學教師周轉房全覆蓋。全市46所農村中小學的942套教師周轉房,已于2018年春季全部投入使用,解決了1226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住房需求,徹底改善了全市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居住條件,解決了教師生活上的后顧之憂,極大地提升了教師的職業歸屬感,堅定了他們扎根山區、安居樂教的決心,有力地促進了農村教師隊伍的穩定。
“我們學校的教師周轉房是標準的一室一廳一廚一衛,為了讓老師們住得舒服,我們還給每套房間配備了空調、直飲水等設備,從北京來支教的老師都舍不得走了,說這比他之前在北京租房住得舒心多了!”照金紅軍小學陳校長笑著說道。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隊伍則是發展教育的第一資源。銅川市教育局通過構建“發展有空間、待遇有保障、職業有榮譽”的良好職業生態系統,涌現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師德標兵王衛民,全國模范教師、全國中小學優秀德育課教師鳳侃社等一批先進人物,引領全市新時代教師建設,打造了一支教育“強軍”,讓他們留得住、教得好,為銅川建設教育強市、實現追趕超越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