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如何應對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與問題?
作者:麻 力 唐 澍
發布時間:2022-07-06 10:59:5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強調,要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王滬寧同志和孫春蘭、胡春華副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出明確要求。陜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穩就業”的重中之重,書記、省長專門對畢業生就業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教育、人社等部門精準施策,統籌推進減負、穩崗、擴就業各項工作,確保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局勢穩定。央視《焦點訪談》在2019年、2021年兩次報道陜西省困難群體幫扶和引導畢業生到西部基層就業方面的優秀做法,為全國就業工作提供了陜西經驗。
一、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情況
2021年,陜西省共有高校畢業生333228人,比2020年增加0.2萬人,其中高職(專科)生122370人,占比36.72%;本科生173607人,占比52.10%;碩士研究生34859人,占比10.46%;博士研究生2392人,占比0.72%。經教育部審核,全省高校畢業生初次去向落實率為86.98%,其中高職(專科)畢業生去向落實率89.56%,本科畢業生去向落實率84.32%,碩士研究生去向落實率91.43%,博士研究生去向落實率83.11%。
從生源分布看,陜西籍生源畢業生最多,有223430人,占畢業生總數的67.05%,就業人數也最多,有195260人,占已就業畢業生總數的67.37%。陜西籍生源畢業生去向落實率為87.39%,比總體去向落實率高0.41個百分點。
從就業地域分布看,有168583名畢業生在西部就業,占已就業畢業生總數的74%,與2020年同期相比增加3.1個百分點。其中在陜就業149647人,占已就業畢業生總數的65.66%,與2020年同期相比增加2.9個百分點。除在陜西就業外,陜西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比例較高的省份分別為廣東省(4.37%)、浙江省(3.31%)、江蘇省(3.08%)。
從就業行業分布看,在教育行業就業的畢業生最多,有33931人,占已就業畢業生總數的15.14%;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就業的有30428人,占13.57%;在建筑業就業的有26889人,占12%;在制造業就業的有25719人,占11.47%。
從就業崗位分布看,在“工程技術人員”崗位上就業的畢業生最多,有40612人,占已就業畢業生總數的17.23%;在“其他專業技術人員”崗位就業的有29547人,占12.53%;在“教學人員”崗位就業的有28901人,占12.26%。
從就業單位性質看,在中小微企業就業的畢業生最多,有136647人,占已就業畢業生總數的61.29%;在國有企業就業的有39972人,占17.93%;在中初教育單位就業的有12194人,占5.47%;在醫療衛生單位就業的有10323人,占4.63%。
從畢業生性別看,男性畢業生162152人,占畢業生總數48.66%,去向落實率為88.47%;女性畢業生171076人,占畢業生總數51.34%,去向落實率為85.56%;男生去向落實率比女生高2.91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陜西省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畢業生赴西部地區就業成效凸顯;二是中小微企業是吸納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三是工學類畢業生更受用人單位青睞;四是推動各項穩就業政策向應屆畢業生傾斜效果顯著。
二、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大學生就業面臨的新問題
1.就業市場崗位需求還存在不確定性。全國多點散發的疫情對就業市場的影響仍在繼續,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還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就業市場用人需求還存在不確定性,部分中小企業擴大吸納就業的能力下降,甚至數量眾多的小微企業為維系生存取消校園招聘計劃。
2.企業招聘陣地由“線下”轉為“線上”。“線上”招聘作為以往現場招聘的輔助形式,一躍成為疫情及后疫情時期的主要招聘方式,然而對許多高校畢業生而言,思維慣性和觀念認識上更看重和習慣于企業進入學校的校園招聘,并對網上簽約、線上面試和虛擬報到等全程“線上”招聘的認可度和接受度并不高,所以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對線上招聘認識還存在一定局限性。
3.就業市場對求職者的素質要求不斷提升。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企業一方面需要盡快恢復正常運營,另一方面需要提升組織效能和盈利、加快獲取盈利速度,以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及其持續效應期間對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負面影響。企業的經營訴求必然會對應聘者提高要求,尤其是在一個供大于求、具有較大的可選擇余地的人力資源市場,富有經驗、綜合素質更成熟的求職者將更富有競爭力,而對初次就業且受疫情影響實習實踐相對較少的畢業生帶來巨大挑戰。
4.職業形態和工作模式呈現多樣化特征。疫情影響就業的同時也催生了一些新興產業、職業,例如在線影視、在線游戲等新興產業,基于流量的在線銷售等,這些新興職業具有工作時間自由、工作場所自由以及工作與生活邊界模糊的特點。疫情防控也使宅家工作模式日漸興起。面對這種新型工作模式,傳統的職業認知和工作觀念以及人力資源管理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當前形勢發展的需要,如何確保居家工作時的工作效率和質量,這種挑戰對高校畢業生而言也同樣存在。
三、應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破解之策
受疫情影響,大學生就業形勢復雜嚴峻,為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高校畢業生應該進一步堅定信心、提升職業技能,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以積極的求職心態應對就業困難。
1.辯證看待當前所處的就業環境。雖然疫情給經濟增長帶來嚴重影響,但是我國經濟運行仍處在合理區間,長期向好的基本局面不會改變,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正在快速發展,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作用正在不斷增強,加之我國已形成比較完備的就業創業政策和服務體系,這些都為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撐,穩就業工作具備扎實基礎和良好條件。另外,疫情的影響加快了企業智能化發展步伐,雖然短期對就業機會造成擠壓效應,但從長期來看,這些技術更新換代會增加勞動力市場對接受過高等教育、懂技術、懂外語等人才的需求,而大學生正是能夠勝任這些工作的不二人選。
2.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念。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研究生擴招利好消息影響,很多家長和學生在選擇就業單位時一味求穩,“慢就業”情況突出,存在“就業難”與“招人難”并存的現象。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突破200萬,教師資格證考試報名人數突破900萬,2022年考研報考人數突破450萬。大多數畢業生沒有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念,對職業的發展趨勢也不了解,在職業選擇時呈現出一定的盲目性,并且衍生出不良后果。同時因為盲目選擇備考而錯失求職良機,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這就要求大學生認真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知識,探索自我認知,制定合理的職業目標,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和擇業觀。
3.采取積極有效的求職行動。目前積極招聘的企業在規模和抗風險能力方面都具備一定優勢,崗位充足,可選擇的機會較多,因此大學生要想順利解決就業問題,就必須快速進入求職狀態。同時,要積極適應網絡招聘、視頻招聘、直播招聘等新的求職模式,大學生要積極了解并使用這些招聘渠道尋求就業機會。
4.自覺赴西部基層建功立業。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回信中指出“希望全國廣大高校畢業生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不畏艱難險阻,勇擔時代使命,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多作貢獻”。大學生應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主動融入“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建設,在基層崗位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的青春之花。
作者單位:陜西省教育廳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