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全市之力、盡全民之責,加快實現全市滿堂紅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區創建,努力形成高質量教育與高品質生活、區域中心城市互促共融的新格局,最終向國家級教育強市邁進。”這是漢中市委書記鐘洪江在2021年教育大會上的鄭重承諾。


近年來,漢中把最好的資源給教育,將更多優質教育資源投向鄉村,全力筑牢均衡發展基礎。2017年,全市提前三年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國檢”,現在正朝著“優質均衡”目標邁進。

強化保障 實現辦學條件配置優質均衡

“全校現有學生1423人,班級人數均不超過45人,這樣管理起來得心應手。”略陽縣高臺小學校長馮維斌說。在這所高標準、現代化的校園里,可以開展體育、科技、創客等各類興趣活動,讓適齡兒童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高臺小學沒有“大班額”之憂,得益于略陽縣著力下好優化學校布局這盤棋。

城區學校建得好,農村學校同樣好。走進離縣城45公里遠的略陽縣郭鎮中心小學,大家不禁感嘆該校擁有寬闊的校園、漂亮的校舍及高標準的硬件配置,完全不輸城里的小學。

郭鎮中心小學校長李英華介紹,自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建以來,略陽縣教體局先后對學校投資315萬元進行維修改造;投資765萬元的學生宿舍餐廳樓項目即將在2022年上半年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

看著學校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李英華咧開了嘴角。

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漢中建立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市縣校三級聯動的工作機制,大力實施基礎學位保障工程。全市規劃投資71.68億元,全面啟動271所中小學校、幼兒園新建改擴建工作,凈增學位8.12萬個。到2022年底,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學段銜接、規模適當、優質均衡的基礎教育結構體系。

實施“優質+優化”“高原+高峰”戰略,引進北師大、西安高新等優質教育資源來漢中聯合辦學,組建100個教育集團輻射帶動,在文化塑造、品牌創建、隊伍建設、管理創新、質量提升等方面整體推進,加快提升一批薄弱學校、發展一批新優質學校。

把握關鍵 力促教師隊伍建設優質均衡

前不久,佛坪縣初級中學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集體備課觀摩活動,7位不同學段、不同學科的教師在備課。一起備課的,還有來自其他縣區的“三級三類”骨干教師。帶隊的是漢中市教研室副主任張增發,大家圍繞“雙減”背景下課堂增效目標,開展集體教學研討。

將這些不同學校教師“擰成一股繩”的,是去年漢中創新建立的市縣兩級學科建設和教師發展指導中心。為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漢中市教研室從全市范圍內遴選1200余名“三級三類”學科帶頭人示范引領,建成市縣兩級學科建設和教師發展指導中心(基地)198個,極大推動了校際間教師素質和專業能力整體提升。

此外,全市大力實施“天漢名師”塑造工程,梯次培育“三級三類”骨干教師3789名。打造“學科帶頭人工作坊”和“名師工作室”90余個,全力推動教學教科研攻關、品牌項目研究,重點培育具有前沿教育視野的名師隊伍。

提升內涵 辦好家門口每一所學校

每天下午4點,留壩縣武關驛鎮中心小學的孩子們會準時走出教室,開啟2小時的快樂時光。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系統性的足球訓練讓孩子們增長的不僅有體力、智力,還有毅力。

留壩縣立足山區小縣實際,把校園足球作為素質教育的突破口,構建起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框架,實現各級各類學校足球教育全覆蓋。去年11月,制訂出臺《“學研在漢中”留壩足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快足球突破發展步伐。

而在略陽縣黑河鎮中心小學,同學們正興致盎然地進行積木機器人操作任務。校長王莉解釋,通過科技活動、課堂教學,輔以機器人、無人機、水上快艇等設備實操,不僅拓寬學生視野,還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邏輯思維。

喜好科技的陳櫟鵬從小對機器人有濃厚興趣,在學校科技社團成立不久,通過老師的幫助指導,與同學組隊在市級機器人比賽中獲三等獎。

“希望在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發展,讓每一個孩子都閃光。”王莉說。

漢中市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發展素質教育,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實施“足球教育強市”行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突出綜合素質評價導向,出臺教育評價改革二十一條措施,堅決破除“五唯”痼疾。

目前,3所學校入選第三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創建88所全國校園足球、籃球、排球特色學校、幼兒園。2021年全市高考成績實現“十連升”,漢中教育綜合水平穩居全省第一方陣。

城鄉均衡 進城學生陸續回歸鄉村

佛坪縣西岔河鎮銀廠溝村的李才興夫婦一直在外地打工,女兒跟著在外地上學。去年秋季開學,他把女兒送進家門口的西岔河鎮中心小學就讀三年級。“過年回家看到各個學校熱火朝天搞建設,我跑到學校扒著門縫瞅了一眼,天啊,真是高大上!比外地學校漂亮闊氣多了。”李才興認為自己還算一個讀書人,以前由于家貧沒能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成為他終身遺憾。“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孩子能享受最好的教育。”

李才興的底氣來自于偶然在村委會看到的一份《漢中日報》,上面整篇刊登11縣區“一把手”書記的履職諾言:如未能按期完成創建,我愿意承擔責任,接受組織處理。村干部有時候也會用通俗的語言轉述那句流傳廣泛的“金句”:誰敢砸了教育的牌子,我們就摘了誰的帽子。

更有底氣的是李英華。過去,略陽縣郭鎮中心小學和轄區學校由于地處偏遠,環境簡陋,師資流失嚴重,相繼而來的連鎖反應便是學生連年流失。兩年過去,奇跡出現了。去年秋,郭鎮中心小學來報名的學生數暴增,從原先的443名增至563名,僅鄰近的甘肅康縣籍學生就有32名。

同樣的大量回流現象還出現在佛坪縣。據統計,三年來累計從外地、市內私立學校轉回中小學生74名。

勇當“教育書記” 叫響做實“學研在漢中”

去年9月23日,漢中市委市政府召開層次最高、規模最大的“建設教育強市打造‘學研在漢中’”大會,出臺《漢中市建設教育強市打造“學研在漢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10項重點工作、30條任務清單,擘畫未來3年全市教育高質量發展新藍圖,決定在2023年前11個縣區梯次完成全市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區)創建任務,叫響做實“學研在漢中”。

作為首批“扛標”的略陽縣、留壩縣和佛坪縣,這三個山區縣肩負著為全市乃至全省其他地區“打樣”任務,壓力著實不小。

略陽縣委書記吳維強說,始終牢牢記住“教育興則漢中興,教育強則漢中強,謀教育就是謀發展,抓教育就是抓未來”囑托,就算是砸鍋賣鐵,也要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教育,使“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師以從教為樂、民以助教為榮”的良好教育生態蔚然成風。

創建以來,略陽、留壩、佛坪克服財政緊張狀況,累計投入資金6.5億元,實施校舍標準化、運動場地改造提升、部室設施設備升級等工程,實現了辦學條件的城鄉無差異。

“漢中這種教育發展高于一切的政治站位、主動把教育扛在肩上的責任擔當、勇當‘教育書記’的創建情懷和高質量發展的創建成效,給全省樹立了一個好榜樣。”去年12月13日至17日,在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省級評估驗收中,國家督學、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專職副主任、省政府教育總督學王恒斌對漢中大力點贊。

2021年底,略陽、留壩、佛坪三縣一舉率先通過省級評估驗收。

作者單位:漢中市政府教育督導辦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