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共育 要從常規做起
作者:?崔利平
發布時間:2021-12-01 10:46:3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家庭是幼兒教育的孵化器。幼兒園作為學前教育機構,是家庭教育和義務教育銜接的重要橋梁。要做好幼兒園的保教工作,讓孩子具備進入義務教育階段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能力,就必須要重視家園共育。
■ 注重家園共育,
從讓家長了解幼兒入園一日常規活動做起
每年9月都是新一批幼兒入園之際,孩子能不能順利入園是每位家長都很頭疼的問題,有的時候是孩子的分離焦慮,有的時候是家長的分離焦慮影響著孩子。幼兒剛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家長必須做好孩子最堅強的后盾,而讓家長有底氣的基礎,就是要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里一天都在干些什么,讓家長明白幼兒園一日生活皆教育。例如:按時起床上幼兒園能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息習慣和獨立性;進入幼兒園能和老師主動打招呼,培養幼兒的文明禮貌意識;來園后用餐,老師會教給孩子文明的餐桌禮儀、正確的用餐方式等,了解這些之后,讓家長更有底氣放心地把孩子交給我們,讓家長認識到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 注重家園共育,
從培養家長的科學育兒觀開始
老師們在一日常規中努力去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社交能力、紀律規則意識等,可是有時候總會出現“5+2等于0”的現象,所以幼兒園的教育在一日常規下功夫的同時,一定不能忽視家庭教育的作用。例如,新生剛入園時,有些孩子會因為分離焦慮而哭鬧,老師用各種方式去緩解孩子的情緒、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群體生活,但是經常會出現離園時,家長一見,噓寒問暖,第二天孩子不想起時就任由孩子拖延入園時間,抱著孩子直到門口不撒手等現象,那么孩子就會又開始哭鬧。又或者大班幼兒家長出現的“幼小銜接”焦慮現象,家長總害怕孩子上小學完不成作業,要不就是干脆中升大時,直接轉入民辦幼兒園等等,這都要歸結于家長沒有科學的育兒觀,幼兒園應該從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各種宣傳平臺給予家長科學的育兒方向和方法,這樣才能真正形成家園合力,共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 注重家園共育,
從提升家長衛生保健常識開始
幼兒園工作“保教”是重點,而保教工作,則必須是“保”在先,“教”在后。只有在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礎上才能談教育,可是怎么樣才能做好“保育”工作呢?幼兒園除了要嚴格做好衛生工作、消毒工作、疾病預防、體格鍛煉、心理健康、衛生習慣等工作,更要重視家庭的保健素養。我們從入園晨檢開始就極力將病菌隔離在園外,但是個別家長卻瞞報幼兒健康狀況,我們在極力預防各種流行性傳染性疾病,可是有時宣傳平臺預防傳染病的相關知識普及點擊量卻連總人數的一半都不到。我認為其中原因除了家長對衛生保健的重視程度不夠之外,更多的是我們的工作做得不夠。豐富衛生保健常識普及形式,提升家長衛生保健意識,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園所工作質量。
■ 注重家園共育,
從讓家長真正深入幼兒園開始
不管是學校還是幼兒園,都會成立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家長會,不定期組織家長開放日活動,在初入學或入園時,家長是各種認真用心,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次數的增多,便開始出現漫不經心或者會上玩手機的問題。我覺得真正的家園共育工作,必須摒棄老路一直走,形式單一、針對性不夠等情況,畢竟家長都是成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瑣事,價值性不強的家園聯系只會讓有意義的活動變成一種形式,教師認為家長不重視不配合,家長認為只要參與就是表態。對于家園共育,我們必須創新形式,讓家長意識到所有家園共育活動的意義所在,讓家長每來一次就有一次收獲。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第二幼兒園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