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師范專業認證促使小學教育專業教育實習在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畢業實習和教育實習一體化設計、教育實習信息化過程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和探索,但依然面臨不足。本文通過用人單位的調研反饋,總結專業在畢業目標達成度、實習過程管理、學生教學技能和綜合素養提升方面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以期通過研究為小學教育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師范專業認證  教育實習  小學教育

基金項目:西安歐亞學院人文教育學院科研項目《基于師范專業認證標準下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RW202101)。

引  言

從全球范圍來看,推進師范類專業認證不但是我國的教育發展趨勢,也是世界各國提高教師培養質量重要手段。教育實習是師范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實踐環節,據美國教師質量委員會(NCTQ)對134所高等教育機構的調查,實習期是師范生成為一名合格教師最重要的階段,教育實習效果關系到未來教師的質量,也直接影響師范類專業認證的結果。2017年,教育部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同時在《小學教育專業認證標準》(以下簡稱標準)里,明確要求高校師范專業與基礎教育學校共建教育實踐基地,每20個實習生不少于1個教育實習基地;教育實踐時間不少于一學期;教育實習與其他教育環節有機銜接,實行高校教師與小學教師共同指導學生教育實習的“雙導師”制度。指出教育實習是對教育教學理論的補充和深化,為學生了解教育教學現狀、提升教學能力提供了必要的實踐機會。雖然近年來西安歐亞學院小學教育專業依據專業認證標準,在人才培養方案、實踐基地建設、經費保障、實習過程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很多探索,但是在具體實施中,通過對用人單位的調研反饋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師范專業認證促進小學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的探索

1.構建“三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六個方面下功夫。所以,教育不僅要教學生專業知識,更要教會學生為人處世之道。注重言傳身教,要從“立德”入手,把立德樹人融入教育實習各環節,貫穿師范教育的全過程,讓學生真正理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內涵,而教育實習就是一次德行鍛煉的契機,成為培養實習生從教情懷的第一舞臺。由于教師教育的專業特性和培養過程的實踐本質,高校應與基礎教育學校形成協同育人的合作共同體,這符合新時代教育發展理念。2014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中就明確了“深化教師培養模式改革,建立高校與地方政府、中小學協同培養新機制”是培養高素質專業化中小學教師的重要舉措之一,提出了“協同教研”“雙向互聘”“崗位互換”等具體的改革辦法。

因此,本校小學教育專業教研團隊深刻學習領會文件精神,在教學實踐中,首先加強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基礎教育學校的溝通和合作,在修訂新一輪的人才培養方案上,依據國際教師教育發展趨勢,匹配學校戰略、分院發展規劃、小學基礎教育教學特點,對標《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教育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要求,在方案中理清辦學理念、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設置、教學評價、實踐要求。同時,基礎教育的教師也要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并邀請具有學術、小學基礎教育教學前沿、評估評審一線的專家對人才培養方案做出論證,專家認為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強調以兒童發展為本,注重核心素養和全科素養培養,注重實踐教學環節,大家一致同意執行”。

在新一輪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教育實習的教學目標聚焦學生畢業后“學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明確了教育實習時長不少于18周,集中安排在第七學期進行。另外,小學教育專業每年舉辦的講課比賽、微課設計競賽、樂高機器人大賽、硬筆書法比賽、讀詩會、學術季等活動,都會邀請基礎教育學校的老師擔任評委和現場進行指導,在本校周三學術活動日邀請小學的校長和老師給本專業的學生作實習專題講座。專業根據《本校關于實習工作管理規定》的要求、參照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實習計劃、撰寫教育實習課程大綱、編制實習方案、制定評價標準,以上關于教育實習的計劃、大綱、方案和標準需經分院專業學術委員會論證后,提交學校教務處進行審核、修訂和備案,同意后方可執行。

2.提供經費保障,建立專業的教學實踐基地

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出,高等學校要充分認識實踐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加強實踐育人基地建設,力爭每個院系、每個專業都有相對固定的基地。為增強師范生的實踐能力,提升教師培養質量,2016年,教育部《關于加強師范生教育實踐的意見》進一步指出,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與舉辦教師教育的院校“協同建設長期穩定的教育實踐基地”,要求教育實踐基地多樣化,具有示范性,并符合專業認證標準要求。

教學實踐基地是小學教育專業提高教育教學技能、培養職業素養、提高師范生從教意識的主要場所。因此,學校應高度重視教育實習工作,職能部門成立項目小組進行統籌設計,財務處給予經費保障,小學教育專業成立實踐教學負責團隊,積極拓展具有明顯的師資優勢、管理優勢、課程資源優勢和教改實踐優勢的高質量教育實習基地,按照實習生數與教育實踐基地數比例≤20∶1、示范性教育實踐基地不少于三分之一的要求進行拓展。目前,小學教育專業已經拓展了21家校外實習基地,實習生數與教育實踐基地數比例為12∶1,符合認證要求,與西北大學附屬小學橡樹灣分校,西安市長安區第一小學、第二小學,西安市曲江南湖小學、交大陽光小學、西一路小學,西安航天城第二小學等基礎教育學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通過與小學基礎教育學校簽訂三方合作協議、授牌掛牌、制定實習基地管理辦法等方式,約定實習目標、內容、責任和權益,保障學生實習工作順利開展。

3.畢業論文與教育實習一體化設計,指導教師實行“雙導師”制

畢業論文(設計)和教育實習是小學教育專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重要實踐環節。通過畢業論文(設計)寫作與教育實習,一方面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檢驗,另一方面也是對整體教學質量的檢測。在之前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將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分開安排,但是在實施執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學生在進行畢業論文(設計)時,未深入基礎教育學校,缺乏實踐經驗,研究內容往往脫離實際,導致論文缺少創新、理論敘述過重;學生在實習中沒有研究任務,實習時目標內容單一,僅局限于教學常規工作,缺乏對基礎教育的全面了解,難以形成對教育問題的深入思考。

因此,小學教育專業在新版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把畢業實習(設計)和教育實習進行一體化設計,具體表現是將畢業論文(設計)與教育實習的時間安排在第四學年的第七、八學期,學生進入實習單位實習一個月后開始畢業論文(設計)開題,學生可以從實習中發現問題,并把問題凝練成研究課題,畢業論文題目要來源于實踐、真題真做,更有實用性和針對性的特點。指導教師實行“雙導師”制,校內指導教師在小學教育專業選拔責任心強、富有教學經驗、熟悉基層教學的“雙師型”教師,并同時擔任論文指導教師,校外指導教師由小學基礎教育學校的一線優秀教師擔任,負責學生實習的日常管理,指導學生組織教學活動、聽課、評課;指導學生結合教育實踐選題,在實習過程中,圍繞論文題目開展調查研究。

畢業論文和教育實習一體化設計,首先,有利于提升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學生論文(設計)選題緊密結合基礎教育現狀,避免理論脫離實際;其次,有利于提升實習的效果,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不單單完成聽評課、備課、上課任務,還要善于發現教育現狀中存在問題,將所學理論知識與教育實際相結合,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為日后的專業發展奠定基礎;最后,有利于提升校內外指導教師的專業能力,校內指導教師要更深入地掌握基礎教育的發展方向,校外指導教師要主動更新教育理念、觀念,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4.利用“互聯網+”,強化教育實習過程管理

“互聯網+”是21世紀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教育行業深化改革的必然趨勢,借助日趨強大的網絡信息技術,將其與教育實習相結合,是對實踐教學管理模式的一種創新改革。教育實習是一個動態過程,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教育實習階段所取得的最終成績是由實習過程中的各項指標綜合達成度決定,專業認證要求高校建立畢業生教育實習檔案袋,因為教學能力的提高、教學素養的提升、管理能力的培養都是階段性、逐步提高的過程,所以完善學生教育實習過程管理指導記錄,是一種比較能夠全面反映學生實習期間變化的評價工具和方式,而科學合理的評價是保障教育實習質量的措施之一。因此,學校在實習過程管理方面,突破傳統管理模式,運用“互聯網+”技術強化實習過程指導記錄,積極引入校友邦實踐教學平臺,實現教育實習實時動態監管。校友邦系統可以將學校與基礎教育學校、導師與學生,四方資源整合,聚為一體,通過校友邦在線系統,實習負責人可以發布實習計劃、導入實踐基地、查看學生實習簽到、實習手冊提交的統計報表;校內指導教師可以在線看到學生簽到、周日志提交情況,可在線進行周日志、實習報告批閱和實習成績鑒定;學生通過手機APP在線提交崗位、簽到、提交周日志、實習報告和成績鑒定等。校友邦系統可以突破時空限制,不但能實時記錄學生實習情況,而且統計數據更便捷,形成教育實習全程化的動態管理,并同時為學校審核評估、專業認證提供有效支撐。

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小學教育專業教育實習面臨的不足

1.學生畢業要求達成度有待提升

為保障小學教育專業教育實習質量,專業參考小學教育認證標準、師范生核心能力素養要求,通過對實習單位發放滿意度回訪調查表,建立實習生跟蹤反饋機制。問卷評價內容主要圍繞畢業要求達成度展開,分為師德、教學、育人、發展四個大類,共九個項目開展,其中1項是整體綜合評價。其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

20230914094842035-77-c5133.jpg

從圖1可以分析出,用人單位對學生綜合評價評分較低,學生畢業要求達成度在滲透美育、綜合育人、班級指導、教學能力、學科素養5個方面評分較低,在溝通合作、反思能力、教育情況、師德師范4個方面評分雖然較其他項目高,但依然有提升的空間。

2.實習管理制度存在流程欠缺

通過用人單位的調研反饋,實習管理制度主要是學生實習請假管理制度上存在流程欠缺,有54%的實習單位反映出學生紀律意識需要加強,主要表現在個別學生請假次數太多,且存在先請假后申請請假流程的行為,以上行為會影響實習進度,并會打亂個別任課教師的工作計劃。但也有45%的實習單位反饋,學生實習期間能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服從學校管理,無遲到早退現象,有些學生還能提前到達工作崗位,積極主動配合帶班教師完成班級教學任務,協助開展日常教學活動,支持學校各項大型活動的開展。

3.教學能力有待提升

通過用人單位的調研反饋,用人單位最為看重的能力分別為全科教學能力、學習能力、綜合育人能力,最為看重的素養為擁有教育情懷、踐行師德修養、職業禮儀和職業素養。用人單位最希望學生提升的能力如圖2所示,45%的實習學校希望在教學能力上有待提高,有27%的實習學校提出學生教學能力有待提高,9%的實習學校希望在特殊兒童教育、新的教學方法、學生自信心培養上有待提高。

20230914094900151-64-f0e45.jpg

具體表現為,用人單位希望學生能把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靈活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去,積極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自己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自信心,同時希望學生增強兒童教育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與特殊兒童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在處理日常行政事務上,應熟練掌握辦公應用技巧。

通過以上對用人單位的調研,主要總結了學生在畢業要求達成度、實習過程管理制度、教學能力提升中出現的問題。

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對小學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的思考

1.秉承持續改進的認證理念

師范類專業認證是依據認證標準對人才培養質量狀況實施的一種外部評價,專業認證以“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貫穿全過程,所以對于實習單位反饋學生畢業要求達成度低的評價反饋,尤其是在滲透美育、綜合育人、班級指導、教學能力、學科素養5個方面。基于此,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團隊應進行深入研討,對標項目的具體指標點,反思教育實習的目標是否明確清晰,實習內容是否支撐畢業要求,實習過程流程是否清晰,實習評價是否科學合理。進一步深入反思課程體系設計,對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與課程內容提出了總要求:課程設置上,根據專業標準要求,建設并完善課程體系;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結合小學生的心理和發展特點,重視小學階段教學的基礎性、實踐性等,并在教學實踐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觀教育、師德建設和勞動教育等內容;在教材的選用上根據課程體系和課程發展目標,選用優秀的教材,引進最前沿的研究和知識內容,重視課程改革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引進,并選用合理的小學教育教學案例,及時對教材及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團隊及教研團隊,首先需要反思的是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目標是課程體系設計的邏輯起點,也是最基礎和最重要的一環。培養目標一定要緊貼學生畢業要求以及畢業后一段時間所具備的從教能力。因此,專業定期會通過對用人單位、畢業生等利益相關方的調研,對培養目標進行合理性評價,根據調研結果、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等變化對培養目標進行新一輪的修訂;在課程設計上,注重學科課程與學科教法課程、實踐活動的融合,充分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根據所學知識進行教學設計;課程內容注重基礎性、時代性和專業特性,與時俱進,注重知識與實際的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在學科教學上,融入實際生活的內容,設計符合兒童的認知與身心發展特點的教學案例。不同學科開展跨學科滲透和融合,增加知識的縱向聯系和橫向聯系,同時注重學生勞動教育。強化課程實施環節,完善課程實施方式,確保課程實施落地,鼓勵課內學習與教育實習相結合。通過以上的反思,小學教育專業秉承持續改進的認證理念,不斷加強自我持續不斷改進的意識和能力,以期提高教育實習的畢業目標達成度。

2.加強實習管理的流程建設

為了保障實習工作順利開展,小學教育專業應與實習基地建立詳細清晰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在教育實習中出現請假流程的缺失,一方面是因為高校帶隊老師帶領學生進入實習學校完成好交接工作后,并未交接明確的請銷假管理書面流程,大多以口頭形式呈現;另一方面是因為實習生、實習學校老師與高校帶隊老師三方因日常事務、教學任務繁忙,缺乏溝通交流。實習生在遇到請假問題時不知道該找高校帶隊老師還是找實習學校的老師,因此出現流程不清晰、責權不明,以上造成了學生出現請假次數偏多、先請假后補假條的現象。

針對以上問題和教育實習的需要,小學教育專業應盡快健全教育實習管理工作制度,梳理出教育實習請銷假流程,明確學生、高校帶隊和實習學校老師三方責權,并經分院教學委員會同意后,公示給全專業學生,并在實習生進入實習學校后,以書面形式進行交接。通過以上流程的建立,能解決學生在請銷假方面的不足,保證教育實習能正常穩定開展。

3.提升學生教學能力和綜合素養

提升學生的教學能力不但是教育實習的核心任務,也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目標。對于教學技能的提升,應在實踐類課程中大力開展諸如模擬課堂訓練、微格試講、講課比賽、微課大賽、參觀中小學課堂等能讓學生進入真實或者模擬課堂環境的活動在。教學法課程中要注重課堂教學的十項硬性能力,即導入技能、講解技能、提問技能、語言表達技能、強化技能、演示技能、板書技能、變化技能、課堂組織技能、結束技能的培養。在科學研究上,應深入領會新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把小學教學案例、學科前沿知識和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融入到當前的教學內容中,教會學生懂得將各學科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增強小學跨學科融合教育。

鼓勵實習學生多聽課、磨課,參與實習學校的教學研討、課程建設、課改活動,了解基礎教育的前沿與現狀,采用MAT項目模式,即研討課,使用線上線下的形式,校內外指導教師和實習學生聚在一起,組織討論在教育實習過程中遇到的教育教學問題。高校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教育實習實施過程中反饋的問題,更新觀念、反思課程設計、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設置合理的教學評價,邀請經驗豐富的小學教師和高校教師參與基礎教育問題做項目研究、共同進行授課。基礎教育學校的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提升學術理論水平,更好服務教學。學生可以將理論和實踐進行融合,懂得將理論知識和教材知識融會貫通,與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做到教材為主、拓展為輔、主輔結合、相得益彰,從而提升教學技能。對于綜合素養中學生職業素養、禮儀的提升,小學教育專業可以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周三活動日的專題講座、社區活動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專項培訓。

結  語

在教師教育中,小學教師教育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領域,小學教師培養的質量關系著我國未來的人才質量,而教育實習是培養學生的從教意愿、教育情懷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職前教育中強化實踐教學的主要環節,是提高準教師實際教學能力的基本途徑。本校基于師范專業認證標椎針對小學教育專業教育實習,構建“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模式、建立穩定的教學實踐基地、畢業論文與教育實習一體化設計、指導教師實行“雙導師”制。利用“互聯網+”,強化教育實習過程管理等系列改革探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通過實習基地的反饋,依然存在畢業要求達成度低、實習管理制度流程欠缺、教學能力有待提升等不足。今后學校會持續秉承“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認證理念,積極探索符合本校小學教育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符合專業人才要求的培養模式,提高小學教師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楊靜.美國實習教育標準研究及其啟示[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3,29(2):38-40.

[2]習近平出席全國教育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2018-9-10).https://www.gov.cn/govweb/premier/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3]吳育紅.學前教育專業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研究[J].晉中學院學報,2022(2):89-108.

[4]房艷梅.“金課”建設背景下畢業論文與教育實習一體化實施的實踐探索[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21(2):129-132.

[5]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的通知[EB/OL].(2017-10-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

[6]何蕓.師范專業認證視角下小學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研究[J].學科探索,2020(5):44-45.

[7]劉蒙蒙.高校本科生教學技能培養現狀研究[D].洛陽:河南大學,2014.

[8]白華,張燕.中美綜合型大學教師教育模式的比較研究[J].山東高等教育,2021(1):79-80.

(曾紅艷:西安歐亞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