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一核心兩融合三貫通”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作者:魏惠強
發布時間:2023-06-29 10:23:44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本文基于對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學生學習需求和企業對畢業生技能要求的調研分析,結合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改革的必要性和目前高職英語專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高職小學英語“一核心兩融合三貫通”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提出構建該模式的三大原則和策略,并建議建設人才培養模式的評價體系,力圖提高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培養目標與行業要求的吻合度,構建更加科學的課程體系,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高職 英語教育 融合貫通 人才培養
咸陽職院2021年度“雙高”專項研究項目“‘雙高’背景下英語教育專業‘一核心兩融合三貫通’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21SGA01);陜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雙核心三融合四貫通”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課題編號:SGH21Y0586)。
近年來,隨著高職學生高質量就業形勢日益嚴峻,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要從實際出發,用發展的觀點探索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為專業建設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調研與分析
學生是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培養的直接對象,學生的學習需求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有重要的影響,本次調研的對象包括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500多名學生和80多名該專業的實習基地及相關畢業生工作單位的部分領導和專業技術人員。調研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1.未來職業規劃
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對應的職業主要包括小學英語教師、幼兒園雙語教師、外事接待工作和基礎翻譯工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專業知識和自己的喜好有了更加客觀的認識,會對未來職業發展進行更加合理的設計規劃。
筆者根據調查數據分析,發現畢業后想做小學英語教師的學生比例較高,占到了78.1%,想從事幼兒園雙語教師職業的學生比例占到了13.5%,因此小學英語教育專業想從事教育行業的學生超過了90%,而想從事外事接待和翻譯行業的學生人數較少。基于以上數據可以得出該專業的核心能力應該包括語言綜合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
2.就業助力
專業能力分為專業通識能力、創新能力、語言能力和教育能力,在這四種能力中,哪項能力在未來的就業競爭最為重要,8.5%的學生認為通識能力可以擴大就業面,12.6%的學生認為創新能力在就業時能讓自己脫穎而出,56.2%的學生認為語言能力能夠展現英語專業的特色,突出專業能力,更有助于就業;22.7%的學生認為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在就業時必備教育教學能力。從以上數據可以發現超過75%的學生對語言能力和教育能力的關注度非常高。
3.實踐教學
在實踐教學中校內實訓、校外見習和頂崗實習三個環節對學生職業技能提升培養有差異,因而在調查中學生對其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認識不同。
從調查結果可以發現,33.5%的學生認為校內實訓能夠為職業的發展奠定扎實基礎,因為在校內實訓中學生可以重復訓練,效果明顯;22.3%的學生認為校外見習效果明顯,此過程有助于更加清晰完整地認識工作性質和要求,比例較低是因為部分學生認為在見習中,部分見習單位只是安排學生完成一些基礎性的工作,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44.2%的學生認為,頂崗實習是提升個人綜合職業能力的關鍵期。因而學生的實踐教學應該是一個連續完整的過程。
4.課程結構
針對課程結構對企業進行調研,課程結構分為三種類型:A類語言+教育,B類語言+教育+通識,C類語言+教育+實踐+拓展。根據收集的數據可以發現,53.7%的企業認為語言+教育+實踐+拓展的課程體系結構更加合理,對學生培養更具實用性。這就說明高職英語課程中實踐類課程改革將成為整個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5.行業單位的需求
基于行業單位對小學英語教育專業人才能力的要求,調研從四個方面入手,列出相關學校和單位認為高職畢業生的哪方面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圖1)。

結合以上調研數據可以發現,行業企業認為學生文化素養和職業拓展兩方面需進一步提升。這就要求在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時,通過增加選修課程的種類和領域,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職業拓展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
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程結構需要優化
課程結構不合理,專業基礎課課時比例較大,且涉及的科目較多;專業選修課科目比較少,學生可以選擇的余地較少;教育教學技能課程課時占比較少,沒有形成立體式、多層次的課程結構;未形成“英語+X”的課程結構,不利于學生后續職業的進一步發展。
2.實踐教學機制需進一步完善
目前的實踐教學中理論課程占比較大,未能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校內實訓方式形式單一效率較低,實訓計劃不完善,實訓過程不扎實;校外實習基地數量有限,難以保證高質量完成實習任務。
3.專業調研有待進一步充實
專業調研是專業建設和發展的基石,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所對應的崗位群需進一步充分調研,收集相關數據分析其所涵蓋的具體工作職位,進而分析工作崗位的能力要求和素質要求,為專業建設提供具有實際參考價值的建議。
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改革和發展研究的必要性
一是培養合格英語人才的迫切需求
英語教育是培養教育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對我國教育事業和人才培養有著深遠且重大的影響。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建設和發展的研究對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有著積極推動作用,同時高職小學英語教育研究對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作用,關乎教育的發展方向,因此,優化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是市場經濟發展、教育事業發展的共同要求。
二是高職院校開展英語教育專業改革和發展研究的需求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英語教育專業人才需求的標準發生了變化,社會行業需要具備綜合職業能力的人才,在具備扎實的語言知識技能的基礎上,教育教學能力和職業通識能力及創新能力也成為了當代英語人才的必備素養。因此,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修訂、課程體系優化重構成為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改革的重點,以“英語+X”為出發點也是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全面建設和改革的內在要求。
三是夯實基礎教育階段英語學科師資力量的需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目前幼兒教師的缺口較大,且雙語幼兒園的數量不斷增加,對幼兒英語教師的需求不斷上漲。此外,小學英語教師作為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隊伍的主要組成部分也需要進一步關注隊伍建設,確保義務教育階段師生比達到要求。因此,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建設是全面提高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師隊伍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的重要舉措,有利于義務教育的有效開展和可持續發展。
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一核心兩融合三貫通”模式的內涵
1.一核心
即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培養的是復合型人才。該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英語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文化知識,還要具備較高的教學及教學管理技能、基本的翻譯技能,從而達到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對應的崗位群對人才能力的要求。
2.兩融合
即英語語言知識技能與職業技能的相互融合。這體現了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培養模式中語言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培養的完全融合,通過兩個領域知識與技能的融合,構建符合專業人才培養和滿足崗位能力需求的課程體系。其中,語言知識技能部分包括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語言專業能力;職業技能部分涵蓋職業理論知識和方法及技能實踐,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3.三貫通
即“實踐理論教學、校內實訓、校外實習”三環節相互關聯并融通。首先,根據專業崗位需求構建理實一體化的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由英語語言知識、教育理論知識、文化知識組成理論部分;由語言技能、教育技能、通識技能組成實踐部分。實踐理論教學階段,學生積累該專業的理論知識和相應的職業技能,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階段實行一體化,采用“學—做—學—做”相融合模式,通過實踐深入理解理論知識,再用理論指導實踐,提升實踐水平。理論教學為學生進入職場做好準備,校內實訓打磨學生專業能力,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校外實習為學生積累未來工作職場經驗,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因此這三個環節構成了融合貫通的職業發展鏈,最終達到學生向復合型人才的跨越。
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一核心兩融合三貫通”人才模式的構建
1.人才模式的構建原則
(1)整體性原則
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是英語語言與教育學科相結合的綜合性學科。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培養的人才要具備符合專業培養標準的聽、說、讀、寫、譯方面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能夠靈活運用所學教育教學知識和技能,同時要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由于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具有綜合性的特點,所以在提高學生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基礎上,要同時注重學生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并將通識能力培養貫穿培養過程中。因此,小學英語教學人才培養的模式要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局部,體現整體性原則。
(2)實效性原則
在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不管采用哪種模式,最終的目標都是培養的人才要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因此在構建人才培養模式時,首先要考慮其是否有利于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圍繞培養目標構建課程結構體系、探索培養方式等。要將學生所需的職業能力和崗位能力需求緊密聯系,構建與專業培養相匹配的人才培養模式,從而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提高學生職業綜合能力。
(3)針對性原則
根據專業所對應的崗位群特點,在構建人才培養模式時要體現高職人才的技能型特點。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與本科英語專業和本科英語教育專業存在一定差異,該專業培養的學生面對的教育對象年齡小,需要學生更多地研究教育方式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同時,該專業能夠拓展的就業崗位除了對語言綜合能力有要求外,也要具有一定的通識能力,因而技能型的要求更為突出。因此在構建人才培養模式時,要有一定的針對性,明確體現專業特色。
2.以培養綜合能力為導向的專業培養目標構建
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培養的人才應具備綜合的職業能力,特別注重專業能力與崗位能力的高度融合,即學生在獲得綜合全面發展的同時凸顯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聽說能力突出,具備基本的語言文化知識,掌握扎實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及教育心理學等知識;能夠熟練運用信息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具有高尚的師德,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精益求精、誠信守法;具有安全意識、信息素養、創新精神,以及良好的身心素質、人文素養、較強的集體意識、團隊合作精神和較強的實踐能力(圖2)。

3.構建新的課程體系
(1)專業課程體系
根據社會需求,對已有的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將該專業的理論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合并整合,建立基礎理論課模塊、專業核心模塊、專業拓展模塊、實訓課程模塊,擴大實訓課程比例,注重學生實際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增強課程專業針對性,注重專業課與選修課的合理結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的就業拓寬渠道(圖3)。

專業課程結構體現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課程設置以職業導向為基礎,在以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課程為核心的基礎上,增設文學、歷史、哲學等人文與社會科學的通識類課程,達到培養學生職業綜合能力的目標。在整個課程設置中采用模塊化,將基于不同領域專業能力培養知識分解成多個模塊,課程內容應涵蓋三大模塊——通識類課程、語言類課程和職業技能實踐類課程。每個模塊涉及不同領域,培養的重點不同:通識類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職業基礎能力;語言類課程主要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職業技能實踐類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
(2)實踐課程體系

結合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崗位群工作任務對學生能力的要求,在實踐教學中要構建“夯基礎、提能力、突實力”的實踐課程結構。夯實學生的教學理念、管理理念、職業道德要求等最基本的理論基礎知識,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結合相關理論知識完成教學設計、教學管理、相關文本翻譯任務,考查學生的專業理論掌握情況。采用校內模擬實訓的方式,檢測學生的職業能力水平;頂崗實習使學生進入真正的工作環境,從多個方面綜合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注重實踐教學重要性,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突出師范教育特色的同時注重學生多項能力的培養,實現學生復合型發展(圖4)。
4.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體系構建
人才培養模式是否科學有效,能否達到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滿足崗位能力的要求,這需要對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公正、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確保人才培養模式性能,因此構建綜合的評價體系能更有效地促進人才培養模式工作順利開展。
首先,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的評價模式應該是一個完整的體系結構,在整個評價模式中評價指標體系的確立是關鍵,也是整個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指標主要包括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課程體系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人才培養實施條件的標準程度。其次,評價的主體需要多元化,應包括學生、企業、專業發展委員會及其他測評機構,學生從自身的學習需求出發評價培養模式對其專業綜合能力的培養作用,企業通過畢業生能力檢測評價人才綜合能力與其需求的吻合度,專業發展委員會及其他的測評機構基于畢業生的綜合能力,評價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效性。通過立體、多層評價,可以更加有效地評價人才培養模式的價值。最后,參與人員與評價方法對評價結果的公正性和客觀性也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而在確定評價人選時要有一定的標準,譬如參與人本身的知識能力水平,參與人的數量、參與人所從事的崗位、參評機構的資質等。同時應注重人才培養過程中發現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并關注問題改進后的成效。當然,終結性評價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畢業前全面檢測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對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效性有著重要的作用。
結 語
基于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一核心兩融合三貫通”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探討,使高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更能體現“職業性、教育性、實用性、創新性”,從而真正實現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專業素養和綜合發展,更高程度地達到培養目標和行業要求的高度統一,使本研究具有理論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吳葉.民辦高校小學教育專業英語方向師范生英語語音課程設計研究——以天華學院小學英語教育師資培養為例[J].校園英語,2021(8):22-23.
[2]賈春燕.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的小學英語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優化研究——以新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20(1):66-70.
[3]胡兆欣.師范類專業認證背景下廣西小學英語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路徑[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0(2):139-142.
[4]趙婧.教師資格改革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職業技能培養[J].當代家庭教育,2019(27):174.
[5]趙婧.教師資格改革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職業技能培養[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2):69-70.
[6]趙琰.“一帶一路”倡議下湖南省高職院校語言人才需求和英語教育研究[J].海外英語,2019(20):268-269.
[7]金路.對英語教育專業建設的思考及其改革策略[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99-100.
[8]王靜姝.對英語教育專業建設的思考及其改革策略[J].現代職業教育,2017(13):147.
[9]宋新嵐.對英語教育專業建設的思考及其改革策略[J].才智,2017(8):85.
[10]黃冰.“師范性”對英語教育專業建設的啟示[J].高教論壇,2016(3):86-88.
(魏惠強: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