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 創建“四精”育人新體系
作者:鄭慶華 田 鋒 鎖志海
發布時間:2022-09-05 10:50:25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哪些因素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如何精準評價課堂教學效果?如何精準督導教師課堂教學?如何精準幫扶學習、就業、經濟困難學生?傳統的教學成效評價方式如何應對這些難題?如何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面對這些問題,西安交通大學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與教育教學創新融合,建成全國首個智慧學鎮5G校園,自主研發支撐采評督幫“四精模式”的教學質量實時監測大數據平臺,精準破解高校本科教學改革中普遍存在的數據精準采集難、課堂精準評價難、教師精準督導難、學生精準幫扶難四大難題,營造師生共同敬畏課堂、促進全面發展的“四精”育人新體系,以明確的應用場景+大數據技術,為傳統教育教學領域賦能,助力高校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根本職責和使命。
多數據源集成 為課堂、師生“精準”畫像
傳統的人工管理方式難以掌握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對教師的評價結果也存在時效性差、可信度低的問題,而且跨部門數據很難利用。西安交大本著“問題導向、平臺驅動、機制創新、提質增效”的建設思路,以創建“技術—制度—管理—服務”協調聯動的新機制為核心,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建成教學質量實時監測大數據平臺,集成教務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學生處等校內多個部門的數據,并基于“互聯網+教育”的改革思路,研制出“物聯網+云計算”數據精準采集方法,研制與師生身份綁定的訪問控制精準化實時數據采集技術,對學生身份精準識別,確保數據真實可信。
平臺可以實時采集全校年均6028門次第一課堂的師生交流文本、視音頻、評教等信息,以及學生成長的第二課堂數據,累計形成年數據總量約6PB的全口徑、全覆蓋的教學大數據,建立了學生教育教學過程數據實時采集機制,融合了教務、招生、就業等11個部門的14個業務系統47類數據,成功解決了數據來源廣泛、共享困難、動態實時采集等難題。
全校已采集自2011年以來量表、文本、音視頻等超5.1億條教學質量大數據。依托這些數據,學校可以真實、準確、如“畫像”般動態還原學生學習、社交、招生就業等情況,描摹出課堂教學的到課率、缺勤率,甚至每節課的抬頭率,為學校人才培養、教學質量提升提供數據基礎。
在西安交大眾多師生的眼中,大數據平臺不是一個冰冷的數據庫,更像是一位“生活導師”。學生可以利用手機客戶端隨堂評教、實時查看評教結果;老師可以隨時查看評教結果及建議,精準掌握自己的課堂教學成效,以此改進教學;督導專家可實時查看每門課程的課堂教學情況,并結合學生評教數據進行橫向、縱向對比分析,為精準督導提供支撐。
個性化幫扶 特色建設推進教育改革
目前,通過大數據平臺,西安交大每天各校區、教學樓、教室不同節次的學生到課率、缺勤學生的去向一目了然,精準回答了“學生喜歡上什么課、學生去哪兒了”等問題。同時,西安交大推行的“分類評測—多維排序—結果融合”評價方法,將課堂分為理論、實驗、體育、藝術、醫學見習5種類型,設計出與此匹配的評價指標。平臺針對文本、數據、視音頻數據,依據不同的模型和算法,挖掘反映課堂教學質量的細粒度特征,研制出多源多類評價密度分布的多維指標排序算法,最終識別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采用現場點評、課后還原、約談警示、遞進培訓、專家會診等精準督導方式,進行指導糾正、名師培育,形成“評價、引導、反饋、提高”的督導閉環,為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和教師督導體系提供了“精準診斷”的依據。
在教學上,西安交大依托大數據平臺,多部門協同制定出6項新制度,從中體現教風學風、績效分配、職稱晉升的價值導向,將評價結果作為主要依據,創建教務、學工等多部門協調聯動的精準督導與幫扶機制。此外,西安交大建立專職督導團隊,構建校、院、系三級立體交叉的督導機制,2011年7月成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以大數據技術為依托,探索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基礎課程課堂教學質量。
在學生管理和幫扶上,西安交大基于大數據分析生成涵蓋學業、社團、社交、消費、上網、作息六維特征的學生精準畫像,發現問題及早介入。平臺依據學生消費金額、恩格爾系數、家庭經濟情況、致貧原因等26個指標,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精準認定、精準預警、精準幫扶”和全過程動態管理。
通過大數據平臺對貧困生的隱性特征挖掘分析,西安交大有針對性地開展如溫暖水果券、臨時困難補助等“送溫暖、送關懷”生活專項資助活動,針對貧困生普遍存在提高自信心、提升人際交往能力、明晰職業規劃等發展性需求,通過推進“西遷精神新傳人”培育計劃、“綜合能力提升”計劃、“飲水思源·青春擔當”計劃等,多措并舉深化資助育人內涵,實現資助工作“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循環,讓學生資助工作更有溫度、更有智慧。
此外,大數據平臺可以精準預測學生學業走勢、識別行為異常等問題,便于學校及時實施教育引導。截至目前,西安交大采取啟智立志、學業輔導、心理疏導等方式,精準幫扶學生1.3萬余人次。
應用成效顯著 發展前景可期
教學質量實時監測大數據平臺運行多年來,在平臺與機制的保障下,解決了精準采集、評價、督導、幫扶4個難題,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經常抓、抓經常”,為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師生發展起到了以往人工方式難以企及的作用。學生到課率從2011年的74.18%增長到2020年的97.14%。2014年以前認定的教學事故中教師遲到的比例為75%,2016年下降為20%,2020年為零。2014年以來,教學評價后1%的教師共206名,經幫扶后,重返課堂教學效果評價優良達97%。不及格人數從2012年的18.51%下降到2020年的7.57%;具有網絡沉溺等異常行為學生比例逐年降低,學生成績優良比例、四級通過率、課程及格率等均有顯著上升;面向精準扶貧,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精準認定、精準預警、精準幫扶”和全過程動態管理。教學質量實時監測大數據平臺2017年獲得陜西省教學成果獎特等獎,2018年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