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業革命”撬動鄉村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寶雞市麟游縣崔木鎮中心小學作業管理工作側記
作者:曹國露
發布時間:2021-10-14 15:35:1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按照中省對作業管理的要求,寶雞市麟游縣崔木鎮中心小學聚力破解減負提質的瓶頸和難題,著力尋求推進課程改革新的增長點,依托鄉村學校實際,立足本校課改實踐,以“作業管理”改革推動育人模式的整體變革,為全面落實鄉村學校作業高質量管理提供了實踐藍本。
制度管理是確保“作業革命”高質量落地的有效舉措和重要保障。為了確保學校“作業革命”見成效、結碩果,學校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
一是細化制度建設,為作業高質量管理提供有力支撐。學校針對學生作業管理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全面修訂完善了《崔木鎮中心小學作業管理制度》《崔木鎮中心小學作業批改要求》《崔木鎮中心小學“五項管理”負面清單》《崔木鎮中心小學作業設計原則》等關于作業管理的“一攬子”規章制度。通過建章立制,統籌科學規劃,確保了學校作業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二是強化宣傳教育,為作業高質量管理營造良好生態。學校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專項安排部署,并對全體教工分層次進行講解培訓,使大家達成廣泛共識:“作業革命”就是落實“減負提質”的有效途徑。江蘇省特級教師符永平老師曾經指出:“作業改革要讓學生實實在在感受到不僅是重復昨天的‘老故事’,重復著老師當天解題思路的機械反復與模仿式鞏固,還有更為重要的訓練自主學習的作業,這是學會學習的大法,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充分必要條件。同時,教師應該認識到,每天自主先學的作業價值不比復習課上所學內容的作業低,統籌好鞏固性和自主先學的作業,才容易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學校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要讓“作業設計”真正實現“變革”,而不是穿新鞋走老路。通過學校自上而下掀起的“作業革命”的熱潮,學校已經形成了人人進行作業管理,人人參與“作業革命”,人人宣傳“作業革命”的良好生態。
三是優化協同推進,為作業高質量管理開通“綠色通道”。學校明確各科任教師是學生作業管理的第一責任人。教師要以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指引,以發展學生能力為目標,科學合理設置作業,并采用當面批改、個別批改等多種形式,創新作業評價方式,通過多樣化的批語激勵學生個性化發展,發揮好作業育人的有效途徑,積極探索符合本學科本班學情的“作業革命”路徑。各教研組是學生作業管理的重要負責機構。教研組要及時收集各科各班在作業管理中出現的問題以及一些好的做法,有針對性地組織“問題”大教研活動,采用個別指導與集體研討相結合,及時化解問題,指導各班扎實開展好作業管理。學校教務處是學生作業管理的關鍵部門。教務處要統籌安排好學校作業管理的各項工作,要定期檢查督導,適時了解教師作業布置和批改情況,以便及時反饋和矯正問題。此外,要做好相應的作業管理檔案,把教師對作業的研究、對作業的科學布置、作業的批改情況,納入對教師教學能力的績效考核之中。
作業教研是確保“作業革命”高質量落地的必要手段和重要環節。為了提升作業管理的科學性、有效性,學校著力推動作業教研活動,將作業教研與校本研修相結合,不斷提升學校作業高質量管理的專業化水平。
一是聚焦問題生成,深化課題研究。作業設計與評價是教師日常教育教學和校本研修的重要內容之一。學校倡導作業設計應遵循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五育并舉”的設計理念,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要緊扣課程標準,不斷凸顯核心素養,豐富作業內涵,不能狹隘化作業的功能。要將日常作業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小問題”作為課題研究的切入點,積極申報省市縣各級各類的規劃課題。要把課題研究作為持續深入推進“作業革命”的有力舉措。作業教研應基于學生身心特點,合理開發設計課程作業。在作業設計過程中,要注重以激發興趣、培養習慣、養成技能為著力點,通過合理設置閱讀、運動、勞動等作業,將顯性作業與隱性作業相結合,不斷提升作業設計的精準化程度,力求用課題研究助推作業研究走深走實。
二是科學統籌規劃,完善作業設計鏈條。學校立足課改實踐,在現有的課堂教學模式基礎上,緊扣“三段式”作業設計鏈條,不斷改善課堂教學生態,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以“前置作業—課堂作業—課后作業”三段層級作業設計鏈為行動指南,以“閱讀理解—思考交流—遷移應用”三段學習鏈為有效平臺,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與深度學習的發生。前置作業是以教師課前的精心設計為基礎的。課前,學生結合前置作業圍繞學習內容,通過收集資料、調查訪問、觀察日記等方式,初步實現對知識的自我建構。課中,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通過集體共學和小組合作的形式,在真實的教學情境和交流互動中,思維碰撞、開闊視野、張揚個性,在教師講解與多元化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積極開展討論、辯論等形式不一的學習活動,實現課堂教學與作業任務驅動的有機融合。課后,有針對性地設置思維發展與能力提升的實踐應用型作業,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的培養與提升,進一步錘煉學習的品質和能力,不斷鞏固學習的有效成果。通過“三段式”作業鏈條設計,以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為著眼點,逐步完善學生作業設計的高效最佳路徑。
三是創新作業方式,發揮作業育人價值。長期以來,學生作業形式單調、學生主體地位不明顯和教師自主設計意識缺乏等問題是困擾作業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所在的崔木鎮中心小學要求教師要基于問題,設計實踐性作業。通過嘗試探索語文、數學、英語等實踐性作業設計的新方法,力圖實現由課前的前置作業到課后的鞏固提高作業的有效銜接。要大膽探索作業可視化技術路徑,形成一批設計科學、類型多樣、結構合理、難度適宜的高質量作業范例。要改變傳統作業布置一刀切的“簡單粗暴”模式,通過創新作業方式,不斷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內生驅動力。與此同時,根據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遵循學生個體學習能力的差異,多維度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通過分層設計多樣化作業,加強學生對作業的自主選擇權,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對提高作業設計的層次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都有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基于此,開展個性化作業設計是發揮作業育人價值的著力點。高質量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增加、學業負擔的減輕、學習內容的鞏固、學習能力的發展、學習習慣的養成、品德修養的提升都具有明顯的作用,科學、合理的作業設計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對提升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總而言之,作業高質量管理要從立足于課程標準出發,要聚焦學生個體發展,以求最終實現指向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育人目標。恰如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教授王殿軍所言:“貫徹落實作業管理的要求,不僅有助于扭轉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作業功能異化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可引導師生、家長深刻認識作業的內涵及其獨特價值,通過作業管理,達到規范教學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麟游縣崔木鎮中心小學以“作業革命”為抓手,聚焦鄉村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需求,借助制度管理與作業教研的有效手段,闊步前行在以“作業革命”撬動鄉村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鄉村振興大道上,全力推進鄉村學校作業高質量管理的本土實踐。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市麟游縣崔木鎮中心小學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