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小學德育工作的幾點思考
作者:劉繼報
發布時間:2021-01-12 11:43:3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開展小學德育教育是實現整體國民素質提升的重要途徑,并且多數學校已經將培養德才兼備的現代化學生作為教育教學的目標和要求。一直以來,德育教育都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是一項基礎的工作,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近幾年學生的家庭狀況、心理狀況以及生活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這也就意味著小學德育教育迎來了新的挑戰。那么如何才能在新時代背景下抓好小學德育教育呢?
一、依托學校的文化氛圍,為德育教育打下基礎
一所學校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突出的核心文化內涵,營造和諧的文化教育氛圍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在學校文化的氛圍熏陶下,在校訓的約束下,在核心理念的影響下,在文化式主題活動的參與下,學生的綜合素質,思想道德水平都會在其影響下發展和提高。
二、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將傳統說教變為言傳身教
對于學生而言,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是在學校或者家庭度過的,這樣就意味著教師和家長是他們接觸最頻繁的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在學生的心目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學生們學習的榜樣。尤其是小學時期的學生,他們經常把教師當作自己模仿和學習的對象,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對學生的成長和行為習慣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為了做好小學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小學教師就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師德修養和專業素養,在小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并且通過自身的言行來促進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三、各個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滲透
課堂是知識傳授和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學生吸收知識獲取信息的重要場所。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抓好課堂教學這個環節,在教學中注重德育教育的滲透,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通過對知識深入的講解和拓展性延伸,使學生對課堂知識有深入的了解,并且掌握更多的相關知識,這樣不僅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思維,更重要的是讓小學生從所學的知識中獲得感悟,不斷豐富自身的文化知識,這對自身綜合素質的發展和道德品質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雖然現行的小學教材中蘊含了大量的德育教育素材,但是這些德育知識需要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課堂授課中進行深入的挖掘和講解,并且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這樣才能發揮好課堂教學的優勢,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四、建設班級德育主陣地,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
班集體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場所,并且學生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班集體中度過的。而環境又是影響學生成長和發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的基礎。因此廣大小學教師要認識到這一點,充分發揮自身的帶頭作用,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開展主題班會,學校可以舉辦一月一主題活動,這些都是營造德育氛圍的有效方式。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感受到德育的意義和重要性,讓學生在活動中成長,在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收獲良好品質。
總之,抓好小學德育工作需要教師有意識地不斷提升自己的德育水平,也需要有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濃厚的德育氛圍等等,因此小學教師要認識到這一點,并且也需要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對學生的意義,這樣才能落實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育的時效性,才能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和成長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西安市未央區東前進小學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