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路徑研究
作者:馬曉榮 王 龍
發布時間:2019-09-12 09:29:0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隨著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趨于多元化。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長期面臨的難題,其原因是人才能力培養過于復雜,沒有針對性,從而在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進展上始終成效甚微。本文采用大數據手段反映大學生創業實際成果,并給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提升路徑。
[關鍵詞]大數據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路徑研究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2017年度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大數據背景下校企合作平臺中教學資源的建設與應用研究》(項目編號:17GY006)。
引 言
在當今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中,越來越需要創新型人才為社會創造活力。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主要力量,是發展社會經濟的頂梁柱,因此,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優秀大學生就成了高校的首要任務。高校培養社會所需人才時要不斷摸索新模式,不斷尋找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最優路徑,爭取為社會提供最優秀的人才。
高等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分析
1.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現狀
當前,我國大部分高等院校在日常教育中已對大學生逐步開展創新創業能力培育工作,為大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實踐平臺,讓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受創新創業基礎知識的培訓,為大學生增添未來職業規劃、創新創業等相關課程。
為了增加國際競爭力,各國都需要不斷增強創新能力,所以我國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很多扶持政策,在各大高校中開展了創新創業教育試點,這表明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已經逐漸演變為多元化發展階段。全球化智庫(CCG)在京發布的《2017中國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顯示,對創新創業有興趣的學生超過60%,其中位居前三的是工學類、管理學類和經濟學類的學生;學生更希望在大學階段嘗試創新創業,意向選擇在大三時期開始創新創業的學生占五分之一;僅有34%的受訪學生認為自身能力基本滿足創新創業需求;超過八成的受訪學生表示了解創新創業配套服務,對于高校提供的創新創業配套服務評價一般,認為提供了較好的創新創業配套服務的高校學生不到30%。從報告結果來看,大學時期是學生生活壓力相對較小、時間相對充裕、失敗成本相對較低的階段,因此,高校學生也更愿意去嘗試創新創業[1],但他們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相對缺乏。當前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正處于發展時期,政府、高校和社會各層面要多關注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工作。
2.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存在問題的原因
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其能力的提升,對國家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意義。現今科技迅速發展,我國國際影響力越來越高,為了提高國際地位,須不斷發揮自主創新能力,而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成為推動國家發展的舉措之一,因此,各高校要進一步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工作。
當代大學生大都具有創業欲望,但是在自身能力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往往處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狀態,導致大學生心存壓力,對前途感到迷惘。根據《調查報告》來看,大學生想要創新創業的想法大部分是一時興起,所以他們的想法不夠成熟。這些學生的想法比較單一,想快速創業、快速盈利,對創業的風險和困難預估不充分,缺乏社會經驗,過于理想化,大多數會以失敗告終。
大學生跟普通創業者相比,他們有著知識方面的優勢,但也容易造成“紙上談兵”的現象。紙上談兵會讓大學生對創業設想大而無當,且大部分學生對市場調研不充分、制定的創業計劃缺乏合理性,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騖遠、處理事情過于極端等問題,所以多數創業會失敗[2]。
還有一部分學生是被動創業,他們迫于社會就業壓力,往往會選擇自主創業來解決生計問題,但是當他們找到一份較好的工作時,就極有可能放棄創業。當然,這類被迫創業的學生,一般創業成功幾率不是很大。
3.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
當前,正處于信息時代,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還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創新創業能力是一個人在創業實踐活動中自我生存、自我發展的能力,一個自主創業成功的大學生不但不會成為社會的就業負擔,還能通過自主創業增加就業崗位,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為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作貢獻。大學生通過自主創業可以把自己的興趣與職業相聯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有利于大學生謀求生存,快速實現自我價值。
此外,大學生創業是等量資金投資的小企業,從國際經驗看,小企業的就業機會比大企業的就業機會要高出四倍,所以大學生自主創業有利于促進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在自主創業過程中必然會經歷困難,自主創業要求大學生必須具有良好的品格和頑強的意志,所以大學生創業有利于培養大學生艱苦奮斗的作風。大學生作為中國最活躍的群體,是中華民族不斷發展的不竭動力,要不斷發展創新精神,在自主創業中把就業壓力轉為創業動力,從而培養出更多的創業者。

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面臨的困難
1.大學生創新意識薄弱
當代大學生創新意識較薄弱,不能充分意識目前的就業壓力,據《調查報告》顯示,有34%的學生想創業,而其余66%的學生不想創業。在就業壓力如此大的局面下還有66%的學生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可見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意識非常薄弱。
為什么有這么多大學生不愿意進行創業呢?經研究有以下幾點原因:因為大部分大學生覺得自身能力不足,無法滿足創業理想;學校在教育學生時不太注重對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創業激情的鼓勵,從而無法調動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因創業風險大、投資高等商業風險和市場風險致使很多大學生在自主創業上止步不前,進一步削弱了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2.創業教育不到位,師資力量匱乏
我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目前尚未成熟,部分高校針對大學生的培養目標只關注于就業,而沒有把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作為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學生沒有學習到有關創新創業的知識,致使大學生在創業道路上比較艱難。另外,即使部分高校開展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也有教學經驗豐富和具有很多科研成果的優秀教師,但是對于一門實踐性強的創業學科來說,讓沒有創業經驗的教師開展創業類課程的相關教學無疑是對學生進行“假大空”式教育,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雖具有創意理論,但沒有創業實踐能力,從而影響了學生自主創業的效果[3]。
3.大學生在創新創業訓練中缺乏有效的溝通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某高校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這一實踐來分析大學生創業困難的原因。在教育過程中,高校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并給每個小組分配一個項目。隨后,教師發現各項目小組之間沒有形成良好的溝通體系,組內的溝通也比較缺乏。學生獲得信息的主要來源是通過學校發布的通知和自己上網尋找的信息,而不是通過組內交流合作獲取信息。他們獲取的經驗就是在自己實踐的基礎上把遇到的問題總結歸納起來成為經驗,這就導致大學生不能夠獲得充足的經驗。
同時,很多“大創計劃”缺乏一個可供項目小組和學校之間交流的平臺,一方面學生在項目運行中所遇到的問題難以盡快向學校提出;另一方面各小組之間缺乏有效溝通,難以交流心得。由此可見,交流信息不順暢降低了項目實施的效率,所以要盡早建立一個能讓大學生在創新創業時有一個良好溝通的平臺。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提升路徑
1.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創造條件
根據《調查報告》中的大數據顯示,大學生缺乏創新創業的意識,學校要完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讓學生形成完整的創新創業知識框架,能將所學的知識活學活用。同時,高校要在實踐和創新能力上對學生進行著重培養,讓學生掌握管理與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多為學生增添模擬項目合作、企業運營、實地調查等活動,加深學生對創新創業的理解。政府也要大力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業途徑[4]。同時,各企業也要積極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多為大學生提供開展創業實踐的房屋和設備等支持,積極為大學生自主創業進行投資,并與自主創業的中小型企業進行合作,提高學生的創業成功率,從而調動各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業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
2.健全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陸游在《冬夜讀書示子聿》一詩中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在教育中要避免紙上談兵,高校要加強師資力量,為學生增加更多的創業實踐活動課程,使其從中學到真正的經驗。高校還要完善相關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比如舉辦企業管理能力學習班、邀請創業成功者為大學生分享經驗,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規劃能力。高校應為學生舉辦大學生創業能力培訓班,為大學生提供能鍛煉創業的場所,有機會學習創業所需的能力,這是學生創業成功的必要過程。
3.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后續管理
當前,部分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后續發展關注較低。因此,要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后續管理,對項目執行的市場效果要持續關注和評價。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激勵學生,例如為大學生提供小額擔保貸款、創業初期為學生提供咨詢服務等。創業跟蹤評價機制要能展現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實施效果,在后續管理過程中要幫助大學生解決在創業時遇到的問題,鼓勵更多的大學生投入創業中。
結 語
綜上所述,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是當今高等教育的主要課題,高校應不斷拓寬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途徑,這不僅能促進大學生就業,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高校要不斷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使社會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從而帶動經濟發展,推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本文提出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路徑可作為參考依據,希冀能進一步拓展大學生創業能力培育的方法和途徑。
參考文獻:
[1]陳瀟瀟、蔡迎歸、佘丹青:《大數據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探討》,《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6年第6期,第53頁。
[2]王東麗:《基于就業大環境下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時代教育》2018年第1期,第40頁。
[3]王振龍、吳冬妮、楊世康:《地方民族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基地構建模式的研究——以凱里學院大數據產教融合創業園為例》,《教育教學論壇》2018年第12期。
[4]叢釗:《淺談“互聯網+”背景下英語教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年第2期,第40-42頁。
作者單位:馬曉榮 陜西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合作與創新創業教育辦公室 王 龍 陜西警官職業學院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