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雙高計劃”下高職院校建設的實施路徑
作者:張育洋 盧慶林
發布時間:2021-11-04 16:38:43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雙高計劃”是國家在與時俱進和以點帶面的先行示范邏輯驅動下的實踐探索。實施落地是高質量完成“雙高計劃”的關鍵點,通過建立建全工作機制、落實落細具體任務、固本強基尋突破促增長、文化潤心素養固本等實施“雙高計劃”。
[關鍵詞]雙高計劃 工作機制 突破口
基金項目:2020年陜西省教育廳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群建設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19GG005)。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引 言
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以下簡稱“雙高計劃”),2019年啟動第一輪建設,每五年一個支持周期,實行總量控制、動態管理,年度評價、期滿考核,有進有出、優勝劣汰。“雙高計劃”就是重點支持一批優質高職學校和專業群率先發展,改革創新、先行先試,引領職業教育、服務國家戰略、融入區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扎根中國、放眼世界、面向未來”是“雙高計劃”的基本定位,“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是“雙高計劃”建設的總目標。“雙高計劃”圍繞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新要求,集中力量建設高水平高職學校和高水平專業群,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支撐國家重點產業、區域支柱產業發展,引領新時代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簡單講就是當地離不開、業內都認同、國際可交流。當地離不開是指建成一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基地,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紅利,服務區域發展。業內都認同是指建成一批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讓行業和企業都認可,支撐產業轉型升級。國際可交流是指探索一條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發展道路,與國際社會共享中國職業教育模式、標準和資源等,以及提供中國方案。
建立健全工作機制
“雙高計劃”的政策設計體現了目標導向、改革導向和發展導向。聚焦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熱點、焦點和難點問題,如何在高水平目標引領下找準自身發展定位、持續深化改革、苦練內功、強化內涵建設、辦出特色水平,成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標桿是各“雙高計劃”立項建設院校需要著力解決的重大問題。
1.建立完善的組織機構
組建“雙高計劃”建設領導小組、“雙高計劃”建設項目辦公室(以下簡稱“雙高辦”)和“雙高計劃”建設專家智庫。組建10個項目建設組,成立財務資產管理組、項目審計組、項目督查驗收組等工作機構,明晰人員組成、工作職責和分工,配齊配強各項目建設組人員,建立完整的學院統籌規劃、部門分工負責、二級院系協同推進的高效組織機構。
2.建立健全制度體系
根據工作需要,結合學校實際出臺了《“雙高計劃”項目建設管理辦法》《“雙高計劃”專項獎勵辦法》《“雙高計劃”建設激勵辦法》《課時獎勵辦法》等系列管理制度;修訂和完善了職稱評審、科研管理、職務晉升等系列辦法。明確部門職責、明晰工作流程,充分調動廣大專兼職教師投入“雙高計劃”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明確目標形成標準體系
細化11個建設項目的終期目標和分年度任務目標,并分解成各部門、各二級院的考核目標,形成目標體系。對標教育部、財政部“雙高計劃”績效評價驗收要求,對各類任務目標制定具體的達成標準,尤其要量化標志性成果和具體性指標,并由此形成標準體系。
4.實施高效反饋機制
根據各一級項目組的實際工作情況,在會商協調時,各一級項目組反饋本項目進展,同時說明本項目存在的問題。由“雙高辦”及時匯總,統一協調,加快項目落實速度、準度,縮短有效工作周期,提高效率。
落實落細具體任務
“雙高計劃”項目建設程序遵循“深入調研、充分論證、高標準建設、嚴格驗收、追蹤績效”的工作原則,定期完成調研報告、建設實施方案、采購論證報告、采購驗收報告、項目年中及年度總結報告、項目驗收報告等,確保高質量推進“雙高計劃”項目建設。
依據“雙高計劃”建設方案和任務書,將建設目標、建設內容、核心績效指標及指標值、資金支出預算、預期成效、考核要點等,分年度、按部門分解到位,具體任務落實到人,逐項認領、掛圖作戰。將10個一級項目分解后,得到102個二級任務,1506個三級任務。其中,2020年有429項三級任務。
強化過程管理與考核,建立“一周一碰頭、半月一會商、一月一通報、三月一報告、半年一研判、一年一考核”的“六個一”定期會商制度和工作機制。加強過程管理,完善各級會商機制,及時跟蹤落實“雙高計劃”建設任務推進情況,協調解決困難問題,層層壓實壓緊責任,為優質高效推進“雙高計劃”項目建設提供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和機制運行保障。圍繞任務制定實施方案,編制工作計劃進度表、工作推進評判表及分級設立臺賬。組織一級項目建設單位,查找建設中的重點、難點和堵點,編制“存在問題羅列表”“工作難點攻堅表”,查找問題,總結經驗。按照月通報、季報告、年考核等不同方式,組織開展階段性校內項目績效自評,有序高效推進,確保項目進度。
按上級要求開展年度建設績效評價,堅決執行“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思想理念,做到“不弄清楚不動手,動手無差錯,出手駁不倒”。引入第三方機構定期跟蹤評價并接受監督,依據評價結果獎懲建設部門,確保“雙高計劃”各項建設任務保質保量穩步推進,按期完成。
固本強基尋突破促增長
“雙高計劃”建設內容全面而系統,但又不能在所有辦學要素上均衡發力,確保重點,突破難點,疏通堵點,打造亮點,形成以點帶面推進效應,選好路徑和行動策略,精準指向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目標,重點推進,努力成為改革和發展的標桿。根據“雙高計劃”文件及統計各項目組各階段報送任務完成情況,狠抓教學是學校的立校根基,專業群建設是“雙高計劃”建設的突破口,產教融合是“雙高計劃”建設的增長點。
教學是學校的立校之本,強校之基。做好教學工作也是“雙高計劃”實施的重點,需要重點加強。在教學管理上,除強調基本規范和科學管理外,要結合高職擴招、教育信息化等推進實施分類管理、學分管理、信息化管理;在教學模式上,除熟悉的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等傳統模式外,強力推進模塊化教學、混合式教學及虛擬現實等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深化“三教改革”;在師資隊伍建設上,除校企共建“雙師”型教師外,還要結合模塊化教學需要、結構化創新團隊需要、創新服務平臺和專業群梯隊建設需要,實施領軍人才培育計劃,打造高水平專業群帶頭人。實施雙師素質提升計劃,選優培強“工匠型”雙師團隊。實施雙語教師培養計劃,提升教師國際化水平。實施兼職教師優選計劃,構筑高水平兼職教師團隊;在課程體系上,除專業群平臺課程外,組建模塊化課程、開發對接職業標準的課程內容,形成新型課程體系;在考核評價上,除注重學生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考核外,還要探索基于開放式的職業能力測評及應對多樣化教學模式變革帶來的多元評價模式等;在創新服務平臺上,主要是補齊短板,搭平臺、建機制、定制度,抓好融入產業、行業企業和人才培養過程。
專業群建設的總體策略,結構優化是前提,人才培養是重點,科學研究是抓手,資源建設是保障,高水平團隊是支撐。要聚焦人才培養,全面提升科研水平,社會服務能力,打造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推進國際合作。要在組群、建群、管群和評價群四個核心環節及關鍵要素上,從科學組群、重構課程、因材施教、柔性管理等方面探索實施路徑;從優化專業結構、共建共享資源、重構治理體系、凝聚辦學特色等方面細化校企協同實施環節為核心,推動人才共育功能落地,形成具有引領和推廣價值的范式,為打造與產業對接緊密、內部結構嚴謹、資源共享明顯、辦學特色鮮明、育人成效顯著、社會影響力超強的一流專業群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撐。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以“聯合共建、成本共擔、互利共贏、協同育人”為目標,建立校企協同創新產教融合平臺為抓手,建設好研究院和高水平專業化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等項目,在“實體化”和“產學研用創一體化”兩大方面作為,系統推進和形成產教融合新格局。產教融合的核心目的是加快建設實體經濟與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產教融合存在“一頭熱”“兩張皮”“獨角戲”現象,合作層次淺、形式單一。究其核心原因是供需不匹配、貢獻不對等、主體不明晰、文化不融通。要做好校企合作,利益是基礎,資本是紐帶,必須在“利益”和“資本”兩個方面下功夫。企業與學校溝通信息,互相支撐,企業成為學校人才培養的參與者、合作者,學校成為企業員工的蓄水池。學校要整合資源、協同創新、因材施教達到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標準與企業人才需求相融合,專業創新發展與企業轉型升級相融合,學校社會服務與企業員工培訓相融合,科技攻關項目與企業技術難題相融合,國際交流與企業海外事業拓展相融合,特色校園文化與優秀企業文化相融合。
文化潤心素養固本
世界一流大學的形成一般有兩種途徑:一是漫長的歷史文化積淀逐步形成的,比如牛津大學、哈佛大學等;一是觀念和制度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比如柏林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正所謂精神命運必然決定教育的內涵,文化理念必然決定學校的未來。創建一流高職院校一定要先具有自己獨特的團隊精神、管理文化、價值追求、發展愿景,并且這種文化具有延續性和感染力。其核心理念、組織架構、管理制度、工作程序、人際關系,必然是張弛有度、剛柔并濟的。從細微處看,員工的言談舉止、校園的邊邊角角等都應當是和諧、溫暖和具有美感的。
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傳承紅色基因,筑牢紅色根基,凸顯職業精神,培養時代工匠理念,整合陜西豐富的紅色文化和工業文化資源,形成以理想信念鑄魂、道德品質立身、文化素養固本、精藝強技筑基、創新創業賦能、勞動實踐樂業“六位一體”的“紅色匠心”文化育人核心理念。通過選修課、創新創業課與企業定制課、線上課程與線下課程的結合,在教學層面催生文化育人成果;在實踐層面一體化加強育人功能,在環境育人方面形成一場(紅色文化廣場)一館(校史館)一廊(企業文化長廊)一園(機床文化園)一港(大學生思政教育溫馨港)一空間(VR智慧思政空間)的“六個一”文化育人平臺。加強勞動教育,弘揚勞模精神,強化工匠意識,把個體化的工匠行為演變為群體化的制造文化,使全校師生擼起袖子加油干,提高學校軟實力,培養大國工匠,高質量高水平完成“雙高計劃”。
結 語
高職院校通過建立建全工作機制、落實落細具體任務、立根基找突破求增長、文化潤心素養固本等實施“雙高計劃”,做到責任明晰,反饋及時,實施高效,運行平穩,建設項目完成率和優秀率高,保質保量完成“雙高計劃”建設任務,為實施國家“雙高計劃”提供參考方案。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2-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EB/OL].(2019-4-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3]方飛虎,潘上永,王春青.高等職業教育專業群建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5(5):59-62.
[4]崔巖.創新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路徑[N].中國教育報,2019-5-28.
作者單位: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