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給學校如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指明了方向與路徑。西安浐灞第四小學(以下簡稱“浐灞四小”)圍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數字技術探索義務教育在實踐方面的創新為橋梁,實現教育、科技、人才的融通,提升教師素養。

經過三年的實踐探索,浐灞四小通過校本孵化的方式借助“數字化”賦能教師成長新樣態,形成了“北極星”教研訓測評一體化模式,實現了在“雙減”政策下、破“五唯”要求下、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牽引下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一、創中國特色數字化教研訓品牌——“北極星”師訓行動

浐灞四小辦學伊始就緊跟新時代智慧校園建設和數字化賦能教育的“頂層設計”理念,確定了“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以德育人、以德樹人”的育人理念;因學校毗鄰西安市未央區北辰大道,于是將孔子“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的思想轉化為“為學以德”的“北極星”數字化教研訓品牌并進行實踐探索,4年來,學生收獲了成長的幸福,教師收獲了教研培的專業發展,學校榮獲了“智慧校園”“全國品質課程實驗學?!钡确Q號,并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下成功構建了“北極星”教師成長新譜系。

二、繪“北極星”數字化賦能教研訓譜系

新時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導新實踐。在“北極星”教師成長新譜系的探索凝練中,學校結合校情勇開新局,找準“整校推進”規?;汀爸攸c突破”個性化的多層面發展需求問題,謀劃特色項目精準研訓、精準提升的方式,形成教師育人“師德星”、校園文化“領航星”、科學決策“統帥星”、數字畫像“創優星”、獨樹一幟“啟明星”、夜空引路“北極星”的教研訓一體化譜系,推動學校發展。

蒙正“德”重,切磋琢磨“師德星”。2019年創建時全校教師平均年齡只有29歲,但受利于國家強師計劃,學校有一批業務能力精、信息化素養高、學習能力強的教師。在對校情進行研判后,學校成立了實踐共同體,構建了“不一樣”(包括《天天不一樣》《人人不一樣》《萬物不一樣》)生命哲學微課程、“正氣”(包括《正衣》《正聲》《正文》)學習任務群,師生共創“氣平德正”的育人氛圍,學校實現全域育人,號召教師人人爭創“師德星”、自覺踐行學科德育。

文化“領”先,以文化人“領航星”。學校文化建設是立校之本,建校初即以“愛·信任·勇氣”為核心理念,并對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進行了校本化闡述: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審美意識?!安灰粯印毕盗猩軐W微課程的實踐探索使校風經歷了從“人人不一樣”到“每個人都了不起”的沉淀,形成了良好的學校文化生態系統,提高了教師專業素養,提升了學校育人質量,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科學“統”籌,提氣振神“統帥星”。隨著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學校率先成立“教育科學研究部”(簡稱研究部),從組織架構的角度明確了決策層面、管理層面和技術層面的職責,為推動教師持續發展提供動力。在研究部的統籌下跨學科組成“創新教育共同體”明確研訓任務群,以“規模化與個性化雙線成長并軌數字技術賦能微創新”為行動指南構建研訓整體架構。

開放“創”新,數字畫像“創優星”。在“整校推進”教師數字化研修新進程中,堅持研訓任務、成果與開放性實踐結果相連,堅持營造“人人都是創新之人”的校園氛圍,兒童的潛能得到激發,學生個人畫展、原創數字游戲等不斷涌現;各科教師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進行結果性與過程性相結合的評價,并借助人工智能為每個學生即時生成個人專屬雷達圖。學生潛能的發揮進一步印證了“每個人都了不起”的校風,有效促進了教學的高質量發展。

20230720093436379-39-780f8.jpg

科幻“啟”創,獨樹一幟“啟明星”。學校以科幻教育研究范式為研究方法,針對教師專業素養提升、學校特色領域等找準突破口,采用重點項目重點突破方式精準對接,充分利用數字技術突破時空局限,促進研訓成果向教學資源轉化。

眾星環“北”,夜空引路“北極星”。學校構建了師生共同參與的系列“北極星”課程,包括為幫助教師學習在線聲音處理與編輯,特邀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教授開展了系列線上提升聲音技巧講座;校長、教師、學生、家長組成學習共同體,分層啟動“北極星教師夜讀”等若干項目。

三、展“北極星”數字化教研訓成果

1.數字美育,織就“藝”彩紛呈

浐灞四小師生實踐共同體以科技賦能教育創新為擎,致力于通過數字美育涵養心靈。在STEAM理念的引領下,聚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之健康生活開發出了《我的夢想之食物環游記》,該案例榮獲2020年陜西省中小學和幼兒園信息化教學大賽第四片區一等獎;2021年,根據該案例所創作的原創動漫登上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四部師生原創動漫劇被央視“七巧板”欄目“最美故事繪”收錄發布;同年,同名繪本由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2022年,原創動漫《我的夢想之胡蘿卜成長記3》被中央電視臺“七巧板”欄目評為優秀作品,原創動漫《小春虎與小麗》獲得“閃亮小星星獎”。

2022年,我們將“元宇宙”的理念與小學生的實際相結合,舉行了“暢想未來世界”第一屆數字藝術創新大賽,50多名學生自主創作的“我的智慧代言人”系列創意項目脫穎而出,數字技術成功為兒童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搭建起橋梁,指導教師何斐入職不到兩年,就在西安市第二屆中小學課堂教學創新大賽中榮獲佳績,同時榮獲陜西省首屆STEM教育教學競賽一等獎。

2.師愛有聲,以愛為引“聲生”相伴

我們以“讓孩子從愛上我的聲音開始”為師訓目標,連續四年在每年7、8月暑假借助現代數字技術,推出線上版“四小用聲音陪你”系列幼小銜接預備階段課程,打破時空局限,對入學兒童及其家長在幼小銜接空窗期進行了入學適應性干預,青年教師也在反復美化“個人聲音名片”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升了自己對兒童的親近感,培訓成果直接轉化為教學資源。心理教師的教學論文《活用繪本閱讀,做好新生入學適應》在西安市2021年度教育教學科研成果評選活動中獲二等獎。學校在數字媒體下借助繪本聆聽提升兒童入學適應性的研究成果在“2022學前教育研究生國際論壇”上進行了主題匯報。

3.水滴石穿,點亮“微創新”教育之光

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團隊在實踐中勠力前行、不斷創新,目前已經形成九個跨學科課程微創新項目組,學校將研究成果在第五屆“文化、教育與創造力”論壇上進行了分享交流,組內的何斐、王青青兩位老師在陜西省教科院舉行的首屆STEM教學競賽中榮獲一等獎。2022年,學校和陜西師范大學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簽訂合作協議,依托國家自然基金項目、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重大成果培育性項目等高水平研究項目進一步推進教師課程微創新由個性化走向規模化,構建了浐灞四小數字化創新教育資源體系。

四、未來規劃與思考

未來我們將按照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的要求,深入實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行動,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師管理優化、教師教育改革、教育教學方法創新、教育精準幫扶的新路徑和新模式。根據教育部基于教育信息化2.0戰略要求,學校將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即校領導作為教育信息化一線的指揮者,組建“骨干引領、學科聯動、團隊互助、整體提升”的研修共同體,借助人工智能積累大數據探索教師成長和學生發展的新模式,以團隊研訓創新促教師課程創新,探索教育信息化從信息技術與課程的初級整合到構建以學習服務為中心的智能化學習的新路徑!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浐灞第四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