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幼小銜接,助力幼兒成長

謝 晶

幼兒不適應小學生活,主要原因一般如下:

第一,課堂模式不同。由幼兒園三個教師一個班,轉變為40分鐘一節課的班級授課制。幼兒園是在游戲中學,而小學課堂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管理者。

第二,對幼兒要求不同。不同于幼兒園時期,小學不能無故請假,組織紀律性嚴。有些幼兒在幼兒園時期未能形成獨立自主的意識,面對困難,表現出膽怯和畏難情緒。

作為家長,應當幫助幼兒積極適應小學生活。第一,入學前,家長應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獨立自主的能力。讓幼兒積極參與家務勞動,培養幼兒的基本生活禮儀。同時,家長要相信幼兒的適應能力,不制造恐懼情緒。到了小學有了新同學、新教師,幼兒對小學生活充滿好奇,家長要適時肯定、鼓勵并相信幼兒。家長要學會理解個別幼兒對上學的畏難情緒,讓幼兒主動宣泄情緒。家長應陪伴、安慰并疏導幼兒,讓幼兒明白上小學是必經之路,同時教師鼓勵引導幼兒,讓幼兒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家長要把幼兒的小情緒看淡,因為幼兒課間與同學一起玩耍,上課與同學一起唱歌、畫畫、做運動,很快便會完成角色轉換。

第二,家長要做學校教育堅定不移的支持者。家長要注意正向引導,“教不嚴,師之惰”,好的教師對幼兒也是有嚴格要求的,只有這樣幼兒才能更好地成長,變得更加優秀。同時,家長要注意與教師及時溝通,避免家校矛盾。

第三,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讓幼兒在實際生活中感受時間的長短,如親子閱讀繪本40分鐘、玩樂高積木40分鐘、刷牙3分鐘、吃飯15分鐘……家長用音樂或者時鐘讓幼兒感受到時間的流逝。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專注40分鐘的小學課堂會輕松許多。

家長對幼兒放學后的時間要有一個合理規劃。保證早睡早起,充足的睡眠是一切的保障,關系到幼兒的成長發育。此外,幼兒放學后的日常安排家長需做到心中有數合理規劃。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航天城第四小學


農村小學勞動教育在“三個課堂”中的實踐探索

雷永樂

“三個課堂”對勞動教育的實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2020年7月,教育部印發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規定了勞動教育的實施途徑。“獨立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將勞動教育與學生的個人生活、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豐富勞動體驗,提高勞動能力,深化對勞動價值的理解”。這一規定與陜西省教育廳所提出的“三個課堂”屬性相近——勞動教育課堂、手工特色課堂及社會實踐課堂,正好分別對應 “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

立足課堂,夯實“第一課堂”。內容上體現時代性,設計上遵循規律性,實施上彰顯創新性。在設計小學勞動課堂教學時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等開展形式多樣、趣味性強的活動,全面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讓勞動實踐與學科教學相互滲透,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寓教于勞。

依托社團,開發“第二課堂”。學校開設3D打印、編程創客、航模等科技類社團,讓學生感受科學技術的魅力,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探索欲望。開展傳統手工社團活動,加深學生對家鄉文化的了解,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借助實踐,豐富“第三課堂”。學校基于當地的地理條件開展公益性勞動。帶領學生進入峪道,開展環境保護宣傳和垃圾撿拾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公德和環保意識。組織學生參觀橋峪水庫展覽館,教育學生繼承勤儉節約、敬業奉獻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在勞動教育的“三個課堂”中,“第一課堂”為主為基,通過常態的教育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第二課堂”是對 “第一課堂”的延伸、輔助,通過社團活動,激發學生的特長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第三課堂”是對“第一課堂”的拓展、補充,基于社會資源開展相關實踐活動,豐富學生體驗,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奉獻精神及社會參與意識。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大明鎮大明小學

課后服務應注重實效性

李乃生

在課后服務的內容上,既要堅持有教無類,又要注重因材施教,尤其在課后作業輔導方面一定要抓出成效。一些學校在課后服務中更傾向開展文娛活動,表面上看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實際上潛伏了很多隱患。很多學生在當天的課堂學習中積壓了問題,他們需要利用放學后的課余時間來完成作業,解決疑問。過多的文娛活動,擠占了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導致學生和家長得熬夜完成作業,查漏補缺,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課后服務應將解答學生學習上的疑問與適度組織社團活動結合起來。首先,在時間上要給學生留出充裕的時間完成作業,不能無故擠占學生寶貴的時間。其次,在內容和方式上要有靈活性,由學生各自完成自己的作業后,針對學生的疑問,教師進行當面個別解答,對比較重要的問題收集起來做好記錄,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向全體學生進行講解。對于已經完成作業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預習新課,提升課后服務質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環。

總之,課后服務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校制宜,因時制宜,因人而異,注重實效,力戒形式主義,這樣,課后服務才會顯示出其生命力。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高新區第七高級中學



精細化管理,讓學校成為孩子幸福的“家”

喬守彥

學校是落實素質教育思想,促進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也是一個個鮮活生命茁壯成長的場所,而校長作為整個學校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其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直接影響著學校的管理質量。小學是基礎教育的初始階段,小學校園的管理方式,會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品德素養、體質體能等,產生重要的影響。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提出的“五項管理”,有效地指明了學校管理的方向。為處理好校園管理的方方面面,小學校長應當從“五項管理”的內容入手,實現對校園的精細化管理。

完善制度,做好作業管理。作業是檢驗教師教育成果、查看學生學習成效的媒介,做好作業管理,能夠讓學校的教學工作更加順利地開展,全面提升整個學校的教育品質。然而,從目前學校的作業管理情況來看,存在作業形式相對單一、作業內容較為重復、作業質量忽高忽低等問題,究其根本是學校沒有一個統一的作業管理制度。教育管理者應當完善學校的作業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學校的作業設計、作業批改體系等,讓作業更好地發揮價值,幫助學生彌補不足,鞏固基礎。

嚴令禁止,做好手機管理。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也變得更加便捷,許多家長為了及時與學生聯系,也會為學生配備手機。但是,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在面對手機中的不良信息、誘惑時,很難有正確的辨別,以至于影響身心健康發展。所以,為了防止學生沉迷手機游戲,幫助學生抵御手機中的不良信息,學校應當對手機進行統一管理。

彰顯個性,做好讀物管理。閱讀是學生認識世界,拓寬知識面的一個重要方式,然而,受到生活經歷和學習背景的影響,不同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存在較大差異,在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時,我們能夠看到不同學生表現出的閱讀興趣也千差萬別,學校可以凸顯學生個性,讓學生自主安排圖書角的讀物,以便學生的閱讀個性得到有效釋放。

家校聯合,做好睡眠管理。睡眠是實現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也是學生擁有良好學習狀態的前提。學校應當與家長進行交流,指導家長科學管理學生睡眠,以便學生擁有飽滿的學習狀態。

循序漸進,做好體質管理。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學生參與一切活動的前提。學校要認識到,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身體素質不同,如果學校強行設定相同的體質鍛煉活動,不僅會加重低年級學生的負擔,也無法促進高年級學生的體質得到進一步發展。所以,學校應根據年級的不同,設定差異性的體質訓練任務,以便學生在循序漸進中獲得有效鍛煉。

作者單位:陜西省神木市第二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