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通過對我國高校治安管理現狀的分析,發現高校治安管理存在跟不上時代步伐、學生缺乏安全意識及抗壓能力較差等方面的問題。高校應針對學校治安管理存在的問題找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使學生能在一個良好的環境里生活和學習。

[關鍵詞] 治安管理 潛在問題 解決對策

前 言

高校擴招使得在校學生的數量大增,高校治安案件相較以前也有所增加。出現這一問題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學生自身生活和學習環境的更換,他們未能及時地適應和融入新的環境而導致的。另外一部分原因是學校作為學生生活和學習的一個載體,需要為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提供一個良好的治安環境,然而一些學校在治安管理方面卻存在著不少的弊端。

高校治安管理的重要性

學生在學校生活和學習時,學校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學習場所,以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棟梁之材。因而高校作為學生學習和施展才華的重要場所,良好的治安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高校治安管理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良好的治安環境可以使學校師生員工更愉快地投入學習、科研和工作。二是良好的治安環境可以保護學校師生員工和財產的安全。三是高校良好的治安環境可以維護學校師生員工的合法權益。

高校治安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隨著我國高校在校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很多的學生從家鄉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他們要獨立面對生活、學習、情感、就業等方面的問題。學校良好的治安管理能為他們的潛心學習提供一個保障,但很多學校卻在治安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具體如下。

1.治安管理跟不上時代發展步伐

始自1999年的擴招使中國高校在校學生規模顯著增加。2006年,全國各類高等教育總規模超過2300萬人,是1998年的4倍。我國已經步入了國際公認的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階段。然而,伴隨著招生規模的增長,高校安保人員數量及其他的安保投入力度并沒有隨之成比例地增加。我國高校長期存在著重教學輕安全的辦學理念,大多高校只是在開學初對學生進行類似于安全輔導課的公眾課教育學習,安全類教育學分占總學分的比例也是少之又少,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治安管理的難度。

2.學生自身缺乏安全意識

學生剛從高中畢業進入大學,他們是比較缺乏社會生存經驗的,很多學生連基本的生存技能和生活技巧都不具備,比如一些學生不會洗衣服、收納物品及打掃房間等。這是由于這些學生長時間處于高中階段高強度的學習之中,缺少相應的社會實踐鍛煉,當他們突然進入社會時,就會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分辨善惡的能力差。就目前而言,社會上的一些高利貸、微利貸等是學生面對的誘惑之一,他們在面對這些誘惑時,往往缺少主觀判斷能力,容易因貪小便宜而上當。二是這部分學生在高中階段大多數都是和父母一起生活的,他們的很多物品都由父母代管或幫忙打理,當他們進入大學后,突然面對如此多的物品時容易因缺少經驗而保管不當,有時甚至會丟失物品。

3.學生抗壓能力比較差

一些學生在高中階段各方面都非常優秀,但他們通過高考進入大學之后,會遇到很多更優秀的同學,這就會使得部分原本在高中是優等生的學生到了大學之后,在和其他同學的競爭中因達不到預期的學習目標,他們在高中時受到的“特殊待遇”在大學不復存在,部分學生如果不能很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就會有極大的心理壓力。國內知名學府的錄取率更低,能夠進入這些知名學府的學生大多都是高中學校的佼佼者,當這些學生進入知名學府后仍要面對更多各方面都很優秀的佼佼者,他們原本受到的“特殊待遇”不復存在,突然變成一個普通的學生,這些落差很可能會給他們帶來嚴重的心理壓力。人的一生中環境變化很大,但變化不可怕,關鍵是我們在面對變化時要積極地調整自己的心態。然而一些學生因自身的原因,抗壓能力原本就相對較差,如若再不能及時有效地調整個人的心態,就不能很好地適應周圍的各種變化。相對于高中時的人際關系,大學的人際關系變得復雜很多,這會給原本學習好但溝通能力較差的學生帶來很多的困擾,比如不能和室友和諧相處。有的學生在面對就業競爭及情感等問題時,也會有一定的心理困擾。類似于這樣的問題,學校如果不能及時地疏導這些學生的心理問題,就將會面對更多的治安管理新問題。

4.法制宣傳不到位

社會和學校進行治安宣傳的力度不夠,學生接受法制宣傳的機會較少。一般而言,學生接觸到的法律知識普遍來自于新聞和學校相關的法律培訓,這樣的法律知識來源碎片化,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這就導致了一些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當他們遇到問題需要利用法律手段進行維權或保護自身利益時,會因自身原因而未能采取有效手段,甚至會不經意間觸犯法律。以上這些都可能會給高校治安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

5.安保人員素質不高

目前而言,我國高校安保人員主要由外派保安公司的人員組成,只有少數高校擁有自己的安保團隊。其主要原因除了高校對自身安保重視不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學校經費有限。外雇的安保人員在高校工作會相對缺少歸屬感和責任感,工作中的細節方面做得不夠縝密和認真,如與人溝通時態度生硬及不注意衣著等。另外,安保人員由于自身工作屬性和性質,工資普遍偏低,社會對他們的工作認可度不高,鮮有年輕的勞動力愿意從事此項工作。高校安保是一個24小時的工作,不僅需要安保人員時間上的投入,還有精力上的投入,因而吸納年輕的勞動力進入高校安保系統是高校安保工作有效進行的重要保障之一。

高校治安管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筆者根據高校治安管理存在的問題查閱了相關資料,同時還拜訪了治安管理方面的從業人員,并且調研了校園周邊的環境,然后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解決高校治安管理問題的對策。

1.加強治安管理

為了便于治安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高校應積極改變以往重教學輕安保的模式。高??梢詫嵭兄饕I導安全管理責任制,對現行學校治安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疏漏進行及時的排查和整改。發現問題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發現問題后要積極主動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為校園秩序和師生的工作及學習等營造一個安全的校園環境。

2.加強學生安全教育

目前我國高校法制教育由于專業性不強,比如只在學生入學時進行一些相關的法制教育,且法制教育的內容缺少特色。為了改變這一狀況,高校可以加大法制教育力度,如組織和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教育學習實踐活動,加大學生每一學期的法制教育學時和學分。高??梢远ㄆ诮M織法制教育方面的知識競答活動,或者邀請社會知名的法律人士來校作報告,現場解答學生的各類法律方面的問題。高校還可以建立法制園地,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使學生在生活中知法和守法,并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

3.加強學校安保工作

高校在校人數比較多,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僅僅依靠安保人員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高校投入一定的專業化設備以保證在校師生員工的安全。比如在學校食堂、廣場、教室等公共區域,高校可以安裝攝像頭,學生宿舍早中晚人員往來較多,外來人員就有可能趁機進入學生宿舍,為了保證學生宿舍的安全,高??梢越⒊挚ㄟM入系統,要求學生刷卡進出宿舍。

監控設備的維護也是高校治安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高校安保部門應定期對安裝的監控攝像頭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維修。監控設備的正常運行是學校良好治安環境的一個重要保障,可以有效防止社會閑散人員在學校進行惡意的破壞等,如果發生特殊事件,可以及時給相關部門提供證據。建立安保人員定期巡查校園制度,高??梢园才虐脖H藛T深入一線,到基層參與現場秩序管理,平時注重增加安保人員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頻率,在這一過程中安保人員不僅能及時發現存在的治安管理問題,還能了解校園治安管理方面的一些新動態。

4.發揮政府有關部門的職能作用

高校周邊有很多的大型娛樂設施、購物場所、KTV、賓館等,很多在校學生會來此消費,但這些場所的人員往往會比較復雜,且人員流動性強,如果這些地方沒有得到好的監管,也會影響學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因此,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對高校周邊的一些場所進行定期檢查,若發現問題及時責令其限期整改,如有涉及刑事的,及時上報處理。政府有關部門還可以加強對高校周邊文化娛樂場所的監督和管理,不定期地抽查學校周邊的餐館和夜市攤點等,發現不合格的及時查處和取締。高校治安管理部門也應積極配合政府有關部門的學校周邊環境排查工作,確保發現一處,處理一處。高??梢院驼嘘P部門建立學校周邊聯合治理長效機制,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的校園周邊環境。

5.建立自己的安保團隊

安保人員工作時間相對比較長,存在著倒班和夜班的情況,因而安保人員不僅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做事的時候還要能夠做到一絲不茍、專心致志。由于一些高校的安保人員是外面保安公司的,部分安保人員工作不夠積極。針對這個問題,有條件的高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安保隊伍,那么安保隊伍的管理權就在高校,高校管理者有權對安保人員的工作進行指導或者調整安排,與此同時,安保人員由于是屬于高校的,他們的歸屬感也會隨之增強。

結 語

文章主要介紹了我國高校治安管理的現狀,進一步說明了高校治安管理的重要性。此外,還分析了高校治安管理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對策,包括加強治安管理、加大學生安全教育、加強學校安保工作及發揮政府有關部門的職能作用等。相信隨著我國高校對治安管理工作重視度的提高和人們參與度的提升,我國高校治安管理會邁向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明東.基于穩定的高校治安管理措施研究[J].南國博覽,2019(3):109.

[2]江軍.基于新形勢下的高校治安管理工作中的信息管理技術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

),2020(1):19-20.

[3]彭曉文.基于穩定的高校治安管理措施探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8(9):72.

[4]袁鵬歌.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19.

[5]戴吳浩博.高校治安防范信息化的路徑研究[J].上海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18,28(4):54

-61.

作者單位:陜西警官職業學院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