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電子鍵盤集體課教學探索
作者:王懷瑾
發布時間:2020-04-28 15:32:2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電子鍵盤是在傳統鍵盤樂器的基礎上所衍生出的一類新型鍵盤樂器,既創新了音色與音響效果,同時也帶來了獨特的演奏功能。集體課作為當前電子鍵盤的主要教學方式,應準確把握電子鍵盤特征,積極創新教學方式,才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文章在簡要闡述電子鍵盤核心特征的基礎上,系統總結當前電子鍵盤集體課教學存在的問題,由此提出針對性的改革措施。這一方面深化對電子鍵盤集體課教學現狀的認識,另一方面指導集體課教學改革活動,從而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電子鍵盤 集體課 教學改革
電子鍵盤樂器是伴隨著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的升級而逐步發展起來的一類樂器,最初是模擬自然界音響效果,隨后開始創造非自然界聲音,并從獨奏發展到表現整個交響樂隊的整體效果。目前,我國代表性的電子鍵盤樂器有電鋼琴、電子琴、電子合成器等,成為樂器系統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也是高校集體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何創新集體課教學方式,提高學生電子鍵盤操控、演奏能力成為教師關注的一個課題。
電子鍵盤特征
1.創造豐富的音色效果
電子鍵盤可以模擬自然界與非自然界的音響效果,甚至可以表現交響樂隊的整體音響效果,由此大大增強了鍵盤的音色表現力。電子管風琴屬于電子鍵盤樂器,既可以演奏,也可以進行創編。通過在琴上利用存儲功能,編配音色,將獨奏、合奏音色一起運用,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該樂器可以自由進行節奏編輯,大大增強了樂器音樂表現力。除此之外,電子管風琴擁有兩排手鍵盤和一排腳鍵盤,可以演奏出至少三個聲部旋律效果,配合以預置聲部,演奏出宏大的交響樂效果。這也是它被稱為“一個人的樂隊”的原因所在。
2.具有極廣的應用領域
豐富的音色效果和強大的表現力使電子鍵盤具有極廣的應用領域。諸如小提琴、長笛之類的西洋樂器主要應用于古典音樂之中;電貝斯、電吉他、架子鼓作為電聲樂隊基本樂器,則主要應用于流行音樂之中,很少用于古典音樂。而電子鍵盤樂器則可以演奏古典與流行兩類音樂,尤其是電聲樂隊主要采用電子鍵盤樂器來演奏主旋律聲部、和聲部、對位副旋律,還可以進行獨奏、合奏、重奏、協奏等演奏形式,甚至是還可以為歌劇、音樂劇、舞劇、合唱、獨唱、影視音樂進行伴奏,發揮著“樂隊”的作用。這決定了電子鍵盤樂器廣泛的應用范圍,成為音樂專業學生必備的一項專業素質。
3.呈現獨特的應用方式
電子鍵盤樂器作為一種從傳統樂器中所衍生出來的樂器形態,呈現出獨特性的應用方式,具體表現在“演奏”和“創編”兩個方面。首先,電子鍵盤樂器具有個性化的演奏技巧,例如處理力度鍵、調音輪、彎音輪、二次觸鍵,抑或是演奏連音、滑音、獨奏效果,都需要掌握其中技巧,才能演奏出理想的音色、音響效果。其次,電子鍵盤音樂的創作也表現出鮮明的技巧性特征,依據原創性與難度水平可分為改編、編創、創作等諸多類型。第一種主要是利用樂器功能來改編音樂作品,后面兩種通過音樂表現和樂器特點來創作音樂作品。這同樣需要學生掌握其中技巧,才能創作出高水平的電子鍵盤音樂作品。
電子鍵盤集體課教學問題
電子鍵盤集體課教學可以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規范性,并節省教學資源,但從授課內容與授課對象特征的角度來說,集體課教學也存在一系列問題,具體可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無法滿足學生個性需求
電子鍵盤樂器種類繁多,涉及電鋼琴、電子琴、電子管風琴、電子合成器等,每一種樂器均可以演奏出獨特風格的音色與音響效果,而且也擁有個性化的“演奏”和“創編”技法。音樂專業學生雖然擁有相同的專業方向,但就種類繁多的電子鍵盤樂器來說,其表現出差異化的學習興趣,音樂教師發現并滿足其學習興趣,才能提高電子鍵盤教學質量和效率。然而,很多音樂教師在集體課教學過程中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針對所有學生進行某一種或者是兩種電子鍵盤教學活動,從而導致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電子鍵盤學習需求。
2.無法兼顧學生學習進度
電子鍵盤樂器的演奏方式與創編方法均涉及豐富的內容,而且具有一定的難度。音樂專業的學生不僅對于所學習的電子鍵盤樂器具有差異化的興趣愛好,而且不同的專業基礎、學習能力情況,也決定了其對于電子鍵盤樂器具有不同的學習進度。這需要音樂教師能夠充分考量學生學習進度情況,來適時調整教學內容、方法和計劃,以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然而,目前大部分音樂教師主要是“按部就班”地執行教學方案,希望在課程結束的時候完成整個教學方案,而失去了對學生學習進度的關注。這導致部分學生無法跟上學習進度,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學習興趣,進而放棄對電子鍵盤課程的學習。
3.無法突顯學生的主體性
電子鍵盤樂器具有鮮明的“技巧性”與“藝術性”特征,前者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各項鍵盤演奏技巧,嫻熟地演奏或應用各項技巧;后者則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審美、樂感素質。基于此,電子鍵盤教學必須突顯出學生的主體性,包括主動學習、主動訓練、主動思考、主動總結等,進而有效地掌握和應用各項技巧,并積累起豐富的經驗。調查發現,很多音樂教師仍然采用“單向說教”的常規模式,教師是課堂主體,講授理論知識、演練個性技巧、表演完整作品;而學生則被動地聆聽、欣賞、記錄,偶爾進行簡單化的訓練。這不僅弱化學生實操能力,而且極容易造成學生疲倦、抵觸情緒,不利于提高課程教學效率。
電子鍵盤集體課教學改革措施
集體課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持續的過程。針對電子鍵盤集體課教學存在的問題,結合集體課教學經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教學改革工作:
1.宏觀層面引入分層教學模式
集體課教學是當前音樂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一種教學方式,具有提高教學規范性、節省教學資源的特殊價值。音樂教師在“集體課”主體形式下來創新教學方式,首要的工作便是引入分層教學模式,即以分組為主體的因材施教的課程教學方式。具體來說,音樂教師在開展電子鍵盤教學活動之前,首先對學生進行一個全面調查,準確把握各個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況,隨后根據所學習的電子鍵盤樂器的不同,將學生分成三至四個小組,每一個小組都專門學習某一種電子鍵盤樂器。這由此大大提升了電子鍵盤集體課教學的針對性,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激發其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為接下來順利進行電子鍵盤教學工作奠定基礎。
2.中觀層面制定分類教學方案
音樂教師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設置明確的電子鍵盤教學項目之后,則需要從中觀層面制定更具針對性、可執行性的分類教學方案,統領整個電子鍵盤集體課教學工作的進行。具體來說,音樂教師要針對每一小組所學習的電子鍵盤項目技巧特征以及學生對象的興趣、學習能力、知識需求特點,制定系統化的教學方案,詳細規定每一小組電子鍵盤課程的教學目標、內容、方法、計劃、考核方式情況。由此對每一小組學生進行差異化、針對性的電子鍵盤教學活動,借此更好地滿足學生差異化的電子鍵盤學習興趣和知識需求,有效地適應學生不同的學習進度,從而循序漸進地提高電子鍵盤課程教學質量和效率。這是音樂教師進行電子鍵盤集體課教學改革的關鍵環節,需要進行總體規劃和系統設計,提高教學方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有效地統領著電子鍵盤教學工作的進行。
3.微觀層面實施項目教學方法
音樂教師在設計和實施分類教學方案過程中,必須充分突顯出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首先,教師可以將每一小組所學習的電子鍵盤課程內容劃分為一系列相互獨立而又具有內在聯系的主題,圍繞著每一主題制定出一個詳細的課程模塊,規定各個模塊的授課主題、內容、方法和計劃情況。這促使電子鍵盤課程實施模塊化教學,增強課程教學的針對性與實效性,避免出現重復授課、內容散亂的問題。其次,教師可以在每一個主題模塊中引入一些具體的教學項目,諸如獨立的音樂作品演奏訓練項目、協同性的音樂作品表演與創編項目等,鼓勵學生獨立或者是配合完成各個項目。在此情況下,學生成為電子鍵盤課程的學習主體,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既可以激發其學習興趣,還能有效地提高其技巧性的實操能力,培養良好的音樂素養。
總體來說,電子鍵盤是在傳統鍵盤樂器的基礎上,借助先進的電子技術所形成的一類嶄新的樂器形式,需要進行針對性、系統化的訓練,才能掌握其演奏技巧和創編方式。高校音樂教師需要從宏觀層面引入分層教學模式,中觀層面制定分類教學方案,微觀層面實施項目教學方法,由此改變電子鍵盤集體課教學弊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孫曉丹:《鍵盤樂器的沿革與類型思考》,《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6年第9期,第125-132頁。
[2]金石:《鍵盤樂器的起源與發展——電子鍵盤樂器》,《音樂生活》2015年第8期,第68-70頁。
[3]謝及:《電子鍵盤音樂作品創制談》,《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8年第3期,第96-99頁。
作者單位:西安音樂學院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