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賽驅動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
——以陜西科技大學為例
作者:陳 英 王學川 費貴強 楊海波 張 輝 趙 睿
發布時間:2022-02-23 09:27:2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下發以來,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就被國家提升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項戰略任務。當前,各高校正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部署,在更高層次、更深程度、更關鍵環節上深入推進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文章以陜西科技大學為例,以“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載體,構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以使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展。其中涉及工作機制、課程體系、實踐體系和師資團隊等方面的探討,以期能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有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大賽 創新創業教育 體系構建
基金項目:陜西科技大學2019年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驅動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項目編號:19Z022);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地方高校輕工類專業“產教融合、校企共育”新工科人才培養合作機制與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E-HJFZQG20202428);教育部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工科優勢下涉農專業雙創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原名為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于2015年啟動,2020年正式更名為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以下簡稱“互聯網+”大賽),是教育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青團中央等十余個部委聯合主辦的一項體系成熟的大學生雙創賽事。大賽確立之初就曾明確提出,要把大賽作為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導各地高校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地區發展,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探索,切實提高高等學校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大賽舉辦以來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視。“互聯網+”大賽每年舉辦一次,目前已成功舉辦七屆。2021年第七屆大賽共有4347所院校、956萬余人次、228萬余個項目報名參賽,將大賽參賽規模推向了新高潮。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每年都從各類學科競賽的競賽項目等級、競賽項目形式、競賽項目歷史和競賽項目獎項數量等四個維度對國內高校競賽貢獻情況進行綜合評價,以檢驗高校人才培養的效果。“互聯網+”大賽作為排名學科競賽首位的重量級賽事,權威性強、影響力大,所占比重和分值高,因此被認為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風向標”,引領著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方向,而且大賽成績還直接反映著高校創新創業改革工作的成效。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國內高校紛紛把“互聯網+”大賽作為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以期借此推動學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然而有些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1.創新創業工作機制有待完善
各高校對創新創業工作的重視程度并不相同,一些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起步較晚,工作體系還不夠完善,有的高校則缺少專門的創新創業工作機構,教務處、研究生院、校團委、學生處、就業指導中心、科技處等部門都有創新創業工作內容,但由于是分開的,很難形成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高校創新創業工作也就難以整體向前推進,為理順高校創新創業工作機制,亟須成立創新創業教育專門機構,以統籌全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
2.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一些高校未按教育部要求開設創新創業課程,一些高校雖開設了創新創業課程,但課程目標不明確,課程內容和結構不完善,課程設置中知識、能力融合不足,課程效果不好,不能全面體現“金課”建設的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要求,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力度不夠。
3.創新創業活動缺少專門的實踐場地
一些高校沒有建大學科技園、創客空間、創業孵化器等專門用于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場所,在創新創業教育中重理論傳授輕實踐訓練。一些高校與行業企業聯動不夠,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能力不足,培養出的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自主性和創業行動力不夠。
4.創新創業師資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當前國內一些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構成比較單一,指導服務水平有限,主要是由校內教師擔任的,然后由這些教師對各門類、各領域、不同層次創業學生進行個性化、差異化指導,但是他們開展財稅法律、企業管理、市場開拓、項目融資等深度集成服務的水平有待進一步的提升。
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探索
1.陜西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工作情況
陜西科技大學是我國西部地區一所以輕工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涉及工學、理學、管理學、文學、經濟學、法學、醫學、藝術學、教育學等9大學科門類。近年來,學校以“互聯網+”大賽為抓手,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工作中進行了諸多探索與實踐,按照“面向全體、融合專業、分層實施、貫穿全程、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構建了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創新創業實踐與實踐教學相融合,創新創業活動與第二課堂相融合的“三全三融合”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學校先后獲批陜西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陜西省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與培訓基地,在前七屆“互聯網+”大賽中共獲得省級及以上獎項203項,獲獎數量創陜西省屬高校最好成績。2020年,更是榮獲“互聯網+”大賽全國先進集體獎,這是大賽舉辦以來陜西地方高校首次獲此殊榮。“十四五”期間,陜西科技大學學子在各類學科競賽中獲得省級及以上獎項1189項,連續5年入選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4次排名陜西省屬高校第一。
2.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探索
(1)理順工作機制,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長效模式
當前,黨和國家對高校創新創業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原有的工作機構已不能完全承載新時期創新創業工作的新要求了,也不能全面反映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高校創新創業工作的全部內容,為全面、客觀地明確創新創業工作方向和工作范疇,推動創新創業工作持續開展,需要形成一個部門牽總、多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只有這樣才能構建長效工作模式。
在工作機制方面,陜西科技大學專門成立了學校創新創業中心,設正處級建制,將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創業大賽、創新創業實踐、創新創業訓練、創新創業指導服務等工作職責進行統籌。創新創業中心成立之初就做到了“機構、人員、場地、經費、制度”五到位,主要職責是落實國家創新創業工作方針、政策,在學校創新創業工作領導小組帶領下制定創新創業工作實施方案,負責全校創新創業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管理。這樣做有助于完善創新創業工作體制,避免出現工作盲區,有助于實現高校創新創業工作新格局,推動創新創業工作持續深入的開展。
(2)完善課程體系,將創新創業納入人才培養體系
“互聯網+”大賽要求參賽人員以項目為載體,通過組建優勢互補的參賽團隊,就市場中的某一問題提出創意構思、設計商業模式、撰寫創業計劃書、進行路演答辯,要求參賽團隊對市場營銷學、團隊組建、財務管理、企業管理、組織學、心理學、演講技巧等方面知識都有所獵取,整個比賽過程考查的是參賽團隊的綜合能力。各學校若要在大賽中取得好的成績,更應在學校課程體系中開設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類課程,對學生進行意識啟蒙和能力培養。
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陜西科技大學按照國家要求,在新版人才培養方案中納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根據學校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創新創業教育要求,把創新創業知識、創新創業能力、創新創業素質要求納入教學質量標準,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創新創業基礎課程,設置學時16個,學分1個,覆蓋所有本科專業。同時,在全校課程體系中還開設有創業學、項目管理、創新方法等28門創新創業類課程,構建了科學合理、有序遞進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3)搭建實踐平臺,提供創新創業實踐場地
“互聯網+”大賽是一項極其鍛煉學生創新創業綜合能力的實踐活動,不能紙上談兵,必須借助訓練場地輔以大量的實踐活動。為保證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實效,各高校應在校內外建設一批跨行業、跨學科、跨專業的創新訓練平臺、創客空間、創業孵化基地等,支持學生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訓練和各類創新創業實踐,幫助創客團隊開展創業項目路演和資本對接,鼓勵學生加入教師科研團隊,同時注意促進師生共創成果的轉化落地。
在實踐體系建設方面,陜西科技大學進行了有益探索,大學一年級學生有創新創業講座和創新創業明星報告會,大二年級學生有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和創新創業沙龍,大三年級和大四年級學生有創新創業大賽、創新創業項目路演和創業實踐活動,構建了分年級、分層次的創新創業實踐工作體系。為有力支持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陜西科技大學在校內建成4300平方米的集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科技咨詢、對外交流等功能于一體的陜西科技大學技術市場,吸納高水平師生共創團隊入駐。建成1600平方米的陜西科技大學創客空間,制定《陜西科技大學創客空間管理辦法》,招募在校學生創業團隊入駐,各二級學院為鼓勵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也建成有學院級別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在校外學校積極與行業龍頭企業聯動,建成一批創新創業實習實踐基地,聯合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為各類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提供全方位支持。
(4)組建“雙師型”師資團隊,提升創新創業指導服務水平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離不開高質量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一支專兼職結合、高素質、校內外人員廣泛參與的師資隊伍會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提供專業化指導和高水準服務。
在創新創業師資團隊建設方面,陜西科技大學積極打造兩支專業基礎扎實、經驗豐富、熟悉行業動態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一方面,組建了一支校內創新創業教育團隊,主要負責學生創新創業課程講授、創新創業課題研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指導、各類學科競賽指導等工作;另一方面,針對學校創新創業指導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學校出臺了《陜西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導師管理辦法》,遴選知名企業家、投資人、創業校友、創新創業教育專家等組成校外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擔任學校創新創業導師,通過定期舉辦創新創業專題培訓、“互聯網+”大賽輔導、項目診斷、項目路演等對接市場資本的專業化和個性化活動,進一步提升學校創新創業指導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柳曉夫.“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思考與探索[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4):121-124.
[2]劉愛軍,李超.“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實踐與思考[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9(3):92-96.
[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4]馬希青,劉富明,張立香.基于學科競賽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2019(1):93-94.
(陳英、楊海波、趙睿:陜西科技大學教務處;王學川、張輝:陜西科技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費貴強:陜西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