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創業教育是解決我國大學生就業、優化高等人才培養方式、推動創新性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體系創新發展的重要路徑。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需要高校、政府、社會、企業等各個方面實現有效對接,構建具有生態性、價值性和開放性的教育鏈,以確保人才培養成效充分體現出來。本文在概述相關理論的基礎上,分析創新創業教育鏈構建面臨的問題,結合實際提出相關子鏈的具體構建,以期為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提供理論支撐,為提高高等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  創新創業  教育鏈

項目名稱:榆林學院2021年輔導員思想政治研究專項“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榆林學院為例”(項目編號:1507/FDY-2021-06)。

我國高校層面的創新創業教育自萌芽至今已有20多年歷史,從高校層面自行探索,到國家層面大力支持,社會層面積極融入,經歷了較為復雜的過程。當前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已經逐步成型,教育體系逐步完善,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育鏈構建還不夠完善,各個要素的價值效能沒有充分體現出來,無法對創新創業教育起到積極有效的推動作用。

創新創業教育鏈的認識

1.教育鏈的概念

教育鏈是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高速發展背景下,以教育活動為核心,以公共區塊鏈為運行載體,以生態鏈和價值鏈為融合形式的新型教育活動運行模式。教育鏈的運行,更加側重于生態原則和經濟規律的有機結合,強化系統性體系支撐,通過探尋不同教育活動供給與需求的關系,更好地適應教育改革要求,提升人才培養實效。教育鏈不是要素的線狀結合,而是多元要素在明確彼此關系基礎上形成的網狀結構整體,在實際運行中,各個要素發展和作用的實現,都是建立在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的基礎上的。

2.創新創業教育鏈的概念

創新創業教育鏈專門針對于創新創業活動,通過優化創新創業組織管理結構、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完善制度體系、革新教育方法、完善評估體系,形成各種要素全面耦合、人才培養效能不斷提升的網狀鏈式結構。創新創業教育鏈的形成,是由創新創業教育活動自身特性所決定的。創新創業教育既與高等教育體系有密切關系,又需要政府、社會層面的全方位支撐,還需明確學生及創業團隊的主體地位。因此構建完善的教育鏈體系,必須堅持生態性、價值性和開放性原則,確保所有要素都納入鏈式體系,并確保各自作用能夠充分發揮出來。

3.創新創業教育鏈的基本構成

結合當前多數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現狀,以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為基本導向,教育鏈應當包括如下方面組成部分:(1)管理鏈,依托信息化平臺和大數據技術構建管理鏈,是確保各項教育管理活動有序開展的基本保障。(2)內容鏈,豐富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全面提升人才培養成效,是教育鏈構建的核心要求。(3)制度鏈,全面優化創新創業制度體系,確保各制度與各項教育活動之間形成有效對接,能夠為各項教育活動開展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4)方法鏈,將各種教育教學方法有機整合,充分發揮新型教學方法的應用優勢,能夠更好地提升整體教學效率,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5)評估鏈,合理、全面的評估鏈可優化評估節點并實現與管理鏈、方法鏈的有效對接,能夠深入分析教育活動開展中的問題,對管理和教學方法進行優化改進。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鏈構建的認識

1.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鏈構建的必然性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對高等教育傳統體系的全面優化,是促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深度融合的實現路徑,因此在教育活動開展中,必須要實現教育管理組織體系的對應變革,推動教學活動高效運行。構建更為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鏈,能基于系統視角分析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問題、優化教育方法,轉變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育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成效。通過創新創業教育鏈的高水平構建,能夠充分發揮各個節點效能,形成更為完善的教育體系,推動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朝向高質量發展,實現全方位突破,為創新創業深入實施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2.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鏈構建的意義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鏈的構建,既是新時期創新創業教育環境變革的現實要求,又是本身保持良性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首先來說,通過教育鏈的有效構建,能夠更好地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充分實現不同資源的耦合作用,為創新創業教育活動開展提供完善的資源支撐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其次是教育鏈的有效構建能夠引導各個方面的教育工作者明確自身職責,準確定位自己在教育鏈中的節點位置,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活動模式不斷優化,進而提升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積極性,為創新創業教育良性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再次是通過教育鏈的構建,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創新創業活動崗位,優化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形式,從根本上為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

3.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鏈構建的基本原則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鏈并不是簡單地將各個主體和各種要素融合至同一鏈條上,而是要通過多層次關聯形成網狀結構,促進創新創業教育水平全面提升,因此在教育鏈構建過程中,應當堅持如下基本原則。首先,要堅持生態性原則,也就是要明確各個教育主體在創新創業環境體系中的位置和相互影響關系,確保各個主體都有發揮作用的空間,并避免對其他要素發揮產生負面影響。其次,要堅持價值性原則,也就是教育鏈的運行要實現各個要素價值的發揮,能夠為教育活動開展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再次,要堅持開放性原則,創新創業教育應將其他積極要素融合進來,形成創新創業教育開放式空間,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朝向縱深化方向發展。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鏈構建面臨的問題

1.創新創業教育管理組織結構散亂

創新創業教育在高等教育體系中依然屬于新生事物,學校仍在管理方面不斷探索。基于教育活動本身特征而言,管理體系應當是以網狀結構運行的,黨團委、教務部門、教學管理部門、社團組織、校企平臺、創新創業指導辦公室、后勤、政府相關部門、企業、孵化機構及社會對應層面等,都應當明確自身責任,并實現各個部門之間的有效對接,形成生態式的網狀管理系統和有效的鏈接模式,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創新創業教育服務效能。但是在實際運行中,高校內部二級單位都處于縱向層級管理體系中,更加側重于對上級部門負責,同一層級之間的橫向溝通較為滯后,職能部門之間的協同運行體系不夠完善,使得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問題無法有效解決。管理組織結構的散亂運行,還會造成部門之間相互推卸責任,難以形成系統性的服務模式,導致服務運行實效明顯滯后于現實需求。

2.創新創業教育資源較為分散

創新創業教育作為當前高層次人才培養中的基礎環節,已經成為高等教育體系改革的基本組成部分,在教育活動開展中,需要政府、高校、企業等各個方面主體的有效融入,需要課程、平臺、孵化機構及師資等各個方面資源的有效支撐,并基于網狀生態鏈實現各個元素的連接,以此才提升人才培養成效。但是就當前實際運行情況而言,學校層面的資源建設重心主要集中于課程建設和師資力量供給等方面,孵化機構則是集中于場地設施供給和資金支持方面,政府層面的支持多是集中于政策引領和資金支持等方面。雖然各個方面的資源供給分配較明確,但也帶來了各種資源之間的機械疊加問題,資源供給在教育鏈中的節點分布較為散亂,沒有形成內在的邏輯結構,相互之間的關聯性明顯不足。例如,當某個方面的資源供給薄弱、作用發揮不夠顯著時,其他方面的資源供給無法形成有效補充,由此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成效產生了負面影響。

3.創新創業教育制度體系散亂

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的工作,需要針對高等教育和社會經濟運行情況進行有效改進,因此各項工作開展都應有對應的制度遵循,確保教育活動能夠規范運行,并盡量減少不良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但當前多數高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體系都沒有建立起全面、規范、具有統領性作用的制度體系。各項制度都是依據職責權限由各個部門自行制訂,分布在不同的職責領域中。例如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向主要由教學管理部門負責,競賽活動組織管理分布在團委、科技處、社團組織等各個方面,學籍學分管理和項目獎勵等則是由教務部門負責,并沒有構建起完善的、協同的聯動體系。而且多數部門制訂管理制度時,多以指導性、監督性措施為主,在評估、反饋和改進方面相對滯后,致使政策實施缺乏良好的連貫性。隨著政府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企業對利益的訴求不斷提升,使得創新創業會更多地集中于短平快項目上,在制度體系構建滯后的情形下,必然導致風險防控難度加大,對創新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產生了影響。

4.創新創業教育方法應用落后

創新創業教育與高等教育傳統的理論教育和實踐教學都有較明顯的差異,教育活動開展更加側重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教育方法應隨實際情況進行改進。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多數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方法還比較落后,以灌輸式教學方法為主,在教師完成知識點講解后,單純地要求學生背誦知識點內容,完成書面考核。單純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方式,使得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的認識存在偏差,嚴重缺乏動手能力,在真正開展創新創業項目時,無法用正確的思路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方法革新不足,還會造成學生學習興趣喪失,不愿意進行創新創業活動,對個人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

5.創新創業教育評估鏈缺失

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需以完善的評估體系作為支撐,教師依托動態評估鏈準確把握學生學習情況,并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進行優化調整。但是在當前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中,評估鏈構建相對滯后,仍以期末考核等終結性評價方式為主。部分院校嘗試將創新創業大賽、創新創業項目孵化等活動作為評估形式,但由于項目運行周期較長,短時間內無法有效評估實際效益,使得多數評估方式無法有效應用,處于停滯狀態。同時,在教育評估過程中,還存在評估結果分析不夠深入、與其他教學環節聯系不夠密切等問題,沒有切實體現出評估結果的導向作用。由此造成評估鏈與目標鏈、管理鏈和方法鏈之間無法形成良好的耦合關系,難以推動創新創業教育高水平發展。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鏈的具體構建

1.優化組織模式構建管理鏈

創新創業教育是在我國創新型社會建設導向下,以高校為教育活動開展主體,以高校學生為主要對象,由社會各個層面共同參與實施的教育活動。由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復雜化特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必須要實現各個組織參與形式的優化,構建全面覆蓋、能夠推動運行實效的管理鏈。在管理鏈運行中,管理組織體系由原本科層結構向平臺化組織形式轉變,由原本的板結化管理方式向服務管理方向轉變;依托平臺組織理念導向,應實現各個管理部門權限的高度分散,推動組織層級向簡化和扁平化方向發展;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和大數據技術優勢,完善內部信息傳導路徑,實現多決策中心的合理分布。通過管理鏈的優化,有效改變創新創業教育以權利和量化利益為目標的弊端,而重視對學生個體的創新精神塑造、企業家精神培養、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全面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2.優化資源采集利用形式構建內容鏈

創新創業教育內容鏈是整體建設的核心部分,也是人才培養成效最為關鍵的影響部分。當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已經形成多門類、廣覆蓋的課程體系,主要課程包括項目管理、創業基礎、創新創業執行力和領導力培養、傳統文化與創新創業、心理學與創新創業、思維培養、管理實戰、溝通技巧及職業生涯規劃等。在創新創業教育鏈體系中,不同高校應當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課程內容,將重點課程作為必修課,其余課程作為選修課或自主學習課程,為學生提供對應的學習資源,以滿足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求。在教學內容構建過程中,還應當充分發揮師生在內容采集方面的積極性,充分利用網絡、競賽、會議、項目孵化等形式,采集教材無法覆蓋到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再利用數據庫對教學資源進行優化整理,以數據庫作為內容鏈構建的關鍵節點,實現對教育資源的整合應用。

3.優化平臺模塊構建制度鏈

創新創業教育鏈的構建和有效運行,是以信息化平臺為基礎的,因此在制度體系建設時,需突破傳統運行體系以部門職責和利益訴求為出發點的制度構建模式,搭建以信息化平臺模塊為主的制度鏈。對不同模塊所涉及的部門制訂對應的細化要求,明確部門之間的銜接要求。通過制度鏈的優化將現有的教育管理模式轉變為教育服務模式,改進創新創業教育活動開展形式,將技能教育、素質培養與創新意識培養有效銜接。學校黨委應當在創新創業教育制度鏈中居于領導地位,充分利用計劃、組織、指揮、協調、配合等方式,強化教育資源整合,引導各個職能部門嚴格依照制度的規范要求開展活動,形成制度合力,為教育成效充分體現奠定良好基礎。在創新創業教育管理方面,應確保將制度貫徹至每項具體活動之中,并落實責任到人。通過資金和人才的高水平保障,強化人、財、物的有效整合,為教育制度落實奠定堅實基礎。

4.轉換主體關系構建方法鏈

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應用方式比較固化,各種方法之間相互隔離,成為限制人才培養成效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鏈時,應當全面轉變傳統教育理念,實現各種方法的結合應用,構建適應學生成長特征的方法鏈。在創新創業理論教育中,應結合高校混合式教學模式全面推進的有利契機,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利用微課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小團體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等多種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在不斷完善學生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利用校園創新創業平臺、社會孵化機構等,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創業實踐平臺,真正將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有機結合,全面提升教育成效。

5.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構建評估鏈

堅持以新時期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構建完善的創新創業評估鏈,是提升創新創業教育成效的重要支撐條件。在構建評估鏈的過程中,應分解創新創業素質培養目標,合理確定不同指標權重,構建完善的評估體系。在具體評估中,還需根據不同專業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向,對部分指標進行優化調整,通過更加完善的評估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清楚教育活動開展中的問題,為后續改進提供參考。在評估鏈構建和運行中,反饋和整改節點缺失是較為明顯的問題。對于管理層面而言,應強化對問題反饋的重視程度,將反饋與整改節點與管理鏈、內容鏈有效對接,在出現對應問題時,及時查找原因,快速完成整改,以確保教育鏈體系構建的成效充分體現出來。

結  語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創新發展,要求高校、企業、社會、家庭等各個方面都能更好地參與到教育體系中來,深層次挖掘自身在創新創業體系中應肩負的責任,在多方耦合條件下,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鏈,充分激發參與主體的潛能,實現各個層面的信息交互,以充分發揮教育成效,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為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創新創業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元媛.行動者網絡理論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22(3):104-112.

[2]王志強.從“科層結構”走向“平臺組織”: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組織變革[J].中國高教研究,2022(4):44-50.

[3]馬永霞,孟尚尚.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質量提升路徑研究——基于50所高校的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J].高教探索,2022(2):13-21.

[4]丁月華,張明麗.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整體性治理[J].思想理論教育,2022(2):101-106.

[5]余爍.“校友+”視角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鏈的構建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4(12):124-125+128.

[6]桂海進.高職創新創業教育多元協同路徑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1,38(12):212-215+229.

[7]楊婷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新型生態體系的構建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21(21):42-44.

[8]黃榮川.“互聯網+”創客教育鏈式融合型教學研究與實踐[J].科教導刊,2021(13):81-83+97.

(吳玉嬋、祁琦:榆林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